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願中國的每一位醫生都能像她這樣……

一、開卷有所思


冬日難得有如此的暖陽,歲月在樓閣間流逝。

手邊一冊淺藍的書卷,四個鮮紅字體寫著《林巧稚傳》。

封皮的右上角是「萬嬰之母」四個淺字,右下角備註著另一行字:「落入人間的東方聖母」。

作者張清平,也是一位女士。

我想,凡在婦幼領域工作的人,都應當讀一讀這本傳記,都應該了解林巧稚這個人,都需要知道她的故事,她走過的路。
醫院的西南角,是長滿了草靜悄悄的地方,聳立著林巧稚大夫的雕塑。

年初的冬季,到南方年休的時候,又專門去了鼓浪嶼,虔誠拜訪了毓園,林巧稚大夫憩息的地方。那時才知道,林巧稚是鼓浪嶼的女兒。也只有鼓浪嶼那樣的地方,才能養育出這樣的聖者之靈。

二、鼓浪嶼的青春


林巧稚出生在聖誕夜前夜,母親因宮頸癌去世,去世的那天,颱風席捲了鼓浪嶼,她唯一放 不下的就是這個幼小的女兒。這是一個信仰基督教的家庭,林巧稚就在這樣的氛圍中長養著。鼓浪嶼是一個美麗的海島,四周有寧靜或洶湧的大海。
她在女子小學校度過了童年,在鼓浪嶼懷仁學校度過了少年,在廈門女子師範學校度過了美麗的青春歲月。在她的成績單上,記錄著優異的成績:十二門課程,林巧稚九門名列年級第一
林巧稚的樣子,作家是這樣寫的:林巧稚皮膚黝黑光潔,深深的眼窩,飽滿的額頭,粗黑的辮子垂在身後,越發顯得身材纖細。她矮小,靦腆緘默,為人熱情,明朗率直。
她有一位敬仰的老師卡琳,卡琳老師有一句愛說的話:上帝第一,他人第二,最後才是自己。這句話無疑影響了林巧稚的一生。

三、考取協和


1919年五四運動風起雲湧的年代,林巧稚在廈門女子師範學校畢業並留校任教。

1921年,正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那一年,林巧稚考入了北京協和醫科大學。
她是在上海進行的考試,考試有一道英譯漢的單詞,「Bike」,她斷定應該是一種交通工具,她根據上下文排除了牛車、馬車、驢車和三輪車,最後寫下了「供一人使用的兩輪車」。其實對於今天的我們,當然知道這是指的「自行車」,但那時的林巧稚在鼓浪嶼還沒見過自行車,更沒有騎過。
在這次的考試中,一位考生中暑被抬出了考場。因為是女同學,監場老師不方便施救。林巧稚顧不上多想,放下試卷就跑了出去。她讓圍觀的人散開,解開姑娘旗袍的領口,擰一條濕毛巾搭在她的前額上,喂它喝水,讓她吃下幾粒人丹,小心為她扇風,直到姑娘恢復正常。但此時,已經到了考試收卷的時間。後來林巧稚的父親稱道她道:「這樣做是對的。但去助人,莫問結果。」有其女,更要有其父。
幸運的是一個月後,林巧稚收到了協和醫學院的錄取通知書。監考老師專門為她給協和醫學院寫了一份報告,稱讚她樂於助人,處理問題沉著、得當,表現出了美好的品性。其實,誰不喜歡這樣的學生呢。
1921年9月19日,是林巧稚協和醫學院開學的那一天。那是一所美國支持的教會學校,學校的待遇好的令現代的人也感覺到驚訝,兩個學生一個宿舍,宿舍裡一應俱全,有工友給洗衣服、烘乾、熨燙,皮鞋也有人擦的乾乾淨淨,食堂有中西餐,身體差的還有免費的魚肝油,宿舍有娛樂區,甚至網球場也是按照國際標準修造。但那一年的學費也足以讓人卻步,一年大約400元。要知道那時的北京貧窮人家的生活費一個月也就兩三塊錢。
林巧稚是努力的,物理和化學這兩門課她從來沒有學過,但期末考試成績公布後,她門門優秀,生物還考了全班第一。誰也不知道她有多用功多努力。
林巧稚的手是靈巧的,她給一隻麻醉過的小狗做手術,手術台上看不到多少血跡。老師評價她縫合的傷口像繡花一樣平整、漂亮。
四年的離家生活,讓她終於有了回家的機會,但此時父親已經去世半年了。父親給她留下了一千多塊錢,全部用來作為林巧稚的學費。她在鼓浪嶼父親的墓前,站立了很久,讓她在受傷後變得更加堅強。
重新回到協和的林巧稚,學習更加努力,生活更加節儉,冬天是兩身棉旗袍,夏天是兩件白麻大襟上衣,兩條布裙。她從未因此感到自卑,而是心無旁騖,安於淡泊,葆有純粹的心境和人生。與今天的大學女生有著天地一樣的差別。
那時的協和,每年也有一個新年聯歡會,她有一次與同學們一起表演了獨幕話劇《啞妻》,看來我們東昌婦幼的聯歡會也要增加新的文藝形式,一定破除舞蹈一統天下的局面。

四、文海獎


1929年6月12日,林巧稚畢業了,她獲得了這一屆畢業生的最高榮譽「文海獎」,這個獎每年隻授予一個人,獎品是一個證書和400元的獎學金,那真是一項巨款了。在討論「文海獎」的時候,校委會曾有過小小的爭執。這屆畢業生共16人,本科五年成績統計結果,林巧稚比另一位男同學高出1.5分。
討論時有人談到:「文海獎」不僅是很高的榮譽,還有很高的物質鼓勵。400元的獎學金,相當於一個助理住院醫生一年的工資。從協和的長遠發展利益計,男學生今後對協和的貢獻必定超過女學生,再說他們倆人的分數也相差不多,所以,這屆「文海獎」最好同時獎給兩個人。
學校一位兼管宗教事務的先生髮表了自己的意見。他說,林巧稚幾年來課餘為公益活動盡了許多義務。她為人熱誠、有愛心,這是從醫人的根本。更何況她在熱心公益的同時,學習還很突出。
這位先生的話得到了更多人的贊同,最終,決定將「文海獎」授予林巧稚。台下嘩嘩的掌聲如同嘩嘩的海浪,林巧稚在掌聲中接受了校長的祝福,也接過了「文海獎」的證書和支票。

五、成為醫生


她正式成為協和醫院的一員,但要簽訂一項不合理的聘書,上面寫著:茲聘請林巧稚女士任協和醫院婦產科助理住院醫師。聘期一年,月薪50元。聘任期內凡因結婚、懷孕、生育者,作自動解除聘約論。這是一項陳舊的陋習,在不久的後來即廢除,但林巧稚一生未婚。
關於婦產科學,在此多記錄幾筆,一直到19世紀末,中國還沒有專門的婦產科。婦產科的手術通常由醫生兼做。那時候的女病人,無論患了多麼嚴重的婦女病,寧可在痛苦中死去,也不願做婦科檢查。1911年,英國醫生波爾特在福建省福清縣建起了中國第一個產科病房。
初為醫生,林巧稚也有稚嫩的時刻,在為一位下腹腫脹想排尿卻排不出的初產婦檢查後,總找不到原因,馬士頓問林巧稚:「給她導尿了嗎?」林巧稚回答:「沒有」。馬士敦隻說了兩個字「倒尿」。結果,病人病痛解除。這件事令林巧稚羞愧難當。自責使她更加註重臨床的實踐和積累,注意觀察每一個病人,每一例病痛。

六、住院總的經歷


1931年,林巧稚的而立之年,她升任婦產科的總住院醫生,被簡稱為「住院總」,負責統管所有的病人。早上八點前,她已早早來到辦公室,向主任報告昨天夜裡病房的事務。林巧稚說話辦事快捷利索,從不拖泥帶水。經歷,是人生最好的老師。臨床實踐的經歷,是醫生最好的老師。在協和,凡是有過住院總經歷的醫生,後來無一不是各專業的佼佼者。

七、培養後學


而今的後學晚輩們,還有什麼值得抱怨的呢?
產科的醫生和護士,是世界上最溫柔的守夜人。筆者相當讚賞這句話。
林教授上課時沒有滔滔不絕的口才,但很有感染力和說服力。有一次她要求每個學生完成10例初產婦分娩全過程的觀察,並用英文寫出完整的產程報告。林巧稚一份份看過後,只在一個學生的作業本上批了「Good」,其餘的全都退回重做。後來有同學仔細對照了那位同學的產程記錄,發現隻比他們多寫了一句話:「產婦的額頭上冒出了豆粒大的汗珠」。
她教育學生,「只有注意到了這些細節,才會懂得怎樣去觀察產婦,才能看到在正常的產程中,常常會發生個體的、種種預料不到的變化。」
這些學生還那麼年輕,林巧稚想讓他們記住,守護生命先要敬畏生命,這是一件容不得半點馬虎的事情。
她說,產科的規律就是無規律。
她碰到陌生的面孔,就會親切的問一句:「你是我們的學生嗎?」
每當病房有難產或急診手術,她都會問值班醫生:「通知我們的學生了嗎?」
學生從林巧稚那裡學到的東西,任何教科書上都沒有記載。
她總是輕聲安撫病人;
她會為病人遮擋好身體;
她為病人檢查的動作小心、輕柔;
她要求學生:安慰病人,保護病人,動作輕柔。
一次,一個實習醫生不耐煩的申斥產婦:「叫什麼叫!怕疼,怕疼結什麼婚!想叫一邊兒叫去,叫夠了再來生!」林巧稚知道了非常生氣,嚴厲批評了實習醫生,並要她當面向產婦道歉、認錯。
這樣的故事在我們身邊會不會發生呢?
她對學生說:「分娩的產婦,把自己和嬰兒兩個人的性命都交給了站得離她最近的人——助產士,你是唯一能給她幫助的人,你怎麼能夠訓斥她?在這個時候,你甚至沒有權利說你餓,你累,你困。」
這段話讓我很受啟發。
一天中午吃飯的時候,一位產婦有了陣痛。林巧稚來到產婦床前,進行了仔細檢查。後把護士長叫到一邊,問道:「我看見她的飯碗裡有魚。你怎麼可以讓她吃魚?她疼成那個樣子了,哪裡顧得上擇刺?你應該考慮到的。」
對於產婦,有誰認真考慮過產婦的飯碗了嗎?
對於年輕醫生的每一個進步,林巧稚都為他們感到高興。她通常會說,「你不錯,處理的很好」,「你能這樣體察和關心病人,今後要發揚」,「你做的很好,謝謝你」……
每一句鼓勵,都讓青年備份受用終生。

八、悲憫和同情


林巧稚為一個叫吳淑明的窮人治好了大肚症,並順利分娩了一個女嬰。這是協和的社會系所作的一項公益,根據家庭情況給予患者減免費用,這類似於今天的精準扶貧吧。


林巧稚每接生一個孩子,都會在出生證上用流利的英文簽名:「Lin Qiaozhi』Baby」。我想,我們的助產士是不是也簽這樣的一個名字,比如「陳敏的寶寶」。
又過了幾年,日寇攻陷了北平,協和醫院被日本佔領,很多醫生選擇了離開,但林巧稚因為家庭的原因,選擇開了一家門診。那是在東堂子衚衕10號的院落,門口掛出了一張牌子,牌子上刻著:醫學博士、林巧稚醫師、婦產科。林大夫從協和那座象牙塔,真正走進了人間,走進了平民人家。面對林大夫,女人們忍不住會說出自己最隱秘的心事:
——她今年28歲,結婚10年,已經生了5個孩子。實在是生怕了,可又不知道怎麼避孕。
——她25歲了,打從結婚那年起,身上總也不乾凈。丈夫喝了酒就拿她撒氣,又凶又狠,來月經時也不放過她。
面對女人們的訴說,她耐心而慈愛,一邊傾聽一遍檢查,一邊思考……林巧稚用母親般的心腸接納向她求助的女人。在診斷治療時,她不僅傾注了經驗和智慧,還傾注了憐惜和悲憫。
其實,這些社會課題到現在也沒有完全解決。
一天黃昏,下起了雨。一個濕透了的漢子從永定門外請林大夫,原來是妻子難產。林大夫在幫助產婦順利生下一名男嬰後,發現這是一個一貧如洗的家,她打開了自己的出診包,包裡總放有一些錢。她拿出幾張鈔票放在炕頭……
雨,不知道什麼時候住了。鄉野的田疇房舍籠罩在淡淡的晨霧中,天宇清明而寧靜。

她為生過四個孩子的母親結紮了輸卵管,她悲憫舊社會妓女的不幸命運,她常常想起那些無葯可治的女人,她像菩薩一樣哀婉著生命。

九、淡泊名利


她無論誰來看病都認真診治,只是收費區別對待。對有錢人,她收取費用。對窮人,她則少收費或不收費。在發黃的病歷中,留存著這樣的記錄:「林巧稚大夫優待,按八五折計算……林巧稚大夫免受費用」……
那時,社會上開業醫生憑藉醫療費蓋起了小樓,買上了汽車。林巧稚對待錢財之類事情從來不太在意,能憑著自己的醫術讓家人衣食無憂,她已足矣。
難道現在的莆田系或一些所謂的民辦醫院,真是這樣嗎?
在她開辦診所的6年裡,共救治了8887名患者。
在漫長的苦難歲月,這些身穿白衣的醫者,沒有玷汙潔白的顏色。

X

1948年5月,林巧稚成為協和婦產科系的主任、教授。她不安比了東堂子衚衕的診所,買下了離協和很近的一處院落——馬家廟衚衕9號。那是一個講究、漂亮的四 合院。高台階,紅漆門,迎門一道影壁,裡面是前後兩進的院子。院子不大,種著石榴樹,院牆上密密麻麻地爬滿了青藤。南屋門前有一架葡萄,葡萄架下陳設著石桌、石墩。院子裡栽著海棠、丁香、玉蘭,還有四季的盆花。

十、去留之際


1949年,北平解放的前夕,傅作義太太派人給林巧稚送來一張機票,機票上有傅作義的親筆簽名。拿這張機票,可以乘坐任何一次班機去任何一個城市。傅太太特意告訴她:「這是多少人用金條都換不來的。」
林巧稚一一感謝了他們的好意,卻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們想提供的幫助。
面對亂紛紛的時局,她不止一次地想:走?到哪裡去呢?……她自忖評業務吃飯,靠技術立身,沒有什麼可害怕的,有什麼必要離開這裡呢?……我就留在這裡了,我是個醫生,到哪裡都是做醫生。
一名醫生,這是林巧稚最大的底氣,最一名純粹的醫生。

十一、新中國的天氣


不久,北平解放了,北平更名為北京。新中國有了新天氣。
一天,她接到了一張大紅的請柬,上面這樣寫著:
協和醫學院林巧稚教授:
茲定於十月一日下午三時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慶典,特請光臨。
她凝神看了一遍,說:「真有意思,請我去參加政府成立的慶典。我是個醫生,請我去做什麼呢?」
她放下請柬,依然忙著婦產科的事情。
有人因參加開國大典而光榮,有人因沒去參加而光榮,林巧稚屬於後者。
新中國的成立,林巧稚起初只是一個監視者,但新中國確實有新政策。她積極參與到政府組織的防疫工作中,她看到新政府頒布了《關於封閉妓院的決議》。一夜之間,224家妓院被封閉,1268名妓女被收容,454名老鴇、領家被審查處理。妓女中很多人患有性病,政府無償幫她們提供治療。她對舊社會的娼妓制度無比厭惡,對新政權清除社會醜惡的魄力發出由衷的讚歎。
她是真正愛護女性的「女權主義者」。
她通過傾注了全部心血的婦產科事業,對共產黨露出了微笑。
新中國的人也充滿了別樣的氣質。
20世紀50年代的一天,林巧稚的診室來了兩位候診的女人。前面的一位剪著齊耳的短髮,圓圓的臉,臉色有些蒼白,帶著和氣的笑容。後面跟著一位年輕的女子,顯然是陪同的人。她們都穿著樸素的灰布列寧服,掛的卻是特等號。
「這是你們掛的號嗎?」林巧稚指著桌上的病歷,問這兩個人。
「是的,是我掛的號。」年紀大些的那位答道。
「以後再來看病,別掛這種號了。這要多花許多錢。我也看普通門診,都是一樣的,只不過多等一會兒。」林巧稚對她們說。
婦產科門診的特等號要比普通號貴十倍,這些錢對一般人家來說,是很貴的花銷。
聽了林巧稚的話,那位中年女人很客氣地點頭應道:「好的,好的。」
這時,林巧稚開始問診:「你今年多大年齡?」
「46歲了。」
「生過孩子嗎?」
「生過。」
「孩子多大啦?」
「要是活著的話,該有22歲了。」
「怎麼?」
面對林巧稚關切的目光,那位中年婦女很平和地告訴她:「那已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1927年正是到處抓捕共產黨的時候,孩子生下來了,是個9磅多重的男孩,十分招人喜愛。可是由於醫療條件太差,又怕暴露了行蹤,孩子生了病,不能到大醫院去治,結果沒過多久孩子就病死了。林巧稚用同情的目光看著這位和藹的中年婦女:「哦,孩子得了什麼病?」
「也不是什麼大病,主要是醫院太差……」中年婦女停了停,說道。
林巧稚放下了手中的筆,望著面前依然微笑著的面龐,輕聲地問道:「後來又有過孩子嗎?」
「沒有。以後的環境更差,行軍、打仗,身體又落下了病根。」
林巧稚仔細聽著,不由得停下了正在寫病歷的筆,心裡對眼前這位衣著樸素的女人升起敬意。
林巧稚深知,作為一個女人,最痛心的事情,莫過於失去做母親的權利,而面前的這位女性,卻為了理想,犧牲了自己的健康和孩子。一時間,林巧稚說不清自己心中是感慨還是感動。
林巧稚仔細地為她做了檢查,希望自己能夠解除她的病痛。送走了這位病人後,有人問林巧稚:「您知道剛才找您看病的是誰嗎?」林巧稚不在意地搖了搖頭。
「她是周恩來總理的夫人啊!」
「是嗎?周總理夫人?!」林巧稚趕緊去看病歷,鄧穎超的名字映入了眼簾。她讀著這個名字,眼前立刻浮現出了那張樸素、謙和的面容。

十二、誰是特殊的病人


婦產科門診部前,候診的病人早就排成了長隊。掛號費分兩種。一種是專家門診,兩元錢。一種是普通門診,兩毛錢。
林巧稚並不只看專家號。她只要在門診,總是要看完當天掛號的所有病人才算下班。如果她看到掛普通門診的哪個人表情痛苦,就會丟下手裡的所有事情,直奔這個病人而去。本來,這樣的病人除非下級醫生請示,林巧稚完全可以不必過問。
有時候,葉惠方會提醒她,待診室裡有早已約定等候在那裡的特殊病人,這些特殊病人,有時是某位要員的太太,有時是外國使領館的夫人;林巧稚總是頭也不回地說:「病情重才是真正的特殊。」
這時,懂事的小葉就會一邊去候診室安撫等候著的人,一邊趕緊安排林主任接診的病人。
林巧稚看門診,從來不會三言兩語打發病人。她常對下級醫生說:「醫生給人看病不是修理機器,醫生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她們各自的生活背景、思想感情、致病原因各不相同,我們不能憑經驗或檢驗報告就下診斷開處方。」
不管時間早晚,她總是不厭其煩地問詢病史,細緻地檢查,耐心地解除病人的思想負擔,最後還會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項。這樣下來,她幾乎從來都不能按時下班。中飯多半要拖到很晚才能吃得上。

十三、一輩子的值班醫生


這時期,林巧稚有許多新的身份,經常要參加一些社會活動。
1953年,她當選為中華醫學會婦產學會主任委員。當選為中華全國婦聯執委,北京市婦聯副主任。
1954年,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她是當時學部中唯一的女委員(學部委員即後來的院士)。
剛開始,她還不大習慣這些新的社會角色。開會時間一長,她心裡就著急。常常是這邊會議一結束,就直奔那邊的協和婦產科。只有穿上白大褂,回到她熟悉的環境中,她才覺得重新找到了自己。至於那些世人眼中成功的標誌和聲名,她並不以為意,因此,也從不看得太重。
她總是說,「我是一輩子的值班醫生」。這絕不是她的自謙之詞,她認定,只有婦產科的工作才是她與這個世界建立聯繫的可靠通道,這是她用大半生心血構建起來的通道。回到「值班醫生」的角色,應該說什麼,應該做什麼,一切都清楚而明晰,這是屬於她的天地。她認定了自己的一生都將如此度過——以誠實的付出在世上立足。
「一輩子的值班醫生」是她對自己的人生定位,有了這種定位,她的生活簡單而豐富、充實而寧靜。

十四、思想改造


副市長吳晗專門為林巧稚寫學習體會和思想小結,共有一百多頁。在協和大會上,林巧稚作為教授代表發言,她沒有按照吳晗給她寫的稿子講,而是面對全院教職員工,坦誠地剖析自己。
她回顧自己的人生,講述自己所走過的路線:鼓浪嶼海濱少女的憧憬,考進協和北上求學的艱辛,舊協和苛刻的聘任合約與自己心甘情願的付出,動蕩時代醫務人員的憂患和無助,新政權建立後自己的種種疑慮,共產黨對自己的耐心引導和幫助……
在場的許多老協和悄悄拭去了眼淚。
她是一個沒有多少政治色彩的人,也是一個真實的人。

十五、最後的時刻


1983年4月22日,林巧稚大夫停止了呼吸。在她住院的最後一段日子裡,病房裡會突然響起急促的呼喊:「……快!快!拿產鉗來!產鉗……」
有時候又是清晰的、滿含歉意的低語:「……你來得太晚了,只能手術了……」
好多個夜晚,護士門已經習慣了林巧稚的叫聲。
後來,她們有了經驗,黨林巧稚再喊著要產鉗時,她們會隨手拿起身邊的一件東西遞到她手裡,她抓得很緊,很緊。
閱盡82載寒暑春秋,她走得無憾,走得安心。
她留下了遺囑:


3萬元存款捐給醫院的託兒所,
遺體供醫院作醫學解剖用,
骨灰撒在故鄉鼓浪嶼的海上。
她曾對故鄉的人說:「我是鼓浪嶼的女兒,我常常在夢中回到故鄉的海邊,那海面真遼闊,那海水真藍,真美……我死後想回到那裡去。」
故鄉人記得她最後的心願,故鄉接回了自己的女兒。
為她修建了佔地4750平方米的典雅園林——毓園。醫管界小編看到這裡,不禁淚目!

十六、有所悟


用一下午的時間來閱讀,來感悟,來總結文字,才更加真實的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有了更多的體味。
做一名合格並且優秀的醫生,就應當像林巧稚大夫那樣,做得純粹,做得自然,做得讓天地感動。
作為一名知識分子,她又是高貴的,有一種大節不能辱的精神氣質,是現在的知識分子所不能比擬的。
一切大話和空話都是多餘的,每一個從醫者,尤其是從事婦產醫學的人都應當有個偶像,我想林巧稚大夫是我們的不二選擇。
我想以7000多字的筆記和素材,對林巧稚有一個更加豐滿的了解,期待能夠以她為背景,寫出一部話劇出來,為明年的五四運動100周年獻禮,為建國70周年獻禮,為婦幼保健協會創建10周年獻禮。
為婦幼保健事業奠定信仰的豐碑。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