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論“臥冰求鯉”後人附會,但“剖冰求魚”事應不虛

古代繪畫中的“臥冰求鯉”

“臥冰求鯉”是二十四孝中的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王祥為西晉重臣大僚。更為重要的是,“晉王氏自王書生祥、覽,而祥位三公。同時衍、綏、澄、戎、敦、導、玄並位至三公,才名冠世,人號琅琊八王。導之後洽、悅、曇首、弘、儉又累世貴盛,與五代相終始”(王圻《續文獻通考》卷二百十一)。因此,所謂王祥“臥冰求鯉”發生地也引起多方爭奪:首為山東臨沂,次為江西撫州,再為河南新安。但是,“臥冰求鯉”故事本身很可疑。

王祥“求魚”事,最早見於東晉孫盛《晉陽秋》:“母欲生魚,祥解衣將剖冰求之,會有處冰小解,魚出。”但在其《異同雜語》中,卻變為孝心感天的靈異事件:“盛寒之月,後母曰:‘吾思食生魚。’祥脫衣將剖冰求之,少頃,堅冰解,下有魚躍出,因奉以供,時人以為孝感之所致也。”乾寶在《異同雜語》基礎上,以小說手段繼續神化“性至孝”的感染力,《搜神記》卷十一雲:“母嘗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

房玄齡等撰《晉書》,整合《異同雜語》《搜神記》《世說新語》《孝子傳》等為王祥本傳:“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母又思黃雀炙,複有黃雀數十飛入其幕,複以供母。鄉裡驚歎,以為孝感所致焉。有丹柰結實,母命守之,每風雨,祥輒抱樹而泣。”王祥孝行故事由最初的“剖冰求魚”而逐步增益為“剖冰求魚”“黃雀入幕”“抱樹守柰”等系列孝行感天的動人故事。但王祥“求魚”並非如後世所言“臥冰求鯉”,而是“剖冰求魚”。同為“求魚”,“臥冰”“剖冰”差異頗大。

王祥“求魚”的敘述混亂肇始於宋代,主要表現有二:其一,文獻所載王祥“扣冰(剖冰)求魚”的越來越多,如:保州曹河,見於黃震《黃氏日鈔》卷六十七;江南東道武進縣,見於《太平寰宇記·江南東道四》;毗陵,見於《(鹹淳)重修毗陵志·古跡》;撫州,見於劉克莊《禦書撫州忠孝堂》、潘自牧《記纂淵海》卷十一等;沂州,見於《記纂淵海》卷十七;浙江吳興,見於談鑰《(嘉泰)吳興志·事物雜誌》。

其二,為了渲染王祥孝行,將唐代及之前文獻所載“扣冰(剖冰)求魚”事逐步改為“臥冰求鯉”。在北宋早期文獻中,王祥“求魚”,一般皆謂“扣冰”或“剖冰”。如《太平禦覽》之《時序部十一》:“母欲得生魚,祥解褐扣冰求之,忽冰小開,有雙魚出遊。”《鱗介部八》:“母欲生魚,時天寒水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但在《太平寰宇記》中,“扣冰”或“剖冰”變為“臥冰”,如卷一百二十五《淮南道三·舒州》:“王祥池,在縣西南二十裡。即臥冰取魚處也。”

“臥冰求鯉”廣泛現諸文獻在南宋,當時很多作品均有類似說法。如劉克莊《雜詠一百首·王祥》:“乃知履霜子,絕似臥冰人。”邵雍《夢林玄解·夢佔》:“佔曰:王祥臥冰,出魚救母。”《(鹹淳)重修毗陵志·山水》:“孝感瀆…晉王祥與繼母寓此臥冰,得雙鯉,故名。”此外,釋惠洪《林間錄》卷上、曾季狸《艇齋詩話》、袁甫《承務郎致仕洪君墓志銘》等亦有此類記載。

宋人改王祥“剖冰(扣冰)求魚”為“臥冰求鯉”,很可能是將東晉楚僚“臥冰求鯉”事附會王祥。《搜神記》卷十一雲:“楚僚……時十二月,冰凍,僚乃仰天歎泣,脫衣上冰,臥之。有一童子,決僚臥處,冰忽自開,一雙鯉魚躍出。”個中原因一方面可能是誤抄而致,因《搜神記》卷十一載孝子王祥、王延與楚僚三人事跡相連,傳抄時誤將楚僚“臥冰”與王祥“剖冰”混淆。另一方面則可能有意附會,王祥以孝著稱,在踐行“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王朝都是旌表對象,早在西晉時,即“賜幾杖,不朝”,因此為了宣傳其“孝感天神”之神跡,而將楚僚“臥冰求鯉”事附會本來“剖冰求魚”的王祥。

王祥“臥冰求鯉”乃後人附會,但“剖冰求魚”,事應不虛。“求魚”地應在洛陽新安。

其一,從西晉開始,傳世文獻即有“孝水”在洛陽新安的記載。王祥同事潘嶽有《西征賦》:“澡孝水而濯纓,嘉美名之在茲。”此賦作於元康二年(592)自洛陽赴長安逗留新安時,說明當時新安已有“孝水”。《水經注》亦雲洛陽有“孝水”,其“谷水”注雲:“《山海經》曰:俞隨之水出於其陰,北流注於谷,世謂之孝水也。潘嶽《西征賦》曰:澡孝水以濯纓,嘉美名之在茲。是水在河南城西十餘裡,故呂忱曰:孝水在河南郡。”

唐代文獻中,多有以孝水命名的洛陽地名,如唐天寶七年(748)《唐故文安郡文安縣尉太原王府君夫人勃海李氏墓志銘並序》雲:“終於河南縣孝水裡私第舍…以天寶七載十一月廿四日葬於洛陽北原。”亦有將孝水作為洛陽地標的記錄,唐志中出現“孝水”的墓主人或家於洛陽,或葬於洛陽。如顯慶二年(657)《大唐故張夫人墓志銘》:“夫人張氏,河南伊闕人也…或名標孝水。”乾封二年(667)《唐故左驃騎左一車騎將軍上柱國王君墓志銘》:“卒於思恭裡第…合葬於北芒山之平原…孝水征源,仙鳧早泳。”其中“思恭裡”等為洛陽城坊名,“北芒山”指北邙山,故在墓志中以孝水為洛陽地標,寄托哀思。

元代石刻文獻記載洛陽孝水與王祥的關係。今新安縣“孝水村”王家祠堂尚存元人翻刻“晉太保孝王祥碑”,原碑至正三年(1343),已泐蝕“不可讀”,時任“河北河南道肅政廉訪副使”崔帖命下屬重新刻石立碑並題詩,碑文雲:“河南三十裡,有小河自南而北,曰孝水。水右以居成聚,曰孝水店。”明清記錄更多,如李賢《明一統志·河南府》、張瀚《北遊紀》等。明清人又稱孝水為“王祥河”,如顧炎武《肇域志》卷二十九:“晉王祥葬此山下,名孝水,流入於澗。”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四十八:“本名谷水,晉王祥臥冰於此,因改為孝水。”

新安縣孝水現已乾涸,其故道人稱“王祥河”,今新安縣磁澗鎮尚有“王祥河”及“王祥河橋”。可見,新安縣以王祥孝行命名的“孝水”或“王祥河”自西晉初潘嶽時至今一脈相承。新安縣尚有“孝水村”,從唐代“孝水裡”、元代“孝水店村”到如今“孝水村”,以“孝水”命名的古村落亦千余年綿延不絕。綜上可知,王祥“求魚”地應在洛陽新安。

其二,臨沂所稱“孝河”或“王祥河”記載最早出現於宋代文獻,《記纂淵海》卷十七雲:“王祥河在嶧縣北,即臥冰躍鯉處。”此後歷代始有記錄,如《明一統志》卷二十三:“王祥河,在沂州北二十五裡,源出王祥廟後,即其臥冰躍鯉處,又名孝河。”章潢《圖書編·沂水考》:“南徑王祥墓,孝感水入焉,其水出墓西戚溝湖,剖冰躍鯉之地。”

上述文獻所稱臨沂王祥“臥冰躍鯉”的“孝水”“孝感水”“王祥河”均源出王祥廟後或王祥墓西戚溝湖,則河因王祥廟或墓而得名。但唐修《晉書》本傳雲:“西芒上土自堅貞,勿用甓石,勿起墳隴。”“西芒”即北邙山,則知其葬於洛陽而非臨沂。歷代文獻多記載王祥墓在洛陽,如李賢《明一統志》卷二十九、薛岡《天爵堂文集》卷七、穆彰阿《(嘉慶)大清一統志》卷二百七、王士俊《(雍正)河南通志》卷七等。可見,宋代以來文獻所載臨沂王祥墓,應是當地人後建。王象之《輿地紀勝·碑碣》、周應合《(景定)建康志·風土志二》、顧起元《客座贅語》卷八、程哲《蓉槎蠡說》卷七等所載南京江寧王祥墓亦屬此類。洛陽之外王祥墓和“臥冰處”實為散居各地王氏後人追奉先祖而後建,故《(鹹淳)重修毗陵志》卷二十七雲:“至晉拜太保,未嘗至毗陵…覽孫導顯於江左,子孫往往居此,追慕祖徳,故以臥冰名池、孝感名瀆爾。”至於江西撫州和浙江吳興“臥冰處”,則顏真卿為官當地時所建,目的在於宣揚忠孝,兩地方志均有記載。綜上所述,王祥“求魚”處應在洛陽新安而非他地。(作者系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