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零售陷入瓶頸,如何破繭成蝶?

文|Richard Mckenzie奧緯谘詢大中華區董事合夥人;劉允侃奧緯谘詢大中華區副董事合夥人

面對愈加複雜和高要求的消費者,零售商的出路必然是變革。

而當前的變革,唯有回歸零售本質,從消費者的訴求出發,借助新技術和新手段,重拾品類運營的傳統優勢。

最近十年中國零售業的四大變革

最近十年,中國零售業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複雜和多變,轉型變革速度快且範圍廣。總結而言,可分為四大變革,即電子商務的崛起、O2O和新零售的興起、傳統零售商的反擊以及互聯網巨頭向上遊的擴張。

變革一:電子商務的崛起。2009~2015年是中國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階段,網購逐漸成為中國消費者日常生活的新常態。這一階段,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移動支付的發展以及人們意識的轉型,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電商抓住流量紅利,改變了消費者的購物習慣,重塑了中國的零售業格局。

變革二:O2O和新零售的興起。隨著互聯網流量紅利的逐漸消失,線上獲客成本增加,電商企業開始逐漸從線上走到線下,進行零售O2O嘗試。在零售O2O模式下,消費者可以在線上瀏覽信息並支付購買、在線下體驗商品和服務。進入2017年,線上線下的融合更進一步,新零售開啟了新一輪的變革。在新零售模式下,零售商從傳統的交易中介方變成了組織方和服務方,零售內容也從單純的商品變成了商品和服務,其與消費者的關係更加直接緊密。

變革三:傳統零售商的反擊。面對零售行業的變革浪潮,傳統零售商也開始通過自建線上渠道、與互聯網巨頭合作等方式,積極尋求轉型突破。多數傳統零售商開始選擇與成熟的互聯網巨頭合作,發揮自身在服務和供應鏈等方面的傳統優勢,同時借力互聯網公司的數據和技術優勢,共同提升消費者體驗。

變革四:互聯網巨頭向上遊的擴張。最近幾年,不滿足於單純地從線上走到線下、對零售端進行融合,互聯網巨頭開始向供應鏈上遊擴張,通過一系列舉措加大自身對零售業的控制,包括賦能傳統通路、布局社區便利店、深耕B2B市場等。

變革之下,零售形勢仍然嚴峻

零售業的一系列變革並未阻止消費大環境的整體放緩趨勢,消費增速仍在持續下降。2018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8兆元,相比2017年增長4.0%,增速為近十年來新低。無論是線上零售額還是線下零售額,增速均明顯放緩。零售業整體增長陷入瓶頸,尋找新的零售增長點成為行業所有參與者的當務之急。

具體而言,當前零售大環境展現出了如下幾大特點:

線下零售額的放緩尤其明顯,主要零售商同店增速下降,且盈利壓力突出;

線上零售額的增長進入到了瓶頸期,電商企業的盈利形式仍不樂觀;

新零售業態盈利模式仍待改善,短期難成零售“救世主”。

線下零售額的放緩尤其明顯,主要零售商同店增速下降。2018年,中國線下零售額增速為 -1.2%,十年來首次呈現負增長。面對成本上升、競爭加劇、轉型困難等挑戰,主要零售商的同店增速也呈現下降趨勢,銷量增長主要來自於門市與業態的擴張。自2010年起,主要零售商的同店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普遍超過5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主要零售商的零售業務利潤率也明顯下降,盈利壓力突出。面對日益激烈的零售市場競爭、持續上升的運營成本以及轉型過程中的投入支出,相比2013年,主要零售商2018年的零售業務利潤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線上零售額的增長也進入到了瓶頸期,電商企業的盈利形式仍不樂觀。近年來中國線上零售規模雖仍在逐年擴大,但增速明顯放緩,用戶規模與市場交易規模皆趨於穩定。受線上獲客成本、研發成本、同質化競爭、體驗提升受限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電商的盈利壓力仍然存在。

視線聚焦到新零售領域,當前仍處於發展早期,盈利模式尚待改善,短期難成零售“救世主”。一方面,新零售的線下門市仍是重資產模式,盈利周期較長且對規模有一定要求。另一方面,當前資本對被投企業的盈利要求日益提高,開店速度受限,規模效應難以保證。行業主要新零售品牌普遍未達到開店目標,且虧損成為常態,更有一些新晉新零售品牌曇花一現、難逃倒閉命運。

未來:亟需回歸零售本質的零售商

面對挑戰,零售商不妨回歸零售本質,即為不同的消費者以有競爭力的價格提供優質的商品和服務,只是相比以往,如今的消費者變得要求更高,零售環節變得更加數據化,科技也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尤其是傳統零售商,更需要發揮其在展示商品、門市運營上的傳統優勢,升級自身的數據實力以更好地理解消費者。為了在新的背景下,借力新技術回歸零售本質,零售商可以考慮三大核心舉措。

舉措一:品類優化——讀懂消費者,智選類與品

在當前的背景下,選品變得愈加重要。面臨挑戰,零售商需要考慮如何迎合消費者需求、為不同的渠道提供利潤率最優的選品方案,並能夠及時做出調整。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等技術可以幫助零售商了解消費者需求,以消費者需求為驅動,實現選品的最優化。

舉措二:定價優化——分類定價,競爭力與一致性並重

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和複雜的消費者,零售企業傳統的定價方式難以奏效。商品定價不僅與商品本身的屬性相關,也與所屬門市的競爭格局、客群構成以及戰略定位息息相關。即使是一支牙膏,

它的定價背後,也隱藏著諸多學問。

零售商可以利用聚類模型為不同類群的門市差異化定價,在保證價格競爭力的同時維護價格架構的一致性,實現銷售額和毛利額的提升。

舉措三:促銷優化——精準觸達消費者,創造價值增長

傳統上,零售企業往往依據經驗制定並執行促銷計劃,無法實現對用戶的精準觸達,難以激發購買衝動。借助人工智能技術,零售商能夠更精準地了解消費者行為和偏好,從而制定更具針對性的促銷策略,並以符合消費者習慣的方式觸達,實現有價值的促銷。

(本文作者Richard Mckenzie為奧緯谘詢大中華區董事合夥人,劉允侃為奧緯谘詢大中華區副董事合夥人,王星藝為奧緯谘詢大中華區資深顧問。)

相關閱讀:

《一支牙膏的定價之旅》

《猜一猜消費者的“隱形需求”》

《促銷,是零售界戒不掉的毒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