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心理教育:若內心傷痛不能癒合,時間則變成最狠的毒藥

推薦:以本文推薦給正努力癒合童年創傷中的你,希望有所啟發,文章來源心理簡書。

01


過去的傷痛會影響你多久?一天,一個月還是一年?


很多人給的答案是一輩子。


曾經在一部美國喪劇《馬男波傑克》裡明白一個道理,原來過去的傷痛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消失,反而深藏在人的內心,影響著他的性格和生活。

波傑克有一個糟糕透頂的童年,他的父親是一個失敗的小說家,把對現實的不滿遷怒於波傑克,而自私的母親一直打壓著他,控制他的一言一行。


家庭的詛咒如影隨形地伴隨著他的成長,直到成年都沒有停止。


波傑克悲觀沒自信,害怕孤獨又總是陷入孤獨。他收留了朋友陶德,卻總是忍不住對他惡言相向,因為害怕孤獨,他不願意讓陶德搬走,竟然設計破壞了陶德的搖滾音樂劇。


童年被感情剝奪的波傑克成年後並沒有長進多少,依然是在父母面前戰戰兢兢的小孩,渴求關注,想要被愛,卻用一些不合理的方式來獲取愛。


02


人們都說時間是最好的良藥,為何內心傷痛卻難以自愈?


因為,雖然你很想遺忘,或者已經遺忘了事件本身的細節,但大腦和身體卻從未忘記事件發生時的恐懼。即使時隔已久,還是會因為微小的危險信號,誘發過於劇烈的負面反應,擾亂你的正常生活。


內心的傷痛正如同身上的傷口,雖然時間久了不再流血,還是留下無法消除的疤痕。


況且面對傷痛,我們並非都採取有效的方式治癒,而是習慣於採取屈從、逃避或者過度補償的錯誤方法,放任傷痛控制自己,任由自己的情感變得麻木,或者以攻擊代替防禦的手段,又或者是給自己過度補償


上文中的波傑克,內心就是屈從於「沒有人給我真正的關懷和愛」這種想法,覺得自己不被愛的同時也會覺得自己沒有愛的能力,並相信自己註定就是和溫暖的情感關係絕緣。


就連睿智通透如張愛玲,卻只能借用逃避,企圖擺脫童年的傷痛。

3歲開始讀唐詩,7歲開始寫第一部小說的童年張愛玲,在外表風光的「神童」光環背後卻傷痕纍纍,被母親遺棄,被生父和後母虐待,最後她只能十幾歲就隻身離開家庭,去香港求學,與父親決裂。



「當童年的狂想逐漸褪色的時候,我發現我除了天才的夢之外一無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點。世人原諒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們不會原諒我。」


難以想像有如此驚世才華的作家竟然會這樣貶低自己。沒有愛,沒有價值感,生於朱門卻實如浮萍,張愛玲終其一生想努力擺脫傷痛,抓住一些愛,不惜卑微討好,卻始終不可得。


成年後的我們也經常試圖給受過傷的自己過度補償,比如童年至青春期,被父母管教過嚴厲,成人後卻變得叛逆和放縱;少年時期生活太窮苦,成年後總是花錢大手大腳,陷入消費主義的誤區等等。


屈從、逃避、過度補償,這些方法不但沒能有效地消除傷痛感,反而留下安全隱患,將自己推入傷痛控制的魔爪。


每個人都自己的過去,有傷痛不可怕,因為傷痛帶來的不僅有傷害也有更強修復能力,走出傷痛的人都是勇士。可怕的是,心裡有傷痛卻不自知,只能任其擺布,聽天由命。


你內心的傷痛還在困擾著你嗎?過去的夢魘你是否已經走出來了呢?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