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品演員已無“明日之子”

網視導讀當宋丹丹出現在《明日之子3》的導師席上,當她拿起話筒與華晨宇、毛不易、孟美岐一起合唱《奔》,這一幕多少有些令人覺得“不真實”。

文:沐漁

源自:清娛(ID:fm-qingyu)

“從三十五歲開始,十五六年沒有人找我演我想要的電視劇或者電影,只有小品找我”,宋丹丹在《明日之子3》第一期節目中分享道。而正是這十餘年的小品演員經歷,讓宋丹丹的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宋丹丹在其自傳《幸福深處》中除了婚姻情感經歷,還特別提到了兩個男人,一個是黃宏、一個是趙本山,正是與這兩個男人的小品合作令其坐穩了那些年春晚小品的頭把交椅。那句“我是白雲,我是黑土……”深入人心。

而如今的“白雲”宋丹丹卻頻繁出現在各類綜藝之中,2015年喜劇選秀節目《笑傲江湖2》,2016年旅行真人秀《花樣姐姐2》,2017年演技競演節目《演員的誕生》,2019年偶像養成網綜《明日之子3》,此外還有《歡樂中國人》《嚮往的生活2》等節目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宋丹丹在節目中擔任明星嘉賓、常駐導師、星推官,而其身上關於小品演員的標簽不斷淡化。

小品演員在春晚之外的舞台在哪裡?相比相聲的走紅,小品為何日漸式微?小品演員淡化“小品”標簽的同時,或許小品也是時候淡化“春晚”標簽了。

小品發軔36年

登高跌重光輝不再

20世紀60年代,小品這一藝術形式便開始萌芽,但受製於當時的傳播局限,未能進入主流視野,直到80年代初這一現狀才得到轉變,1983年首屆春節聯歡晚會舉行,這被視為小品的正式發軔。隨後幾年陳佩斯、朱時茂二人的系列小品《吃麵條》、《拍電影》、《賣羊肉申》等,成為一年一度春節聯歡晚會節目單的重要組成,小品這一新興的藝術形式也逐漸進入大眾視野。

1987年中央電視台主辦了“全國首屆專業戲劇小品電視比賽”,小品通過電視的媒介渠道不斷風靡,並陸續湧現出了黃宏、宋丹丹、趙本山、趙麗蓉、郭達、鞏漢林、潘長江等知名小品演員。其中,尤以承襲了東北二人轉的表演方式和表現手段的東北特色小品獨樹一幟。

90年代後,小品藝術進入發展春天。趙本山是這一時期無法繞開的一個人,過去東北二人轉中不乏低俗的葷腥段子,以倫理玩笑、賣弄傻相博觀眾一笑,而趙本山在將二人轉搬上小品舞台的同時,做了“淨化”處理,倡導“綠色二人轉”,這一舉動在當時被視為丟失了二人轉的特色,但卻為東北小品得以走進大眾視野打下了基礎。

在作品方面,從1990年至2011年,趙本山帶來了21個春晚小品,僅94年缺席了春晚舞台,在《相親》《拜年》《昨天今天明天》《賣拐》《不差錢》等作品中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經典形象。在團隊搭建方面,2003年成立本山傳媒有限公司(前身遼寧民間藝術團)以來,本山傳媒四大業務板塊囊括了演出、影視製作、電視欄目、藝術教育,並16年未曾對外融資,形成了良好的運轉生態。可以說,趙本山使小品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

這一時期,也形成了以演員為中心的明星系列小品:馮鞏系列、趙本山系列、趙麗蓉系列、黃宏系列、郭達蔡明系列等。在地域上也不再是由東北特色小品的一枝獨秀,形成了具有不同地域特徵的方言系列小品:東北方言系列、陝西方言系列、河北方言系列……

進入21世紀以來,小品熱度繼續走高,但也登高跌重,出現快速沒落的跡象。如今,小品藝術無法再與過去同日而語,這既與互聯網時代下,網生內容、直播、短視頻等移動傳播形式快速崛起有著一定聯繫,也與小品藝術本身發展中的老化守舊等問題息息相關。

內外交困

小品生存空間壓縮

在互聯網信息時代初期,信息傳輸的便捷為小品藝術的傳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而在近年,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直播、短視頻快速崛起,對電視小品、晚會小品的藝術形式造成了極大衝擊。春晚收視不斷走低,小品數量不斷下滑,小品藝術光輝不再。

其中,尤其是對東北小品更是帶來了嚴重影響。這種衝擊不僅是用戶娛樂渠道的改變,更有內容層面的取代性滿足作用。

過去,東北文化中獨特的東北式幽默獲得了全國人民的喜愛,其中地域性濃厚的東北小品正是了解這一文化的不二渠道,但如今快手成為了東北“老鐵”們的大本營。不僅來源於東北方言的“老鐵”一詞迅速走紅網絡,“老鐵雙擊666”更是成為快手DNA的重要組成部分。東北老鐵們的突出表現是快手能夠與抖音分庭抗禮的重要砝碼,也是如今短視頻行業“南抖音,北快手”格局的“奠基者”。

如今,人們通過短視頻了解東北文化,走進那個曾經由東北小品營造的東北世界。趙本山女兒趙珈萱(小名球球)便是一名網絡主播,其快手账號@小小小球球吖粉絲數已達1800W+,趙本山本人也多次出現在球球的直播間內,均引起不小轟動,而本山傳媒也在2017年變更了經營範圍,高調觸網。

同時,在春晚舞台外,其他小品演員們也越來越多的活躍在短視頻中,郭冬臨、潘長江都是抖音熱門視頻主角,可見相比傳統的小品舞台,短視頻、直播等新興平台正在成為用戶與演員的新歸屬。但在這些平台之中,卻始終難現小品藝術的表演精髓。

互聯網帶來新型傳播方式崛起的同時,新型喜劇藝術同樣也在不斷湧現,這進一步擠佔了小品藝術形態的生存空間。喜劇節目《跨界喜劇王》《周六夜現場》《今夜百樂門》各色綜藝諧星霸屏;喜劇電影《夏洛特煩惱》《羞羞的鐵拳》《西虹市首富》成近年螢幕黑馬,小品早已不再是人們獲取快樂的主要選擇。

小品在傳統電視節目中的重要性也在不斷走低。如喜劇選秀綜藝《笑傲江湖》的評委陣容從馮小剛、宋丹丹、郭德綱所分別代表的喜劇電影、小品、相聲,到如今第四季郭德綱、陳赫、程雷的評委陣容,這檔喜劇選秀已成為了德雲社所代表的相聲“一家獨大”。同為劇場表演的小品,無疑正在被擁有粉絲流量的相聲、擁有高雅格調的話劇拉開差距。

演員、編劇人才凋零

小品已無“明日之子”

小品在面臨外部環境變遷的同時,內部的老化凋零才是其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在小品演員方面,老一代淡出舞台、中生代頻繁出走、新生代人才缺失,小品已然失去了領軍人物。通過觀察歷年春晚舞台上的小品演員不難發現,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只有馮鞏、潘長江、蔡明、宋丹丹、范偉、郭冬臨等老面孔撐場,年年經典再現的同時,新鮮血液卻難得一見。

據百度指數顯示,趙本山關鍵詞,2016年以前,在每年2月的春節期間表現出周期性的上浮,而2016年以後,該指數波動則逐漸趨於平淡。而在以趙本山為首的“趙家班”中9批弟子裡,也僅小沈陽、宋小寶兩人獲得一定知名度,但成名後的兩人近年來均發力綜藝、電影、電視劇,小品舞台表演日益罕見。

相比相聲界“廠牌”德雲社,老有郭德綱,中有嶽雲鵬,下有張雲雷、郭麒麟等新生勢力,小品界人才斷層嚴重。小品界無人,影視演員、主持人、音樂人等“圈外”藝人便成為了小品表演常客,2019年春節期間,閆妮、沈月、周一圍春晚合作小品《辦公室的故事》,謝娜、王迅、鞠婧禕、楊迪央視元宵晚會合作小品《快說,我願意》,他們的入局,令小品演員的不可替代性不斷被稀釋。

新人小品演員的短缺是小品式微的外在表現,而小品編劇的匱乏則使小品藝術內在出現“中空”。小品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需在15分鐘時間內完成一個完整故事,跌宕起伏的情節,起承轉合的事件,以及系扣、推進、解扣矛盾的全過程,充滿了“戲謔”、“滑稽”、“反諷”、“誇張”等藝術手法,短時間內人物命運大開大合,十分考驗編劇功力。

小品編劇與影視劇編劇、脫口秀編劇、相聲編劇等存在很大差異,一名優秀的影視編劇,不一定是好的小品編劇,反之亦然。如被媒體譽為“趙本山禦用編劇”的徐正超,擔任小品編劇的《策劃》《火炬手》《不差錢》等作品均獲得了春晚語言類節目創作一等獎,但其擔任編劇的電影《三槍拍案驚奇》《傷心童話》《越來越好之村晚》《再見偏執狂》等卻票房慘淡一再淪為“撲街慘案”、“教科書式反面教材”。

無論是表演人才,還是編劇人才,小品人才凋零已成一個不爭的事實,能夠扛起未來小品這面大旗的“明日之子”還未出現。

重回巔峰之路

小品需要新一代代表演員

小品、相聲、話劇最初同為劇場表演,但從近年的發展情況來看,不得不說小品的下滑趨勢已是十分顯著。曾經的小品“廠牌”本山傳媒、相聲“廠牌”德雲社、話劇“廠牌”開心麻花中,後兩者均以不同的方式完成了年輕化與轉型升級,但小品人除了固守春晚舞台,能拿出手的或許只剩“中國老友記”《鄉村愛情》系列。

在年輕化方面,隨著相聲的年輕出圈運動,小品卻在趨於老齡小眾。這一點從各自的劇場表演中可以窺見一斑,德雲社相聲專場已成為粉絲的大型追星現場,觀眾席更是熒光棒的海洋,全球巡演抵達東京、倫敦、曼徹斯特等多地。而曾經主流大眾的小品卻在逐漸淪為小眾,劉老根大舞台落地沈陽、長春、北京、天津等7個城市,觀眾只需花100-500元便能入場甚至選擇一個不錯的位置,據大麥網顯示其北京劇場的VIP也沒有超過1000元。

而在相聲界中,除了郭德綱專場票價高啟,張雲雷、楊九郎相聲專場在大麥網的票價也一度高達7300元,在黃牛手中這一數字還能幾經翻倍。劇場的火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內容本身的熱度,小品在淡出年輕觀眾的同時,也正在使其成為一門小眾文化。

在轉型升級方面,話劇與小品都有走上大螢幕的野心,但不同的是話劇成功了,而小品慘敗。《驢得水》《夏洛特煩惱》《羞羞的鐵拳》《無名之輩》《李茶的姑媽》話劇IP成功登上大螢幕,而對比之下本山傳媒的《大笑江湖》《山炮進城》《練膽兒》等電影票房一塌糊塗、口碑無一及格。

對於小品而言,短小精悍、幽默風趣、形式靈活的特點本是十分符合當下視頻行業的內容趨勢,但其當下所面臨的老化與凋零卻又是如此真實。

小品相比相聲、戲劇,如何繼續帶著鐐銬跳舞?如何順應變遷完成時代轉型?如何實現觸底反彈重回巔峰?新一代小品的代表人物是時候降臨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