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看完這部電影,你也許會原諒你的老闆

去年年底,ofo小黃車又一次成為輿論的焦點。但是這一次的新聞不是它又融到了多少資,而是ofo的龐大的用戶群遲遲拿不回他們的押金。

目前在ofo小黃車的APP裡排隊等著退押金的用戶數超過一千萬;去到ofo總部大樓排隊退押金的用戶甚至一度從五樓排到了一樓。

而ofo退押金風波不僅意味著ofo小黃車在運營上面臨巨大困境,更被視為“創業寒冬”來臨的明證。

不知道大家有多少人的押金還沒有退回來。對我們普通用戶來說,眼看著它從如火如荼到四面楚歌,個中原因卻是不得而知。

從紅紅火火到成為眾矢之的的過程中,ofo小黃車到底經歷了什麽?正在上映的紀錄片《燃點》或許能夠給到我們一些答案。

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燃點》跟蹤記錄了ofo小黃車創始人戴威的工作與日常。而影片所記錄的這段時間,與ofo陷入困境的過程在時間線上剛好重合。

所以,在這部紀錄片裡,觀眾很少能看到戴威意氣風發的那一面。

大部分時間裡,他都在開會。而開會就總是在提出問題,探討問題的解決辦法:用戶體驗不好怎麽辦?組織架構冗余怎麽辦?產品品質有問題怎麽辦?資金鏈有問題怎麽辦?

事實上,不僅是戴威一直忙於處理和面對讓他焦頭爛額的各種事情。《燃點》中所跟蹤採訪的其他十幾位創業者也大都是這種狀態。

《燃點》中採訪到的創業者包括羅永浩(錘子科技創始人)、papi(papitube聯合創始人)、馬薇薇(米果文化創始人)等投身創業的網絡紅人,也有傅盛(獵豹移動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金星(新氧創始人)這樣的持續創業者,還有安傳東這樣屢敗屢戰的90後創業者。

但是在《燃點》中,他們的創業故事沒有五分鐘拿到融資、一年敲鍾上市的神奇橋段。類似《中國合夥人》裡成冬青、孟曉駿創業成功後,捐錢建實驗室的情節更是沒有的事兒。

換句話說,在這部紀錄片中,你看不到什麽打雞血的成功學,只能看到這些創業者的生存狀態實錄。總導演關琇對影片的期待就是:“記錄正在發生的創業史”。

《燃點》用了14個月時間,跟蹤記錄了十四位國內創業者的創業經歷。因為篇幅限制,我沒法在這裡複述每一個人的創業故事。但其中幾個人的經歷,還是讓我很是感慨。

影片以聲勢浩大的錘子科技發布會作為開場,羅永浩在萬眾矚目中登台亮相。坐在台下的觀眾則猶如正在觀看一場脫口秀,大笑、鼓掌、尖叫。毋庸置疑的是,羅永浩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演講者。

但面對著《燃點》的採訪鏡頭時,羅永浩卻說,公開場合的演講是他最不願意做的事情之一。

2012年,羅永浩因為熱愛開始做手機。之後的六年中,他經歷過危機,也遭到過嘲笑,甚至想到過自殺。

現在,羅永浩還在堅持。有人說他是在為了面子硬撐,他的回應是,為了面子撐幾天還可以,誰會為了面子撐幾年。

從商業角度來看,錘子科技是連年虧損的。但創業成功與否並不是《燃點》關注的重心,影片中最終展示出來的,是祛魅後的創業者故事。

創業尚未成功的羅永浩還在堅持。即便是對於這份事業充滿著無限的熱愛,他在工作中也不可避免地焦慮、糾結甚至沮喪。

然而,幸運的是,正是因為這種熱愛,讓他能夠將這些扛過去。“還是喜歡,要不然做不下去。”

跟羅永浩不太一樣,papi跟馬薇薇算是“被動創業”的代表。對於papi,很多人只看過她出鏡拍攝的那些短影片,並不知道她還是papitube(短影片MCN機構)的聯合創始人。

papi自己一開始也不知道如何做一個管理者、創業者。她知道自己如何去產出內容,但卻不太明白如何指導他人生產內容。

因為《奇葩說》走紅的馬薇薇在馬東的建議下,與邱晨、黃執中等《奇葩說》辯手一同成立了米果文化。2016年,他們推出了付費知識產品《好好說話》,一舉成功。但接下來,他們卻不得不面對取得成功後的另一種困境:如何超越過去的成功

從單打獨鬥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如何成為管理者,是papi跟馬薇薇創業時必須應對的課題。而在此過程中,她們的成長,顯而易見。

片中最能讓年輕觀眾共情的大概就是90後創業者安傳東。

老家在河南滑縣農村的安傳東將創業視為改變命運的途徑。在他看來,沒有比創業能更快讓農村年輕人實現階級躍升的方式。

現實是,經歷過失敗的他,新的創業項目又陷入了新的困境。

安傳東的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對於兒子他們只希望他能“愛情事業雙豐收”,並不奢求太多。但在安傳東的發不出員工的工資時,父親還是會拿出積蓄來支持他。

然而,安傳東的“跨界美食家”創業項目還是以失敗告終。讓他感到安慰的是,經緯中國的投資人張穎只是否定了他的項目,“並沒有否定我這個人”。

之後,安傳東又開始了他的第三次創業。

片中,羅永浩、papi、馬薇薇、安傳東沒有掩飾他們對於賺錢的渴望,但無一例外的是,他們都想通過他們熱愛的事情來賺錢。

做著自己熱愛的事情,然後順便把錢賺了,這大概也是每個人的夢想。但是,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這麽幸運,也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這份信心與勇氣。這大概也是創業者們會被視為冒險家的重要原因。

《燃點》總導演關琇曾是最早聚焦中國創業熱潮的真人秀節目《贏在中國》的總導演。這檔創業真人秀的評委包括馬雲、史玉柱、俞敏洪、柳傳志等創業成功的商場人士,節目的目的就是尋找新的“創業英雄”。

而在十幾年之後,一直關注著國內創業生態的關琇在《燃點》中將目光投向創業中的人。在她看來,“商業天才其實很少,大部分(人)都是要在學習中成長。”

《燃點》的故事主線並不是創業者成功的模式或者軌跡,而是他們創業時的人生狀態。不管他們是因為出於何種原因開始創業,當他們選擇開始創業,也就是選擇了要面對創業的挑戰。

為了賺錢也好,為了實現理想也罷,這些目的並不是只要喊出“創業”兩個字就能實現的。《燃點》讓創業者們褪去明星式的光環之後,事實與真相也就更加顯而易見。

以局外人身份觀察創業者的關琇在拍完《燃點》之後,說得是:“你要是沒病到一定程度吧,你就不要去創業……壓力太大了,除非你欲罷不能。”

她所說的這種“欲罷不能”與其說是對成功的執念,不如說是對做成一件事情的執念。

創業並不預示著物質意義上的成功。它沒有一個可以複製的成功模式。而選擇創業的人要面對的風險與機會是同時存在的,就像每一個普通人在做的每一個人生選擇一樣。

當創業這件事不再被神話,不再被賦予超過其自身應有的意義,不在被視為是比“打工”更有價值的選擇之後,創業的失敗也就顯得稀松平常了。

它就像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會遭遇的這樣那樣的失敗一樣,不應該被嘲笑。

更為重要的是,即便是經歷了失敗,即便是不夠順遂,即便阻礙重重,這些創業者們在遇到挫折時,第一反應全都不是放棄,而是迎難而上,繼續堅持。

堅持並不等於勝利,但是沒有這份堅持,勝利就更不可能到來。堅持本身,就已經是一種態度和挑戰。這也是《燃點》中的創業者們讓我欽佩的所在。

不管你是不是在創業,未來會不會創業,總要靠著“堅持”才能實現點什麽。

雖然如此,我依然認為創業只是一種實現人生可能的方法與途徑,它無論如何都不是終極目標。正如陌陌的創始人唐岩在片中說得那樣,工作的成就感與家庭生活帶來的,最終可能是沒有差別的。

每個人對於幸福的定義不同,尋求幸福的方式當然也是千差萬別。對一些人來說,創業是他們尋找幸福與成就感的方式,但創業並不適合每一個人。

認清自己的方向,尊重他人的選擇,相信條條大路通羅馬,是我們對這個世界最基本的溫柔與希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