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長安汽車利潤銷量齊降:如何彌補自主合資雙短板?

  長安汽車利潤、銷量齊降: 如何彌補自主、合資雙短板?

  本報記者 紀偉 北京報導

  導讀

  競爭格局的改變,讓長安意識到按照以往做法已無法保證領先地位,技術創新、新品牌的推出需要更加“激進”、“快速”。

  每年7月半年成績單發布之時,總有車企“有喜有憂”。 7月初,長安汽車發布半年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億元至17億元,同比下降67.5%至63.2%。與此同時,今年前6月長安汽車累計銷量達120.7萬輛,同比下滑15.5%。

  長安汽車方面分析稱,報告期內,儘管公司自主乘用車盈利能力有所提升,但來源於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大幅下降,致使公司半年度業績同比有較大幅度下降。據了解,長安汽車經營業績與投資收益密切相關,而長安汽車的投資收益主要來自長期股權投資的合營、聯營企業,包括長安福特汽車、長安馬自達等11家關聯企業。

  事實上,目前投資收益基本上是長安汽車淨利潤的主要來源,從2015年到2017年,投資收益佔長安汽車淨利潤的比重分別為95.4%、93.5%、96.8%。可以看到,投資收益直接關係到長安汽車的整體業績表現。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長安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為51.3萬輛,同比下滑13%。在合資版塊中,上半年長安福特累計銷量僅為22.8萬輛,同比大幅下跌38.9%,長安馬自達累計銷售新車9萬輛,基本與去年持平。長安方面稱,自主業務和長安福特的業績下滑主要原因在於產品進入生命周期末端。

  對此,7月16日J.D.Power副總裁梅松林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前幾年,長安汽車的自主品牌規模比較大,在此基礎上,長安將更多精力放在如何保持市場的長官地位,比如增加產品競爭力以及加快產品更新速度。但競爭格局的改變讓長安意識到按照以往做法已無法保證領先地位,技術創新、新品牌的推出需要更加‘激進’、‘快速’。”

  投資收益下降已成趨勢

  其實,去年長安汽車已經出現收益下降。據了解,去年長安汽車雖取得287.2萬輛的銷量,但同比下滑6.23%,其中自主產品銷量下滑5.66%,未能完成此前定下的330萬輛的年銷量目標,並且公司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71.37億元,同比減少30.61%。

  針對去年的虧損,長安汽車給出的原因與今年上半年一致,即合聯營企業的投資收益下降所致。

  參照2016年的財務數據,長安汽車的淨利潤為102億元-112億元,同比增長2.48%-12.53%。其中長安福特貢獻95億元,佔到了公司總利潤的85%以上,長安自主品牌淨利潤10億元左右。因此,一旦長安福特出現利潤下滑,對整個長安產生較大衝擊。

  有分析稱,福特在華銷量全面下滑的最大原因在於其產品投放周期出了問題。自2016年起,福特連續18個月無任何新品投放,而現有產品技術落後導致競爭力的缺失,也直接導致去年銷量出現下滑。

  當然,長安汽車淨利潤的下滑與其過分依賴合資公司有很大關係。在2016年,長安汽車還未被吉利超過,依舊是自主品牌“老大”之時,其自主品牌淨利潤不及吉利汽車淨利潤的四分之一。

  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測算,長安汽車的產品平均單價僅為7.58萬元,與吉利汽車相差1萬元左右。而上汽乘用車和廣汽乘用車,車型平均單價分別為11.03萬元和12.68萬元。長安汽車自主品牌不僅盈利能力較弱,而且產品主要集中在低端車型。隨著車企增長整體放緩,長安汽車“薄利多銷”產品策略開始暴露問題。

  不僅如此,無論是長安自主品牌還是長安福特,其產品投訴案例始終居高不下。中國消費者網顯示,今年長安汽車的投訴案例中,其自主品牌與福特的投訴案例分別高達2558、5160宗。

  對此,梅松林表示:“其實現在每個細分市場的產品大同小異,差別不是很大。在產品設計和價格方面,前幾年長安算是自主品牌的標杆,但是現在中國市場已走入了第三個競爭要素了,就是技術競爭,其中包括安全技術、智能網聯、新能源的技術等等,用技術來包裝產品以此來滿足現在消費者的需求。”

  同時,他還提到:“品質是產品的基礎,任何自主品牌,包括長安在品質方面還有提升太空,對於長安品牌,品質提升方面不能說要做到行業第一名,但是不能落後行業平均水準,當然這要付出很多的成本。因為如果品質不過關,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市場對其殺傷力將很大。”

  投資短時間難見回報

  傳統汽車業務的下滑讓長安汽車意識到“危機”。今年上半年,長安加快調整步伐,並先後與蔚來汽車、騰訊、比亞迪在車聯網、新能源汽車等諸多領域展開合作,同時,在今年北京車展前夕,“高調”宣布啟動第三次創業,布局未來。

  為進一步完成轉型,7月5日,長安汽車與比亞迪簽署戰略合作協定暨電池合資合作框架協定,雙方就新能源、智能化、海外市場、共享出行等多個領域,開展從業務到資本層面的全方位合作。

  此外,繼去年12月1日與一汽、東風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定之後,近日,三方正式簽署移動出行意向協定書,確定整合三方優勢資源,合資組建T3出行服務公司。

  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表示,未來三年是包括長安汽車在內自主品牌生死存亡的關鍵時期。長安將面臨多個轉型:一是從經營產品向經營服務轉型;二是從傳統產品向新能源和智能化轉型,因此需要長安未來采取一些創新性的模式,這樣既能夠保證戰略,同時又能保證當前上市公司運行的良好的業績。

  對此,梅松林表示:“企業利潤有高峰有谷底,不應在谷底時期就放棄戰略布局,越是在這種時期越是要做出改變。現階段長安只能去犧牲暫時的盈利來布局未來,這方面長安應該早已考慮清楚,關鍵在於戰略布局成果何時能體現,畢竟市場不等人。”

  (編輯:周開平)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