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0-1歲這些問題,寶媽育兒嫂要關心!


最開始是月子裡,黃疸、睡眠、哭鬧、吃母乳,光是這些問題就足以讓人焦頭爛額的。

隨著寶寶長大一些,發燒、長牙、輔食、斷奶,這些新的問題又是一次考驗。

以下的這些問題,在寶寶出生第一年裡,絕大多數都會遇到。


新生寶寶黃疸怎麼辦?


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

生理性黃疸是一種正常現象,但也要密切觀察。

一般在出生後2~3天出現皮膚、白眼球和口腔黏膜發黃,有輕有重。一般在臉部和前胸較明顯,但手心和腳心不黃。第4~6天最明顯,足月兒在出生後10~14天消退,早產兒可持續到第3周。在此期間,小兒一般情況良好,無其他不適表現。

病理性黃疸會引起其他疾病,需送醫治療。

病理性黃疸一般發生在初生兒24小時以內,或持久不退,或消退後又出現黃疸,或黃疸進行性加重。

寶寶到底在哭什麼?


寶寶剛落地,就是用「哭」來表達自己的到來,此後更是稍有不順就哭。

面對寶寶的哭聲,新手爸媽總是手足無措,也容易感到心煩氣燥。


除了是生病導致的哭鬧外,寶寶哭很有可能是以下兩個原因:

1、需求得不到滿足

其實,不管有沒有經驗,從寶寶的哭聲中總能判斷出ta的需求。

可以逐一排查,是否餓了,是否紙尿褲濕了不舒服,是否困了......

仔細聽一聽,就能聽清楚寶寶的不同需求的哭聲到底是怎麼樣的了。

2、腸絞痛

另外,寶寶哭鬧還有個普遍的原因——腸絞痛。

通常表現為持續性哭鬧不止,怎麼哄都沒有用,在出生後2~3周後出現,常常在傍晚時分加重哭鬧聲,出生後滿4-6個月的時候會終止。

最好帶寶寶到醫院確診,在醫生指導下治療。在寶寶哭鬧時可以用背帶背著寶寶到處走走,給寶寶一個安撫奶嘴,或者讓ta趴在膝蓋上緩解不舒服。


怎麼才知道寶寶是否吃飽?


如果寶寶是吃奶粉的話,就比較容易判斷,主要看一次吃多少。一般小於1個月的寶寶60~90毫升/次,大於1個月則90~150毫升/次。

如果是母乳餵養的話,可以通過觀察寶寶的大小便,觀察寶寶吃奶的反應,觀察媽媽乳房的變化,以及觀察寶寶體重的變化來確認。


注意:不要寶寶一哭就餵奶,否則很容易造成餵養過度。


寶寶睡覺不踏實怎麼回事?


寶寶常夜醒,主要有三個原因,分別是生理、心理和環境原因。

◆ 3個月以前的寶寶,生長迅速,夜間要吃奶,多次夜醒是正常的。在出生後4~5個月,幾乎所有的寶寶每天晚上平均都要醒來2~3次。


◆ 餓了、尿布濕了或髒了、太熱或者太冷、出牙期疼痛、累過頭了、鼻塞、生病不舒服等也會影響睡眠。


◆ 睡眠環境裡的聲音、光線、味道、溫度等也會對寶寶的睡眠造成困擾。


◆ 寶寶受到了比較大的情緒波動,比如睡覺前玩得太興奮,白天受到了驚嚇等,晚上也會睡不安穩。


◆ 查微量元素,看寶寶是不是有缺鈣的現象,缺鈣的寶寶也會晚上時常驚醒。


寶寶發燒怎麼辦?


寶寶正常體溫是在36度到37.5度波動。


寶寶發燒後,要密切監測患兒體溫波動,當體溫在38.5℃以下時,且精神狀態尚好,先別急著用退燒藥,可採用適當的物理降溫方法。當體溫在38.5℃以上時,可以給寶寶使用退燒藥,如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太小的寶寶,也可酌情送去醫院查看。


一旦燒到39度以上,容易出現高熱驚厥。其癥狀為:全身痙攣、抽搐、口吐白沫,甚至會引起窒息。寶寶一旦出現以上癥狀,家長應給予退熱葯後,立即送往醫院治療


寶寶腹瀉拉肚子怎麼辦?

判斷寶寶是否發生了腹瀉,應從兩個方面來衡量:一是大便的次數是否增加,二是大便的性狀是否產生變化。


小兒的大便通常是軟便或者是糊狀的,如果孩子的大便突然變得很稀甚至是水樣大便,或出現一些黏液甚至膿血,這就是大便性狀改變了。小兒通常一天大便次數在三次以內,如果超過三次,再加上性狀改變,此時就要考慮可能是腹瀉。


不過,對於母乳餵養的孩子,雖然一天大便次數有4-5次,但如果孩子沒發燒,大便的性狀並沒有明顯的改變,食慾也很好,這種情況屬生理性腹瀉,家長也不需要太過擔心。


腹瀉常用的藥物有:思密達、媽咪愛、整腸生、丁桂兒臍貼等。當孩子腹瀉情況嚴重,或者伴隨其他癥狀,父母必須及時帶孩子就診。

寶寶4個月是否添加輔食?


關於給寶寶添加輔食這個問題,其實並沒有固定的時間,最主要的還是要看寶寶的發育情況來添加。

當寶寶開始對食物感興趣,挺舌反應消失,會頻繁咬乳頭或者含住杓子,餵奶時間比較規律了,那麼就可以嘗試添加輔食了。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滿6個月就能給寶寶引入輔食,最早不得早於4個月,最遲不能遲於8個月。


另外,要注意的是,最開始給寶寶吃的輔食應該是嬰兒營養米粉,不是雞蛋或者其他。


什麼時候開始長牙齒?


寶寶到了5、6個月左右,會長出第一顆牙齒,到2歲半左右乳牙會長齊。

每個寶寶體質不一樣,長牙時間和順序也會有差別,只要是一周歲以前開始出牙都是正常的,寶寶已經超過了1周歲,還未長出第一顆乳牙,需要顧問醫生。


牙齒護理應該從萌牙前開始,每次餵奶後應該用乾淨的、濕的小毛巾洗掉上齶、下頜、舌頭和口腔周圍的殘餘奶量。出牙後堅持給寶寶刷牙。


當寶寶出現萌出順序異常、萌出時間過早或稍晚,又或者出現紅腫、流口水等癥狀時,不要過於擔心,做好口腔衛生護理。

寶寶什麼時候開始會說話?


通常情況下,寶寶開始說話的時間在8個月到一歲半左右,一般女孩比男孩要早些。

開始說話時發出一些含糊不清的詞,有些寶寶可能會清楚地喊出「爸爸」或「媽媽」。到了兩歲的時候,一般會說至少20個詞語,會說兩到三個片語成的簡單句子。


如果孩子超過兩歲仍完全不會說話,甚至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想法,就要去醫院看看。


寶寶長牙了,要斷奶嗎?


寶寶開始長牙齒時,總喜歡咬身邊的東西,最常遭殃的要數媽媽的乳頭。

被咬的時候,媽媽們有那麼一個瞬間想著,趕明兒就給你斷奶,看你還咬不咬!


美國兒科學會鼓勵女性儘可能延長母乳餵養時間,至少1年或1年以上,而且6個月之內最好堅持母乳餵養。而世界衛生組織甚至建議母乳可持續兩年或以上。


理論上說,其實給寶寶斷奶,並沒有硬性規定時間。媽媽們應該根據自己的時間以及寶寶的接受能力來判斷,是否可以斷奶。

寶寶什麼時候可以自己爬?


俗話說:「一舉頭二抬胸三翻六坐七滾八爬九扶立周會走」,在學爬的前幾個階段還是都是無法自行移動的,而一旦到了學爬的階段,寶寶就會很快學會手腳並用,這時候安全就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爸媽們需要留意的細節也會更多。

一般來說,嬰兒到了6個月之後就會逐漸有了想要爬行的慾望。一開始可能會出現手腳不協調、原地打轉或者往後爬的情況;有的寶寶可能是肚子貼在地上,雙手使勁想要往前但也沒辦法移動,這都是正常的。

在寶寶學爬階段,更要注意好寶寶的安全。多鼓勵寶寶爬行,但如果寶寶能力還未達到或是不想爬時,也不要刻意強迫。如果孩子到10個月還不會爬,家長應該帶孩子到醫院檢查,以確定神經和下肢肌肉發育是否有問題。



寶寶什麼時候可以學走路?


一般在10個月後寶寶就開始可以自己站立了。寶寶的站姿如果出現如內八字、外八字、踮腳尖的情況,只要站得還算穩,姿勢會隨著身體平衡能力的進步而改善,不用過於擔心。


11月到15月寶寶開始學習走路啦。學會走路除了要求腿部肌肉發育成熟之外,寶寶也必須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剛開始,寶寶會先嘗試扶著東西走路,而且,可能只是左右移動一兩步,等嫻熟控制雙腳的感覺之後,才會繼續嘗試扶著桌子或是沙發朝著某個目標前進。


一般到了1歲半至2歲左右,幾乎所有的寶寶都可以在沒有扶持物的情況下自己走路。如果寶寶過了2歲還是走得不是很好,就應該到醫院檢查是否有生長髮育遲緩的問題。

寶寶的大動作發育是存在個體差異的,媽媽不要太過於追求早,也不要因為自己的寶寶比別人的寶寶慢一點就過分擔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