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進化與消亡:我們終將失去台式機嗎?

PC產品的演變方向如同一顆大樹,在生長過程中分裂出了不同的枝丫。其中有的枝繁葉茂,比如筆電的產品線,有的則逐漸枯萎,例如曾經紅極一時的個人掌上電腦PDA。

目前來看,PC產業最成熟的兩支枝丫可以被分為“筆電”和“台式機”。筆電產品的發展趨勢是非常明晰的,在產品體積越來越輕薄的前提下,不斷提高螢幕、續航、性能等等硬體表現。

相比之下,如今台式機的進化軌跡更加有趣。

專精與分裂:螢幕主機鍵鼠黃金搭檔的消亡

在以往的概念裡,台式機是由螢幕、主機加上鍵盤和滑鼠組成的。但最近幾年,出現了一系列概念之外的產品。其中比較典型的,有蘋果的Mac Mini和微軟的Surface Hub。

Mac Mini在去年發布了最新版本,這款主機在高配版本中有著英特爾i7處理器、8G記憶體和256G固態硬碟的規格配置。這樣的配置被集成在了一個1.3kg、19.7cm*19.7cm*3.6cm的小盒子中。

Mac Mini具有可拓展性,記憶體最高支持64G,儲存能力則可以被拓展到2T。這樣的配置之下,讓Mac Mini的計算能力可以承擔更多工業級的應用,例如應用於渲染農場。而更小的體積和與螢幕、鍵鼠的獨立關係,也讓Mac Mini擁有了台式機不曾擁有的便攜性。

Surface Hub則走了一條相反的路,讓蘋果讓“台式機”越來越便攜時,微軟卻在讓台式機越來越大。最新一代產品Surface Hub2s已經將螢幕大小擴展到了50英寸和85英寸——以滿足企業會議場景中對於“白板”的需求。人們可以通過這塊螢幕進行視頻會議+分屏辦公,或進行工作文檔的演示。

Surface Hub2搭載了i5處理器和外置攝影頭,支持手寫筆和觸摸螢幕。在軟體支持上,Surface Hub2將支持模塊化平台Windows Core OS,這一系統可以兼容橫屏、豎屏、拚接屏、雙折疊屏等等多種螢幕模式。

在這兩款產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台式機發展的兩個重要趨勢。

趨勢一:台式機的應用場景正在無限專精化

我們可以看到,Mac Mini和Surface Hub的應用場景都是十分垂直和深入的。Mac Mini隻承擔起“計算”一個作用,在蘋果的私有雲服務MacStadium中,同樣也應用的是Mac Mini組成陣列。這無疑是在指引消費者,提示他們Mac Mini用作B端計算、存儲元件的作用。而Surface Hub更是隻專注辦公會議這一個場景,一切軟硬體研發都是極具針對性的。

趨勢二:台式機的形態正在分裂和改變

關於Mac Mini和Surface Hub這些新產品也有很多新的稱呼,例如“工作站”或“白板”等等。不管稱呼如何,他們都可以被看做是台式機的一種進化或分支。這一系列新物種正在突破台式機以往的形態,脫離了“主機+螢幕+鍵鼠”的固定搭配,集中在主機一項或螢幕一項之中。

腹背受敵的台式機,不得不進化

出現這些新產品和新概念的原因,或許還要看PC市場整體勢態。

首先我們要知道,台式機,或者說一切區別於筆電電腦的PC產品,在犧牲了便攜性後,換來的一定是更好的性能和體驗,這其中既包括計算能力、儲存能力這樣來自PC產品本身的體驗,也包括鍵鼠操作手感這樣外設產品帶來的體驗。

能應用上“高性能”和“操作感”這兩個特點的,也無非是硬核娛樂+硬核辦公這兩個領域。而這兩個領域的需求,也在不斷受PC市場內部和外部的蠶食。

從PC市場內部來說,筆電產品的性能是在不斷提高的。目前除了諸如“視頻渲染”這樣工作時長完全取決於硬體配置的需求以外,筆電產品的性能基本可以滿足大多數辦公需求。很多時候,台式機和筆電之間的較量,都會跳出性能這一框架,下行到性價比的廝殺。而當一類產品需要依靠性價比與另一類產品進行競爭時,顯然是一種不利的景象。

PC市場外部的威脅,主要來自遊戲主機對PC硬核娛樂功能的侵佔。一般來說那些比較“吃配置”,推動人們更換PC的遊戲都是3A大作,這些3A遊戲廠商本身就與遊戲主機廠商關係更加密切。相比PC性能的頻繁更新,遊戲主機的使用壽命顯然更加長久。用戶一旦進入遊戲主機生態,就很難再向PC領域橫跳。最近幾年,索尼、微軟和任天堂的遊戲主機銷量都表現良好,PS4在去年累積銷量超過7700萬台、任天堂switch在2018年稱霸美國市場出售五百餘萬台……這些數據對於PC市場來說,都是赤裸裸的威脅。

從市場反應來說,PC市場本身就整體處於頹勢之中。統計機構IDC發布的預測分析報告顯示,今年計算類設備出貨量將下滑3.3個百分點,累計在3.91億台左右。具體到品類之上,桌面PC、數據工作站的銷量會下滑,但筆電和二合一電腦則仍舊會在未來5年保持增長態勢,其中筆電產品在5年後的份額將會高達45.9%。具體從主機板銷量中也能發現台式機的頹勢,在2018年10月,內地主機板的總出貨量相比2017同期下滑了21%。

在這樣的市場走勢之下,台式機在產品形態和市場定位上求新求變已經成了一種必然。所以我們才會看到Mac Mini和Surface Hub這樣試圖以新形態打開全新需求領域的產品。

讓技術進化成為台式機的沃土

除了悲觀的市場走勢以外,新技術的發展也為台式機產品的新變化帶來更多樂觀的色彩。

例如終端雲化的發展趨勢。

隨著CPU、硬碟、作業系統等等能力虛擬化的不斷發展,雲電腦正在加大普及速度。而隨著虛擬化能力的進一步增強,雲電腦所提供的性能將會不斷提高。

如此以來,台式機的體驗重點就可以從性能上轉移。像Surface Hub和谷歌推出“白板”Jamboard一樣,在產品形態上進行更多的突破,很可能未來台式機的產品定義會發生改變,徹底一分為二變成雲服務和互動硬體兩個模塊。我們的家中、辦公室中、學校中會充斥著各種形態大小的螢幕,甚至是可以折疊、可以卷曲的螢幕,我們所需要的PC性能,則會以雲服務的方式通過螢幕觸達用戶。

又比如不斷更新的互動模式。

當VR、MR等等新技術結合AI帶來全新的互動模式時,PC產品的技能點又會不斷拓展。比如VR技術帶來的全新娛樂和社交模式,又比如MR在工業場景中的應用。總的來說,全新的互動模式會讓我們生活的更多角落開始數字化,同時也會讓那些已經數字化的場景進行升級。這時PC作為終端,就可以承擔起計算作用。很可能在未來,每個人家中都會有一個由Mac Mini類產品組成的小型計算陣列,為種種數字應用供能。

最後還有5G傳輸能力下對性能的新要求。

傳輸管道的拓寬,意味著上行下行數據量的增大,進而對終端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就拿網絡遊戲來說,當傳輸能力得以釋放時,則意味著遊戲的畫面素質、在線人數等等限制都將放開,對終端性能的要求也會進一步提高。這時台式機更快的迭代能力,顯然要比主機廠商更具優勢。不出意外的話,5G帶來的數字娛樂產品升級,將對台式機市場起到極大的帶動作用,以外星人為代表的細分型娛樂PC,將會迎來新的機會。

如果沿著台式機的進化軌跡向前摸索,我們可以發現,台式機並非走向消亡,而是在風土的變化下,長出了新的枝丫。新生與衰老之間,是生命力的延續與傳遞,也是未來被描繪的過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