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張儀坑楚與秦得巴蜀,好事兒都歸了秦國

一起讀國史。即日起,讀史將對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進行精選摘譯連載。

前面已經具體講過蘇秦的合縱,今天我們就來具體說說另外一個大縱橫家張儀連橫的事兒。

憑借一張利嘴,及連哄帶騙加威嚇,張儀縱橫魏、楚、齊諸國,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尤其是對楚國,可謂被坑得夠嗆。

01、張儀說魏

張儀(?-前309年),魏國安邑張儀村人,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與蘇秦一起在鬼谷先生門下,學習聯合、分裂各國的政治權術。

和蘇秦起初一樣,一開始張儀遊說各國都沒有被賞識。後在蘇秦的暗中相助下,得到秦惠文王的賞識,行連橫之術,挑撥六國之間自相殘殺,破壞合縱,秦國坐收漁利。

魏國是秦國東出的門戶,也是東方諸國合縱抗擊秦國的前沿陣地,因此,說服魏國退出合縱聯盟,便等於給合縱釜底抽薪。基於此,張儀在秦王的暗中授意下,去魏國做了客相。但時任魏國國君魏惠王知道秦國乃虎狼之國,不可信任,所以縱張儀舌燦蓮花,依舊無效。

公元前319年,魏惠王去世,魏襄王即位。張儀又去勸說魏襄王與秦結好,但魏襄王也不聽從。於是,張儀便暗中讓秦國攻打魏國,對之施加軍事壓力。

經過諸多軍事壓力後,張儀增加了說服的砝碼,再次勸說魏襄王道:“魏國地方不滿千里,士兵不足三十萬,地勢四下平坦,沒有崇關大河的險要。防軍分別守衛與楚、韓、齊、趙接壤的邊界,用來扼守要塞的不過十萬人,所以,魏國歷來是廝殺的戰場。各國約定聯合抗秦,在洹水結盟,作為兄弟之邦互相救援。然而,同一父母的親兄弟,有時還為爭奪錢財互相殘殺,各國之間,想靠反覆無常小人蘇秦的一番伎倆,就結成同盟,明顯是不足恃的。大王您不與秦國結好,秦國就會發兵進攻河外,佔據卷縣、酸棗等地。那時,趙國不能南下,魏國也不能北上,南北隔絕,就談不上聯合抗秦,大王您的國家想避免危險也不可能了。所以我希望大王您能深思熟慮。”

迫於秦國的淫威,魏襄王沒有更好的辦法,於是背棄了聯合抗秦的合縱盟約,派張儀前往秦國去求和。

之後,魏國雖又多次重新加入合縱盟約,但終於受不住秦國的軍事壓力,遂再一次次臣事秦國。可以說,業已失去黃河天險的魏國,已經沒有阻止強秦東出的能力。

02、張儀戲楚

魏國不足掛齒後,最富庶的齊國與面積最大的楚國便成為秦國爭霸天下最大的羈絆,尤其是兩國還有盟約,更是秦國的心腹之患。因此,離間齊楚聯盟,削弱齊楚力量就成為秦霸天下過程中的關鍵一著。

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張儀受命前去楚國,離間齊楚之盟。

公元前313年,張儀前往楚國。楚懷王聽說大名鼎鼎的張儀要來,早就空出上等的賓館,並親自安排他住宿,說:“這是個偏僻鄙陋的國家,您用什麽來指教我呢?”

張儀對楚王說:“我們秦王很討厭齊王,因此,大王如果真要聽從我的意見,就早點和齊國斷絕往來,解除盟約,我將請秦王獻出商於一帶六百裡的土地,並讓秦國的美女作為服侍大王的侍妾,秦、楚之間娶婦嫁女,永遠結為兄弟國家。”

楚懷王非常高興地應允了張儀。大臣們來向楚懷王祝賀,只有陳軫表示哀痛。

楚王惱怒地問:“我一兵未發而得到六百裡土地,有什麽不好?”

陳軫回答:“您的想法不對。以我之見,商於的土地不會到手,齊國、秦國卻會聯合起來,齊、秦一聯合,楚國即將禍事臨門了。”

楚王不屑地說:“這怎麽可能呢!”

陳軫泣說:“秦國之所以重視楚國,就是因為我們有齊國作盟友。現在我們如果與齊國毀約斷交 ,楚國便孤立了,秦國又怎麽會偏愛一個孤立無援的國家,而白送商於六百裡地呢!張儀回到秦國以後,一定會背棄對大王您的許諾。那時大王北與齊國斷交 ,西與秦國生出怨仇,兩國必定聯合發兵夾攻。我認為,不如我們暗中與齊國仍舊修好,而隻表面上絕交 ,派人隨張儀回去,如果真的割讓給我們土地,再與齊國絕交也不晚。”

楚王斥責道:“張先生是帶著秦王的密令來談判的,怎麽可能會背信棄義?請陳先生閉上嘴巴,不要再說廢話了,等著看我去接收大片土地吧!”於是拜張儀為客相,又重重賞賜他。隨後下令與齊國毀約斷交 ,派一名將軍同張儀前往秦國。

張儀回國後,假裝從車上跌下,三個月不上朝。楚王聽說後自語道:“張儀是不是覺得我與齊國斷交做得還不夠?”便派出一名勇士北上齊國,辱罵齊王一頓。齊王大怒,立即與楚國斷交,而與秦國重歸於好。

這時張儀才上朝,見到楚國使者,故作驚訝地問:“我有秦王賜給的六裡封地,已經把它獻給楚王了。你為何還不去接受割地?從某處到某處,速去速去。”

使者見被耍,憤怒地回國報告楚王,楚王勃然大怒,想發兵攻打秦國。陳軫說:“我可以開口說話嗎?攻秦國還不如用一座大城的代價去收買它,與秦國合力攻齊國。這樣我們從秦國失了地,還可以在齊國得到補償。現在大王您已經與齊國斷交 ,又去質問秦國的欺騙行為,是我們促使齊國、秦國和好而招來天下的軍隊了,國家一定會有大損失!”

楚王仍是不聽勸告,興兵攻打秦國。結果秦、齊兩國共同攻打楚國,奪取了楚國大片土地。最後,楚國不得不割讓兩座城池,才與秦國締結和約,結束戰爭狀態。

03、秦得巴蜀

就在秦楚交火的時候,與秦國一嶺之隔的漢中巴蜀之地——嗯,就是後來劉邦的封地,此時有巴國、蜀國兩個大國,和一個較弱的苴國,也打了起來。

自古以來,這裡就因絕佳的地理位置而自成一統——中間是漢中平原、巴蜀平原,是個絕好的大糧倉,富庶異常,而四周卻都是大山大河之險,自古易守難攻。

之前,苴國一直是蜀國的小老弟,不知道什麽原因,突然轉向討好巴國。蜀國自然大怒,進攻苴國。巴國自然不能袖手旁觀,但又怕打不過蜀國,便派人向秦國求幫忙。

過去,秦國縱想去巴蜀撈油水,也是去不了的,現在人家派人來請了,秦惠文王自然想出兵討伐蜀國,但顧慮道路險峻難行,東方諸國又可能來侵犯,所以猶豫不決。

問張儀,張儀給出建議是:“巴蜀乃戎狄小族,不足掛齒。相反,秦國歷代祖宗都是想著東進。為何?因為過了黃河就是周朝王室,是天下的中心。因此,我們還是該好好地執行既定的戰略,結好魏國、楚國,先乾掉韓國。這才是帝王的大業啊!”

應該說,張儀的戰略眼光是有限的,他看不到秦國一旦有了巴蜀這塊富饒之地,等於秦國多了一倍的人口、糧食及兵源等,而卻不用怕外敵來犯,需重兵防守。

關於這一點,蘇秦就看的很明白,他一開始下山,遊說秦惠文王時,就曾說:秦國現在是個強國,地理優勢明顯,而且屬於事業的上升期,但南面有一大片美麗的土地,巴、蜀二地,是天然的大糧倉,大王豈有意乎?

只是當時蘇秦去的不是時候,秦惠文王剛搞死商鞅,對外國客卿有所怨氣,所以蘇秦沒能得到秦惠文王的垂青。不過,秦惠文王應該已經注意到了巴蜀這塊肥肉,只是礙著天險,沒有能力去拿下這個地方。

現在機會來了,而且秦國還是有明白事理的人的。這時,司馬錯站了出來,建議仍舊出兵伐蜀。

司馬錯反駁張儀說:“不對。我也聽說有這樣的話:想要使國家富強必須先開拓疆土,想要使軍隊強大必須先讓老百姓富庶,想要成就帝王大業必須先樹立德望。這三個條件具備,帝王大業也就水到渠成。現在大王的國家地小民貧,所以我建議先從容易之事做起。

“蜀國,是西南偏僻之國,又是戎狄之族的首領,政治昏亂,如同夏桀、商紂;以秦國大兵攻蜀,就像狼入羊群一樣。攻佔它的土地可以擴大秦國疆域,奪取它的財富可以贍養百姓,而軍隊不須有大的傷亡就可以使蜀國屈服。這樣,吞並一個國家而天下並不認為秦國強暴,獲取廣泛的利益天下也不認為秦國貪婪,我們一舉兩得、名利雙收,更享有除暴安良的美譽。

“相反,秦國若是此時去攻打韓國、劫持周天子,就會臭名遠揚,也不見得有什麽實際利益。蒙受不義之名,攻打天下人所不願攻佔的地方,那可是很危險的!

“請讓我細說其中的原因:周朝,是天下尊崇的王室;齊國,是韓國的親睦友邦。周朝自知要失去九鼎,韓國自知要失去伊洛一帶領土,兩國將會齊心合力,共同謀劃,求得齊國、趙國的援助,並與有舊怨的楚國、魏國和解,甚至不惜把鼎送給楚國,把土地割讓給魏國,對此,大王您只能束手無策。這就是我所說的危險所在。所以,攻打蜀國才是十拿九穩的上策。”

秦惠文王不但聽從了司馬錯的建議,還派司馬錯起兵伐蜀。結果,司馬錯僅用了十個月就攻克蜀國全境。滅蜀後,司馬錯又一不做二不休,乾掉了巴國。

秦國的地盤一下子就擴張了一倍,並對楚國形成巨大威脅——秦國不但可以從北邊攻楚,還可以從巴蜀順江而下攻打楚國了。

04、威懾楚韓齊燕趙

公元前311年,已經得到漢中巴蜀的秦國想進一步從上遊對楚國形成包圍,把大西南連成一片,便派人對楚王說,想得到楚國的黔中之地,當然,我們秦國不白要你們這塊荒蠻之地,我們願意拿武關之外的好地給你換。

結果楚懷王說:“我不願換地,只想用黔中之地來換張儀。”

張儀聽說後,請求秦王同意。秦王說:“楚國要殺死你才甘心,你為什麽還要去?”

張儀說:“秦國強,楚國弱,只要大王您在,估計楚國不敢把我怎麽樣。而且我和楚王的寵臣靳尚關係密切,靳尚又侍奉楚王的愛姬鄭袖,鄭袖的話,楚王沒有不聽的。”於是欣然前往楚國。

張儀一到楚國,楚王就把他下在獄中,準備處死。而張儀早已重金賄賂靳尚。靳尚對鄭袖說:“秦王十分寵愛張儀,想用上庸等六個縣及美女來贖回他。大王看重土地,又尊重秦國,那樣秦國的美女將被寵幸,您就會遭到冷落。”

於是鄭袖日夜在楚王面前哭著哀求:“當年的事,不過是各為其主。大家都知道,張儀是秦王的寵臣。現在大王要是殺了張儀,秦國必定震怒。我請求讓我們母子兩人先遷居江南,不要成為秦國刀下的魚肉。”

楚王禁不住枕邊吹風,於是赦免了張儀,還以厚禮相待。

張儀勸說楚王道:“現在大王您不肯聽命秦國,秦國如果逼迫韓國、驅使魏國來聯合攻楚,楚國可就危險了。而在楚國上遊,秦國有巴、蜀兩地,備船積糧,沿江而下,一天可行五百餘裡,黔中、巫郡便不再是大王您的了。秦國如果大舉甲兵攻出武關,那麽楚國的北部就成為絕地,秦兵再南攻楚國,楚國的存亡只在三個月以內,而楚國等待各國來救援要在半年以上。坐等那些弱國來救,而忘記了強秦的威脅,我可要為大王您現在的做法擔心啊!大王如果能誠心誠意地聽我的意見,我可以讓楚國、秦國永久結為兄弟之邦,不再互相攻殺。”

楚王無奈,遂接受了張儀的建議,讓他離開回秦。

張儀卻沒有回秦,而是轉道去了韓國,對韓王說:“韓國地方險惡多山,所產五穀,不是豆子而是雜麥,國家口糧積存不夠兩年,現在軍中計程車兵不過二十萬,秦國卻有甲兵一百餘萬。崤山以東的人要披上盔甲才可以參戰,而秦國人個個赤膊便能上陣迎敵,左手提著人頭,右手夾著俘虜。秦國用孟賁、烏獲那些勇士們來進攻不肯臣服的弱國,正像在鳥蛋上壓下千鈞重石,無一可幸免。大王您不肯迎合秦國,若秦國發下甲兵佔踞宜陽,扼守成皋,大王的國家就被分裂,鴻台的宮殿,桑林的園苑,就不再是您能享有的了。為大王著想,您不如結好秦國進攻楚國,既轉嫁了禍災又取得秦國歡心,沒有比這更好的主意了!”

韓王聽從了張儀的意見。

張儀回到秦國報告,秦王封賞給他六個城邑和武信君的爵位,又派他向東遊說齊王說:“現在秦、楚兩國互通婚姻,結為兄弟之國;韓國獻給秦國宜陽;魏國交出河外之地;趙王也去朝見秦王,割讓河間討好秦國。大王若是不迎合秦國,秦國將驅使韓國、魏國之兵進攻齊國南部,再逼迫趙兵傾巢而出,渡過清河,直指博關。那時臨淄、即墨等齊國心腹地帶可就不屬於您所有了。等到國家遭受攻擊的那天,您再想討好秦國,也來不及了!”

齊王同樣采納了張儀的建議,與秦國連橫修好。

張儀離開齊國,又向西遊說趙王道:“大王帶頭聯合各國抵抗秦國,使秦兵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侵犯各國。大王的威望在崤山以東傳揚,我們秦國十分恐懼,繕甲厲兵,積蓄糧草,時刻擔憂您的威懾,不敢放鬆警惕,唯恐大王您興兵前來問罪。現在我們秦國托福您大王的神力,一舉吞並漢中,攻下巴、蜀。還與楚國、齊國結為兄弟之邦,讓韓國、魏國俯首稱臣。如今,秦國將派出三支大軍,一支軍隊扼守午道,通知齊國渡過清河,在邯鄲之東駐軍;另一支軍隊駐扎成皋,驅使韓、魏軍隊進軍河外;第三支軍隊駐扎澠池,約定四國聯合攻趙,征服後必定四分其地。我為大王著想,不如與秦王當面親口結下盟約,使兩國成為長久的兄弟之國。”

趙王無奈,也接受了張儀的勸說。

最後,張儀北上到達燕國,對燕王說:“如今趙王已經去朝見秦王,並獻出河間以迎合秦國。大王您不趕快結好秦國,秦國就會派甲兵到雲中、九原,驅使趙國進攻燕國,易水、長城可就不是大王您的了!況且,現在齊國、趙國就像秦國的郡縣一樣,隨時可以進攻燕國。大王您服從秦國,就可以長年免除齊國、趙國的威脅了。”

燕王於是請張儀奏請秦王求和。

張儀回國報告,還沒到鹹陽,秦惠文王就去世了,其子秦武王繼位。武王從做太子時就不喜歡張儀,等到他一即王位,郡臣中很多人便前來誹謗數說張儀的短處。

各國聽說張儀與秦王間發生矛盾,都放棄了對秦國的許諾,再次聯合抗秦。

公元前310年,張儀向秦武王建議:“為大王您考慮,東方發生事變,大王才能乘機多割得土地。我聽說齊王十分憎恨我,我居留在哪裡,齊國必定要去攻打。我請求讓我這個不肖之人到魏國去,齊國必定要討伐魏國。齊國、魏國正打得難解難分的時候,大王便可以乘機攻打韓國,進軍國都,挾持天子,掌握天下的版圖,這是帝王大業呀!”

秦王允許張儀到魏國去。齊國果然出兵攻魏,魏王十分驚恐。張儀安慰說:“大王不要擔心!讓我來退掉齊兵。”

於是派他的手下人到楚國,借使臣之口對齊王說:“大王把張儀托付給秦國的辦法真厲害呀!”

齊王問:“怎麽講?”

楚國使者說:“張儀離開秦國本來就是與秦王定下的計謀,想讓齊、魏兩國互相攻擊而秦國乘機奪取韓國的三川。現在大王您果然攻打魏國,正是對內勞民傷財,對外結仇鄰國,而使張儀重新獲得秦王的信任。”

齊王聽罷,下令退兵回國。張儀在魏國做了一年的客相,便去世了。

張儀與蘇秦都以合縱、連橫的政治權術遊說各國,達到富貴的高位,使天下人爭相效法。還有個魏國人公孫衍,名號犀首,也以能說會道著稱。其余的蘇代、蘇厲、周最、樓緩之流,紛紜而起,遍於天下,務必以詭辯詐術一爭高下,多的舉不勝舉。然而還要數張儀、蘇秦、公孫衍當時名聲最為顯赫。

對此,有人問孟子:“蘇秦、張儀難道不是大丈夫嗎?他一怒而使各國恐懼,安居時又能使兵火息滅。”

孟子說:“那豈能稱得上大丈夫!君子處世堂堂正正,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便帶領百姓,同行正道,不得志便潔身自好,獨行正道,富貴不能婬,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才能算得是大丈夫。”

又有人問:“讀孔子的書,而做張儀、蘇秦那樣的事,怎麽樣呢?”

回答說:“這好像有鳳凰般的嗓音,卻長著凶鳥的羽毛,糟透了!”

再問:“孔子的弟子子貢不正是這樣乾的嗎?”

回答說:“子貢為的是排難解紛,張儀、蘇秦為的是謀取富貴,遊說的目的不同。”

還問:“張儀、蘇秦能不蹈前人舊轍,也算是卓越的人才吧?”

回答說:“上古時舜帝對奸佞之人加以拒斥,能說不考慮才乾嗎?那種人才倒是有才,但不是我們所認為的才乾!”

05、楚懷王再被坑

公元前302年,秦國有個大夫私下與被質押在秦國的楚國太子爭鬥,楚太子殺了他後,逃回楚國。

因此,秦國撕破臉皮,攻打楚國,奪取八座城市。此時,秦昭襄王在位,他派人給楚懷王送信,寫道:“起初我與你約定兩國為兄弟之邦,在黃棘盟誓,派楚太子到秦國為人質,彼此關係歡洽。不料楚太子辱殺我的重臣,不辭而別,使我無比憤慨,才派兵攻入你的境內。現在聽說你又讓太子到齊國充當人質,以求和解。我國與你們楚國互相接壤,結為婚姻親家,要是秦、楚關係如此惡化,就無法號令其他國家。我想與你在武關會面,當面約定,結成友好同盟。這是我真心的願望!”

楚懷王十分為難,赴約怕落入圈套,不去又怕秦國更加惱怒。昭睢說:“大王不能去,應該趕快調兵固守。秦是虎狼之國,早有吞並各國的野心,決不可信任!”

楚懷王的兒子羋蘭卻勸懷王去,於是懷王前往秦國。秦王讓一位將軍在武關假扮自己,楚懷王一到便閉上關門,把他劫持到了西邊的鹹陽。又命令懷王行屬國使臣的禮節,並逼迫懷王割讓巫郡和黔中郡。懷王要求舉行盟誓,秦王卻堅持楚國先交出割地。

楚懷王十分憤怒地斥責說:“秦王欺騙了我,還想用強暴逼迫我割地!”不再答應。秦國便把他扣留下來。

楚國大臣十分震驚,互相商議說:“我們的君王扣在秦國回不來,而太子又在齊國充當人質;如果齊國秦國一起算計我們,那楚國就完了。”便打算擁立一位在國內的王子繼位為王。

昭睢反對說:“君王和太子都被困在外國,現在我們違背君王的意旨去立其他兒子,實在不妥當。”於是假稱楚王去世,到齊國去要求迎回太子。

齊王召集群臣商議,有人建議:“不如扣下太子要求楚國割讓淮河以北之地。”

齊相說:“不可,如果楚國另立一王,我們就空有人質而落個天下指責的不義名聲。”

那人又說:“不怕,如果楚國新立一王,我們可以和新王作交易:‘給我淮河以北之地,我替你殺死太子,不然的話,我們就聯合三個國家立太子為楚王。’”

但齊王還是聽從了國相的意見,歸還楚太子,楚國便立太子為王,是為楚頃襄王。

隨後,楚國通知秦國:“蒙上天神靈佑護,我們楚國又有君王了。”

秦王惱羞成怒,發兵出武關進攻楚國,殺五萬人,奪佔十六座城。但迫於齊國等國的壓力,隨後退兵。

後來,楚懷王病死在秦國。秦國送回他的靈柩,楚國人見了都十分悲痛,像死了自己的親人一樣。

應該說,秦國這一次玩得有點過火,不但讓各國諸侯憤怒,也成為秦楚間的天字號仇恨——後世的反秦熊熊烈火,正是從楚國開始的,最終,楚國的項羽和劉邦,結束了秦國的萬世之夢。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