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楊秀娟:明凌稚隆刻本《史記評林》

《史記評林》是明人《史記》評林本中的上乘之作,全書以三家注本為底本,收集了歷代近150家對 《史記》的評論,故亦名《百五十家評史記》,是一部匯集萬歷四年以前 《史記》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是研究《史記》的必讀書。

《史記評林》一百三十卷,明凌稚隆輯,萬歷二年至四年(1574-1576)凌稚隆刻本,全書32冊,每半頁十行十九字,小字雙行同,白口,左右雙邊,版框24.9×14.8cm,開本29.9×18cm。

明人崇尚評論,是當時風氣。史書評論,分一句一段的小評和全篇總評兩種形式。評論附史文合刻,小評刻於書眉,總評刻於篇末。或稱“評林”,或稱“題評”;或稱“輯評”,或稱“集評”,或稱“匯評”等等,名雖各異,質實相同,總稱評林本。《史記評林》是明人《史記》評林本中的上乘之作,全書以三家注本為底本,收集了歷代近150家對《史記》的評論,故亦名《百五十家評史記》,是一部匯集萬歷四年以前《史記》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是研究《史記》的必讀書。

凌稚隆字以棟,號磊泉,烏程(在今浙江湖州)人,萬歷時貢生。史載凌氏家族世代為官,其父凌約言以史學著稱,仕南京刑部員外郎,其兄凌迪知是嘉靖十九年(1540年)進士,官至大名府通判,後辭官致仕,兄弟一起從事編纂、刻書工作。凌迪知之子凌濛初繼承了家族的編刻事業,成為明代江南刻書名家,技藝精湛,有雙色、多色套印,與湖州閔家齊名於世,更因創作擬話本小說集《初刻拍案驚奇》與《二刻拍案驚奇》兩書而對中國古代文學史產生重大影響。

明代正德到隆慶時期掀起一股習《史記》《漢書》的熱潮,其間《史記》《漢書》《後漢書》多次被官府和民間刻坊刻印出版,對漢史進行研究的著作也層出不窮。這表明當時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不管其出發點如何,都對漢代史學有濃厚的興趣。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史記評林》便應運而生。

凌稚隆“承先世家學,篤於典故,所輯有《史記》《漢書》評林、《左傳評注測義》《五車韻瑞》等書行世”。凌稚隆治《史記》不僅在於自己嗜好古籍文獻,而且其先輩對《史記》已有一定的涉獵,這使他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受到一定的影響。其父凌約言著有《史記抄》,凌稚隆對此進行潛心研究,感到《史記抄》不太完備,便遍搜群籍,力圖編纂一部較為完善的《史記》研究著作。另外,對《史記》頗下功夫的親友凌迪知、金學曾、張之象等人也常拿自己研治《史記》的著作,與凌稚隆所評《史記》互相對照和研討。凌稚隆最終匯總眾多史家評《史記》之珍本,形成了這部《史記評林》。

這部書版分上下兩欄,下欄為《史記》正文和三家注,上欄是評論。凌氏輯錄的歷代的《史記》評論,收羅廣博,內容豐富,故稱“評林”。對正文校勘,凡兩可不決者都用小字旁注;個別評論不入上欄者亦用小字旁注;篇後有總評。凌本輯錄的歷代名家有:陸機、沈約、劉勰、李蕭達、劉知幾、韓愈、白居易、柳宗元、歐陽修、司馬光、蘇洵、蘇轍、鄭樵、倪思、呂祖謙、吳澄、金履祥、唐順之、吳寬、丘溶、楊士奇、方孝儒、楊慎、田汶成、李夢陽、許應元、柯維騏、余有丁、茅瓚、茅坤等。對蘇轍的《古史》和呂祖謙的《讀書雜記》全部錄載。

此書雖重在評論,而於史料的考證、文字的校勘方面亦很用力,對《史記》正文取材於古書如《詩》《尚書》《左傳》《國語》《世本》《戰國策》《呂氏春秋》《楚漢春秋》等,凡引用不詳或不全的,凌氏均抄錄全文於上欄作參考。凌氏認為古書中可與史文互相印證,互相發明的地方,也都摘錄在上欄裡。這些典籍包括了先秦諸子,《風俗通》《白虎通》《越絕書》《說苑》《新序》《論衡》《韓詩外傳》等。這對於研究《史記》與原始材料和相互關係的人來說省去了查找資料的繁瑣勞動,至為方便。凌氏還對史注均作校勘,許多考訂有獨到見解。

凌稚隆的 《史記評林》雖然受明代評點之風的影響,對《史記》的評點存在一些主觀臆斷之處,在校勘方面也有一些錯訛,但在當時門派分立,各自為是的背景下,凌稚隆能匯集當時名家的評點於《史記評林》,可見其學術包容性,而且開拓了匯評《史記》的一個新領域,並成為一個優良傳統,後繼者不斷湧現。有李光縉等人的《史記萃寶評林》,陳仁錫的《史記評林》,葛鼎、金蟠的《史記匯評》,鄧以讚的《史記輯評》,朱子蕃的《百大家評注史記》,陳子龍、徐孚遠的《史記測義》等多種輯評專著。凌氏著作傳到日本,日本學者有井范平做了增補,稱《補標史記評林》,成為日本學術界的一部經典論著,影響十分深遠。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