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次羞辱蔣介石,她是最霸氣的民國女畫家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東三省淪陷,華北也岌岌可危。

國難當前,蔣介石卻繼續貫徹他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不抵抗日本侵略者,反而把槍口對準內部。在這之後的某一天,蔣介石收到了一個包裹,打開一看裡面是一套女人的衣裙,附贈一首詩和一幅對聯。

枉自稱男兒,甘受倭奴氣,不戰送山河,萬世同羞恥。吾儕婦女們,願往沙場死,將我巾帽裳,換你征衣去。

井底孤蛙小天小地自高自大,廁中怪石不中不正又臭又頑

蔣介石被這份“厚禮”氣了個半死,但偏偏又拿“送禮”的人沒辦法,因為把他罵了個狗血噴頭的人是何香凝。

何香凝

雖然彼時何香凝已經辭去一切職務、退出國民黨,只是一個靠賣畫籌備抗戰物資的女畫家,但要論資歷,何香凝可是比蔣介石資深的多。

她是同盟會第一位女會員、國民黨元老,她的丈夫是同為國民黨元老的廖仲愷(1925年被國民黨右派刺殺),連孫中山臨終時,都把宋慶齡托付給她照看。

1951年的宋慶齡(左)和何香凝(右)

何香凝送給蔣介石的裙子不止一套,“九一八”事變後送了一套,1932年簽訂《淞滬停戰協定》後又送了一套,1933年熱河淪陷再送一套,送到後來,自己的衣服都不怎麽夠穿了。何香凝三翻四次叫板蔣介石的霸氣行為,是知道憑著自己“元老”的身份蔣介石不敢拿她怎麽樣嗎?

萃花覺得恐怕不是,畢竟廖仲愷被國民黨右派刺殺的血淋淋事實擺在眼前,何香凝天生就是這麽一個霸氣的人,她的一生就是大寫加粗的霸氣兩個字。

霸氣的女娃不裹腳

1878年,何香凝出生於香港。她的父親何炳恆是一個頗有錢財的富商,家裡養著1妻5妾十幾個子女。何香凝的母親叫陳二,在何炳恆還是個小夥計的時候就和他相愛。但由於陳二沒有纏足,長了一雙自然生長的大腳,何炳恆的父母堅決不同意讓她當正妻,所以只好委曲求全做了小妾。

陳二自己吃了教訓,對待女兒就格外嚴格,何香凝小時候就遭遇了母親的強製性裹腳。

這時候何香凝霸氣的性格就初露端倪了,她從小偷聽大人講太平天國的故事,決心效法故事裡的女兵,女兵怎麽能裹腳呢?所以母親白天裹好,晚上就被她拿剪刀剪個粉碎;第二天白天再裹,晚上再剪;這樣折騰了幾十個回合,母親終於敗下陣來。

何香凝踩著一雙大腳長到了19歲,上樹爬山、到處飛奔,好不快活。但父母卻擔心的不行,這一雙大腳老也嫁不出去可怎麽辦?

這時候,竟然有一家敲鑼打鼓地張羅著要娶一個大腳媳婦,這跟天上掉餡餅也沒什麽區別了,何香凝的父母大喜過望,很順利就跟對方敲定了親事。

這位一定要娶大腳媳婦的“奇男子”,就是從美國送父親靈柩回國安葬的廖仲愷。廖爸爸親眼見到華人在美國受到的種種歧視,深知一個裹腳的兒媳婦肯定會被人看不起,所以留下遺囑,讓兒子必須討個大腳媳婦。

廖仲愷

說是無巧不成書也好,姻緣天注定也好,總之不肯裹腳的霸氣女娃終於嫁出去了,還為日後走上革命路線埋下了伏筆。

廖仲愷、何香凝一家

霸氣革命家為何學畫?

19世紀末,赴日本留學成為一股潮流,結婚沒幾年的何香凝夫婦也加入到這股浪潮中,先後到東京求學。1903年,何香凝在東京結識了孫中山,從此開始了追隨孫中山的革命生涯。

前排左四起依次為宋慶齡、孫中山、何香凝,後排左二為廖仲愷

作為革命家的何香凝霸氣指數呈直線上升。她是同盟會最早一批會員,連廖仲愷加入同盟會都是她介紹的。

廖仲愷回國參加危險重重的策反工作時,她作詩相送:國仇未複心難死,忍作尋常泣別聲。勸君莫惜頭顱貴,留取中華史上名。廣東軍閥陳炯明叛變,廖仲愷被囚禁,孫中山被圍攻,她孤身冒險營救。

陳炯明

她是女權先驅,主持舉辦了中國第一個“三八”婦女節。廖仲愷被刺殺,她一邊悲傷著“隻救了他三年”,一邊把出殯時的大橫幅“精神不死”掛在家門口,決心“苟利於國,則吾舉家以殉,亦所不惜”。

何香凝和子女在廖仲愷遺體旁

是不是很難將這麽一位霸氣、剛烈到骨子裡的“女子漢”跟畫畫這種文雅的事聯繫起來?

何香凝作品《菊》

估計何香凝自己一開始也想不到,因為她走上繪畫的路線,完全是出於革命需要。

據何香凝的兒子廖承志回憶,同盟會成立後,“孫中山要在國內組織武裝起義,需要起義的軍旗和安民布告、告示的花樣,軍用票的圖案等等,因而需要有人搞圖案,把它畫出來。我母親為此進了日本東京上野的美術學校(1909-1911年)”。

美協唯一女主席

何香凝的畫就是一部革命史。1910年代,由於跟日本人學畫,何香凝的畫風明顯帶有日本畫的風格,色彩明豔、形象生動,這時的她對未來還是充滿希望和信心的。

但跟一般女畫家鍾愛花鳥不同,何香凝在花卉、山水之外特別喜歡畫獅、虎這樣的猛獸,寓意國家的崛起和強大。

《獅》1914年

《虎》1910年

難得的是,何香凝筆下的猛獸用筆剛勁有力,沒有一絲傳統女性繪畫的柔媚習氣,大概也是拜她霸氣、剛烈的個性所托。

1920年前後,何香凝回到廣州後,受嶺南畫派的影響,畫風開始改變,一心沉浸在水墨畫裡。但這段時光沒能維持多久,緊接著到來的陳炯明叛變、廖仲愷被刺殺都讓她沒時間、沒精力作畫。

《月下小景》1920年代

1927年,對國民黨失望之極的何香凝憤而退黨。此後她開始專注繪畫,把滿腔悲憤都發泄在畫紙上。她畫耐寒的竹菊,百歲長青的松,寒冬不謝、冷而彌香的梅。

《松菊》1941年

《綠梅》1943年,何香凝筆下的梅花一改文以曲為美的習慣,以直線交叉構圖,加強了梅花的傲氣

她畫祖國河山。

《為誰來補破河山》1934年,柳亞子在畫上題詩“為誰來補破河山,腕底煙雲未等閑。收拾雄心歸淡泊,時時曳杖款荊關。”靠這些蒼勁有力、冷峻堅毅的畫,何香凝先後在上海、南京、香港舉辦畫展,為抗戰籌集款項、物資。

新中國成立後,何香凝長居北京,並於1960年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二次代表大會,以80多歲高齡當選主席,成為迄今為止唯一一位女性美協主席。

何香凝和當時的美協副主席傅抱石(左)、潘天壽

80多歲的何香凝畫風比年輕時更“硬”,蒼松蒼勁挺拔,梅枝堅挺有力,連山水都透露著一股子“豪放”之氣。

《高松立海偏隅》1960年

《松風流水》1963年,何香凝、傅抱石合繪,何香凝畫遠山

革命家何香凝的霸氣,如今只能通過歷史了解,但畫家何香凝的霸氣,大家還有機會近距離感受。今年是何香凝誕辰140周年,深圳何香凝美術館正在舉辦精品展,廣東的朋友,感受到大家的嫉妒了嗎?

更多內容,請關注”藝萃”

本文為藝萃原創,轉載請私信藝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