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述評:擘畫新時代中國發展新坐標

來源: 新華網

這是上海自貿區外高橋區域一景(2013年10月29日攝)。在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歷程中,上海浦東開發是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浦東的地區生產總值已經從開發開放之初的60億元增長到接近1兆元,經濟總量翻了160倍。 新華社記者 凡軍 攝

新華社北京7月20日電 題:擘畫新時代中國發展新坐標——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述評

開欄的話:

2018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為新時代中國擘畫發展新坐標——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新華社從即日起開設“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欄目,集中推出一批稿件,全媒體、多維度描繪長江新天氣、講述長江新故事、探尋長江新變化,全景展現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長江經濟帶正在進行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實踐。《擘畫新時代中國發展新坐標——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述評》為開欄之作。

新華社記者安蓓、王賢、魏一駿、何宗渝

滾滾長江水,孕育了綿延數千年的中華文明,見證著中華民族走向複興和永續發展的偉大征程。

2018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為新時代中國擘畫發展新坐標——

“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要加大力度”“使長江經濟帶成為引領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生力軍”。

新的號角已經吹響。

新時代航道上,長江經濟帶發展方向更明確、路徑更清晰

空中俯瞰浙江省麗水市雲和縣雲和湖旅遊景區(5月31日無人機拍攝)。從2018年初開始,浙江省麗水市雲和縣相關部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通過推廣打造綠色“零排放”全電景區,在發展旅遊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入暑後,一輛輛滿載遊客的大巴開進浙江麗水遂昌縣茶樹坪村。儘管距離縣城50多公里,但這個海拔超過1000米的小山村,因其良好生態吸引了大量遊客。

曾幾何時,生活在世外桃源般的環境,微薄的收入卻讓茶樹坪村村民愁眉不展:“綠水青山是有了,怎麽才能變成金山銀山?”

後山3萬畝杜鵑花打開了大家的思路:開農家樂、辦“杜鵑花節”、種植生態稻米……“去年全村旅遊綜合收入1600多萬元,平均收入將近15000元,比原來翻了三倍。”茶樹坪村黨支部書記黃久富說。

茶樹坪村,是麗水市努力把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縮影。在對生態的堅守中, 這個曾經的“後發地區”實現生態環境指數連續14年浙江省第一;去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72元,同比增長9.8%,增速連續9年領跑全省。

讓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在生態保護中實現經濟發展——

這是時代擺在中華民族母親河面前的新課題。

千百年來,長江以水為紐帶,連接上下遊、左右岸、乾支流,形成經濟社會大系統,構成獨有的自然生態屏障;

改革開放40年,沿江省份經濟快速增長,以約20%的國土面積支撐起超過全國45%的經濟總量、涵養了40%以上的中國人口。一條橫貫東中西、輻射南北方的經濟增長帶迅速崛起。

然而,經過長期高速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面臨一系列瓶頸製約和矛盾挑戰:

下遊是經濟最發達的長江三角洲,中上遊還有三峽庫區、中部蓄滯洪區和7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脫貧攻堅任務繁重;

船舶有序通過三峽五級船閘(2017年10月4日攝)。截至2017年9月底,三峽船閘、葛洲壩船閘累計客貨通過量雙雙突破1億噸,有效發揮了三峽樞紐航運效益。 新華社發(鄭家裕 攝)

流域生態功能退化嚴重,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沿江產業發展慣性較大,汙染物排放基數高,岸線、港口亂佔濫用,流域環境風險隱患突出……

如同廣袤中國的縮影,困擾長江的問題,也代表著中國經濟發展遭遇的瓶頸製約;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突圍”,將為中國經濟向高品質發展轉變探索一條路徑。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2018年4月26日,武漢,習近平總書記為新航程上的長江經濟帶發展開出藥方。

這是繼2016年1月在長江上遊重慶召開座談會後,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的第二次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

從推動到深入推動、從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到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方向、目標、思路更加清晰——

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係,全面做好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作;

正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係,探索協同推進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新路子;

正確把握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的關係,堅定不移將一張藍圖乾到底;

正確把握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的關係,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正確把握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係,努力將長江經濟帶打造成為有機融合的高效經濟體。

“把脈問診、開方施治。”中國巨集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吳曉華說,為新時代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指明了正確方向,擘畫了實踐路徑。

在貴州省貴陽市舉行的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參觀者在參觀城市網絡安全運營中心(5月26日攝)。本次數博會上,無人駕駛、虛擬試衣鏡等“黑科技”引人關注。 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理念轉變中,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兩大“考題”正同步作答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是不是就不要發展?

追趕發展階段,“環境代價還是得付”,是不是唯一答案?

環境治理修複,投入資金多、難度大,見效卻沒那麽明顯,是不是就不做了?

改變發展路徑,先要轉變發展理念。

楚源集團下屬子公司湖北華麗染料工業有限公司門口,一塊電子屏上顯示著化學需氧量、氨氮、pH值等廢水檢測項目實測值,向社會亮出堅決治汙、排放達標的決心。

2016年,因向長江偷排汙水等問題,楚源集團及其下屬公司被環保部門處以高達2700萬元的長江流域史上最大環保罰單。此後,上市計劃泡湯、長時間停產整頓……企業陷入創建30多年來的最大困境。

停產整頓期間,楚源集團投入上億元購買先進設備、優化生產工藝、擴建汙水處理廠;並於複產後針對問題持續整改。“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讓環保成為企業的競爭力和生產力。”楚源集團董事長楊鵬說。

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不僅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

生態環境保護,歸根到底取決於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是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內涵和關鍵標準。

“要實現生態產品所蘊含的巨大價值,首先要從理念上正確把握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光保護不發展是緣木求魚,而光發展不保護是竭澤而漁。實際上,發展和保護是辯證統一、相互促進的。”麗水市遂昌縣縣長沈世山說。

承載著發展理念的深刻轉變,一系列扎實有效的行動相繼落地——

湖北宜昌,一場力破“化工圍江”的自我革命正在推進,這個工業大市計劃到2020年陸續關、轉、搬134家化工企業,實現沿江1公里範圍內化工企業全部“清零”;

在江西省靖安縣水口鄉桃源村,當地農戶在非洲菊種植基地采摘花卉準備外銷(2017年4月20日攝)。坐擁整個鄱陽湖流域、正處工業化發展中期的江西,將為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尋找答案,給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摸索標準,探索一條通向美麗中國的綠色崛起之路。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江西省將非法碼頭整治成效納入市縣高品質發展績效考核,明確2020年底前將全部完成贛江、信江高等級航道和鄱陽湖沿岸的非法碼頭整治工作;

被野放的麋鹿在江西鄱陽湖濕地奔跑(4月3日無人機拍攝)。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統計,截至2018年7月8日,我國共有國際重要濕地57個、濕地自然保護區602個、國家濕地公園898個,濕地生態系統中有濕地植物4220種、動物2312種,濕地保護率達到49.03%。 新華社記者 周密 攝

貴州和重慶協同推進長江上遊流域生態保護與生態修複,推進烏江等跨境流域共建共保,加強沿江涉磷工礦企業汙染治理;

三峽集團開展長江經濟帶城鎮汙水治理試點,試點城市九江、嶽陽、宜昌等首期項目開工建設;

宜昌田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拆除現場(4月30日無人機拍攝)。2017年以來,湖北省宜昌市把修複長江生態放在重要位置,制定3年行動方案,計劃到2020年,陸續關、搬、轉134家化工企業,最終實現沿江1公里範圍內化工企業全部“清零”。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累計拆除1254座非法碼頭並進行生態複綠,全面完成非法碼頭整治;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區域面積共55.38萬平方公里,約佔長江經濟帶國土面積的27%……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一系列“斷腕”“布新”之舉給長江帶來新天氣——

今年上半年,長江經濟帶優良(I類至Ⅲ類)水質比例為74%,比2017年提高0.1個百分點;劣V類水質比例為2.4%,比2017年下降0.6個百分點。

生態好轉的同時,經濟發展的步伐更加強勁。兩年多來,長江經濟帶沿線省市經濟增速總體高於全國平均水準。今年一季度,全國有8個省份經濟增速超過8%,貴州、雲南、江西、四川、安徽、湖南等長江經濟帶沿線省份佔有6席。

“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相得益彰,並不矛盾。”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說,經濟發展最終是為了人的全面發展,而人與自然和諧是全面發展的題中應有之意。

深刻變革中,一條高品質發展的路線必將越拓越寬

長江上遊支流赤水河,發源於雲南境內,流經貴州,在四川境內匯入長江,是國內唯一一條未被開發的長江支流,生態價值彌足珍貴。

今年2月,雲南、貴州、四川三省簽署協定,按照1:5:4共同出資2億元設立赤水河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基金,分配比例為3:4:3。為三省共同守護一江清水建立了機制保障。

6300公里的長江,奔流不息的長江水,涵養著上中下遊十餘個省區市,連接著水、路、港、岸、產、城等多方面。

但鮮明的行政區域經濟特徵,製約整個流域協調發展:下遊生態依賴於上遊保護,但上遊生態投入和產業錯配在財力上如何平衡?“九龍治水”效率低下、難成合力,怎樣“破題”?產業結構同質化嚴重,能否解決?

問題導向,制度先行。在長江經濟帶發展頂層、中層設計基本完成的基礎上,近期一系列制度設計向“深水區”發力——

建立健全長江經濟帶生態補償與保護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印發實施,沿江各省省內橫向生態補償機制正研究建立;

長江經濟帶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已征求沿江省市和相關部門意見,正在抓緊修改完善;

在浙江、江西、貴州、青海等地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

加快推進長江保護法立法進程……

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強化利益共識,沿江省市協同發展體制機制不斷創新完善——

下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聚焦交通、能源、環保等領域,明確30多項重點合作事項,2018年度長三角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工作計劃和長三角科技合作三年行動計劃同步推出;

中遊,贛湘鄂三省政府簽署宣言,合力抓好湖泊濕地管理保護、生態修複和科學利用;

這是重慶雲陽縣濱江公園(2017年11月7日無人機拍攝)。近年來,重慶通過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項目、植樹造林、實施長江非法碼頭生態複綠等綜合措施,使重慶長江岸線生態屏障區植被得以恢復。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上遊,四川、重慶聯合簽署深化合作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行動計劃和12個專項合作協定……

“生態利益補償機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等領域的突破,將讓長江經濟帶成為真正的有機主體。”吳曉華說。

以大改革帶大開放,以大開放促大改革。

今年年初,連接重慶和浙江寧波的渝甬鐵海聯運班列開通,全程運行時間僅需57個小時,而此前沿水路運送貨物到長三角至少要半個月以上。

通過與中歐班列有機連接,渝甬班列成為長江上遊以鐵鐵聯運方式向東連接出海口、向西直抵歐洲的一條新的國際物流大通道。

這是在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成都天府新區片區拍攝的成都科學城樓宇(2017年4月22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薛玉斌 攝

黃金水道聯通“一帶一路”,上海、浙江、湖北、重慶、四川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持續推進,為全面開放新格局不斷注入新動力;

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協調推進,城鄉二元結構體制機制障礙加快消除;

傳統動能加快更新、新動能不斷成長……

這是一場攻堅戰,突破利益藩籬、構建長效機制,激發內生動力、培育創新活力,長江經濟帶發展在攻堅破障中引擎越來越強;

這是一場持久戰,既要做好頂層設計,一張藍圖乾到底;又要堅守“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堅持“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長江經濟帶發展穩扎穩打、步步推進。

踏上發展新航程,中華民族母親河,必將煥然一新,成為引領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生力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