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京東上市五周年:降速、調整、學拚多多

凜冬過去了嗎?

經過路演的造勢宣傳,京東發行價臨陣升為19美元——高於此前招股書給出的定價區間——仍沒能澆滅投資者的興趣。當天,京東收報20.9美元,市值達到286億美元。

距離京東赴美上市已經整整五年,這五年時間,京東經歷了太多的變化。總部從奧森搬到了亦莊,營收翻了兩番,股價曾一路高漲至50美元,但最近又跌到了不到30美元。

上市五年,京東似乎已經走入了發展瓶頸。用戶增長放緩,經營虧損持續,組織架構、人事調動頻繁……京東掌門人劉強東更經歷了結婚、生子、性醜聞等人生的多個重大轉折。

業績危機

京東從去年起就處於業績下滑的狀態。

京東2018年報顯示,雖然營收達到4620億元,GMV近1.7兆元,但淨利卻在下滑。Non-GAAP淨利35億元,而上年這個數字為50億元。

一季報略有好轉,當季京東Non-GAAP淨利大漲215%至33億元。但京東用戶增長疲軟的問題仍沒有得到明顯改善。截至一季末,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用戶數為3.1億,不及成立三年多的拚多多。

事實上,拚多多的追趕速度讓人頭皮發麻。最新的財報顯示,拚多多一季度只有45.5億元,雖然與京東不在一個量級,但其營收增速達到228%,是京東的10倍以上。而且活躍用戶拚多多已達到4.4億,超過京東1億人有余。今年年初,拚多多市值曾一度超越過京東,據稱彼時京東內部倍感壓力。

和一季報同時公布的還有京東和騰訊的微信入口等合作續約。新合作重點將拓展三到六線城市用戶,這也意味著京東想從騰訊那裡獲得與拚多多同樣的能量。

截至一季末,京東大股東仍是騰訊,持股17.8%,投票權4.5%。接著是劉強東持股15.4%,為第二大股東,擁有79%的投票權。

但騰訊在京東上市之後也投資了拚多多。目前騰訊持有拚多多16.9%的股權,是第二大股東。

風暴改革

危機中的京東在最近半年進行了大量組織架構和人事上的調整。

2018年12月,京東宣布進行組織架構調整,以客戶為中心劃分為前中後台。具體來看,主要分為京東零售、京東物流、京東數科三個子集團架構,其中京東零售由京東商城升級而成,京東數科由京東金融升級而成。

今年2月,京東開始業績考核,實行末位淘汰製,計劃淘汰10%副總裁級別以上高管,涉及人數近百人。4月流出的京東內部郵件顯示,京東要淘汰或者協商解決三類人,即不能拚搏的人,不能乾的人也就是績效差的人和性價比低的人。

今年3月起,京東陸續已有多位高管離職。3月15日,張晨卸任京東首席技術官;京東前首席人力資源官兼法律總顧問隆雨在申請輪崗首席法務官僅兩周後,3月19日辭去職務;隨後,京東執行副總裁兼首席公共事務官藍燁因個人和家庭原因辭職。4月底,京東的技術招牌裴健確認離職。裴健是2018年AI人才爭奪戰中被劉強東挖來的技術大咖。

元老派王笑松和胡勝利的調崗其實更值得琢磨。二人曾經跟著劉強東打過仗,是絕對的鐵杆,在調崗中二者集團高級副總裁職務不變,但由事業群副總裁變為了CEO特別助理。王笑松曾是京東最年輕的VP,而胡勝利則是近幾年升遷最快的高管之一。

隨著京東和拚多多開始“正面剛”,王笑松曾負責的定位社交化電商的拚購業務和無界零售7FRESH被放在前台,而胡勝利負責的拍拍則可能會被出讓,原本的大快消和生活服務兩大事業群正面臨著拆分整合。

不過投資者對於京東的調整似乎並不買账。京東股價雖然在明尼蘇達案發後的最低點一直緩慢回調,但距離去年618前後的峰值已經相去甚遠。如今盛夏將至,等待京東的是否還是凜冬?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