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拍片顯示腰椎間盤突出未必就是腰椎間盤突出症,別盲目追求微創

賈子超告訴記者,腰背部筋膜炎症、腰椎滑脫、髖關節病變這三類疾病最容易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發生誤診。82歲高齡的張大媽就是被誤診的患者之一。張大媽患有腿疼30年,在廊坊市某醫院做核磁影像顯示,她有腰椎間盤突出,醫生判斷這是導致她長期腿疼的主要原因。後來,張大媽來到賈子超的門診,希望賈子超通過手術來治療。賈子超在門診檢查時發現,張大媽的髖關節活動受限,不太靈活,給她右側髖關節做了檢測,是陽性,後又通過影像CT檢查,發現張大媽是右側髖關節骨性關節炎,主要疼痛原因是髖關節,而不是腰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突出就像臉上出現皺紋,頭髮變白一樣正常,並不是一種疾病。腰椎間盤突出並不是腰椎間盤突出症。」賈子超說,經常會有朋友拿著影像報告顧問:椎間盤突出該怎麼辦?經過檢查,並沒有神經刺激征,基本排除腰椎間盤突出症。這時候醫生會告訴他們,腰椎間盤突出症,不僅要有腰椎間盤突出的影像學表現,還必須有相應神經結構損害的臨床表現,具有疼痛、麻木等根性癥狀的特徵。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由於腰椎間盤,在年齡增長、勞損或外力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到後方或到椎管內,導致相鄰的組織,如脊神經根、脊髓、馬尾等遭受化學刺激或物理性壓迫,並表現出來腰腿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癥狀。「患者不能單純依賴CT核磁等影像報告,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判定必須由專科醫生來診斷。」賈子超強調。

治療不要盲目「趕時髦」

李剛是一名泌尿科醫生,由於工作原因,長期做手術、寫病歷、值夜班,30歲的他也出現了腰疼、腿疼、腿麻等癥狀,被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症,做了兩次微創手術效果都不理想。對此,賈子超表示,腰椎間盤突出症發作時患者非常難受,影響活動,降低生活品質,但是引起癱瘓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大部分患者都可以通過非手術治療的方法緩解或治癒。

他提醒,常用的保守治療有臥床休息、腰骶部理療、牽引治療、腰背肌訓練、合理用藥。初次得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建議保守治療。嚴格保守治療無效,癥狀持續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出現下肢麻木、大小便功能受限、影像學提示突出非常明顯等情況時,可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有微創手術和切開手術,要合理選擇手術適應症,既不要盲目地追捧時髦選擇微創治療,也不要盲目參考別人的經驗來治療。

賈子超強調:「無論選擇哪種治療方式,它都有自己的一個適應症,這個適應症就應該去正規醫院找專業醫生做判斷,不能簡單地說哪種方法最好,哪種方法不好。一般來說,保守治療,往往需要多手段綜合治療,究竟是針灸、理療、牽引、按摩還是其他,也應有專業醫生來做判斷。」

文/本報記者 王營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