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爸,你才70歲,去找份工作吧!

在一個分享關於家庭養老和育兒的理念的茶話會上,一個自主創業的人說:「我媽70歲了,我還和她說,媽,你才70歲,去打份工吧。

當時,台下一片嘩然;當時,所有人都很驚愕。

「你都這麼重量級人物了,市中心大平層住著,為什麼還讓70歲的老母親出去打工啊,這也太不孝了吧。」

他解釋說道:「其實你們不知道,老年也需要忙,也需要存在感和目標感,也需要一份工作,體現價值。」


眾人才醒悟,往往看起來的至孝,其實是不孝。

有些子女,從鄉下到城市打拚,生活優渥了,將父母從鄉下接到城市的大房子同住,甚至給一套房子給老人家自己住。我們都以為,讓老人家享「清福」,這是盡孝道。實際上,無形當中給老人家增添了「混吃等死」的壓力。



去年,胡潤百富發布《2017中國高凈值人群醫養白皮書》。

何為高凈值人群?指的是資產凈值在100萬美元以上的人群,通俗來說,就是那些花一萬塊錢也不心疼的人。

這份白皮書中,研究人員調查發現,高凈值人群中,三大最核心的需求在於:

(1)自己的健康與發展

(2)父母健康

(3)子女教育



原來有了錢,並不是拿著錢去享受,揮霍。反而是更加急切的思考,如何維持自己的發展,如何養育好父母,教育好子女,家族傳承意識在高凈值人群中愈發明顯。

這好像和我們印象中達到財務自由標準的「有錢人」不一樣。原來有錢了,並不代表可以享受放鬆。而是那些比自己有錢的人,反而比自己更重視父母健康、子女教育。


父親筷子兄弟 - 父親


贍養父母


這份白皮書的數據顯示,每個高凈值人群的家中,有3位平均年齡超過73歲的老人需要贍養。

和我們差不多。

曾經的獨生子女,現如今大多長大成人,結婚生子,中國社會進入421家庭模式,兩個小夫妻,需要養育4個老人和1個孩子。

看看高凈值人群是怎麼做的,也許從中能給我們一點啟發。


購買重大疾病商業險


很久之前,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刷爆朋友圈。作者是北京人,北京有房,東北有房,一年的收入是他夫人、嶽父、嶽母的收入總和,典型的中產階級,典型的高凈值人群。

一場感冒,大概一個月的ICU治療,被逼迫到賣東北房子,賣北京房子的地步。

你要知道,ICU一天的治療費用就是6萬到10萬,相當於是一個普通基層公務員一年的工資收入了。

每個人都有得大病的概率,尤其像一些惡性疾病,例如腫瘤,器官衰竭等。

這類病,要麼不治,一治,就是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治療費用。之前發過一篇文章,《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如果有一天父母得了癌症!治還是不治》,我們收到的大部分留言當中,都說是必須治!但是,治療之後的費用,也並不是大家都能承受得起的。

相比之下,最基層的全面醫保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報銷非常有限。

別說一個普通人家,就是一個中產階級,一個高凈值的家庭,一場大病,隨隨便便就能壓垮。

所以,高凈值人群非常注重給父母購買重大疾病的商業保險。

一旦得病,醫保報一層,商業保險報一層,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

至少,不至於一個人得病,就讓一個家庭負債纍纍。


這對我們普通人的啟示在於:

每個人面臨的風險都是一樣的,病魔不會管你是普通收入階層,還是高凈值人群。提高自己的抗風險能力,是每個人都應該考慮到的。把每個月收入的一部分,投入到疾病保險,把疾病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

康愛公社設有爸媽(老人)互助社,如果覺得自己能力有限,不想負擔商業保險的費用,就可以讓爸媽加入爸媽(老人)互助社。當爸媽不幸患癌的時候,最高可得到互助金6萬元,每個月也僅需花費幾塊錢,何樂而不為。(→點此加入)

無論是什麼人,我們都有義務不讓自己成為家人、朋友的隱性炸彈,一炸,也許就是一家子的未來。



不讓父母成為專職育兒保姆


瑋瑋是兩家化妝品店的店主,年入在百萬以上,兩套房,可以算得上是標準的高凈值人群。

生了二胎之後,她很糾結,要不要讓母親過來帶小孩?倒不是請不起保姆,只是覺得母親究竟是母親,是自己人。帶自己的外孫女,肯定會用心很多。現在保姆帶孩子出現的負面新聞也不少,自己的母親帶也放心。但帶兩個孩子,是一項任務很重的活兒,年輕人帶兩個孩子都很吃力,何況讓老人家帶兩孩子,能不能撐得住呢?

瑋瑋找丈夫商量:「要不要讓我媽過來帶孩子?」

老公一口氣回絕:「不行,決不能讓父母老了之後專門為我們帶孩子。

很多年輕人都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幫自己帶孩子,而且最好是全職,這樣自己的工作就不會落下。讓父母專門給自己帶孩子,在高凈值人群看來,這是一種很混蛋而且很蠢的做法。


《柯橋日報》的報導,山東有位李阿姨,63歲了,退休了,本來日子過得充實而且輕鬆,平時上上課,跳跳舞,時不時還能出門旅旅遊。

後來,自己的獨生女兒生了孩子,李阿姨不得不過去帶孩子,每天累死累活,伺候孩子吃喝拉撒,而且自己是山東人,住在武漢,買菜聽不懂武漢話,身邊也沒個說話的人。

好不容易孩子上了幼稚園,李阿姨原本想著可以休息一下了,結果女兒又懷上了二胎,李阿姨又要照顧孩子,又要操持家務,得了中度抑鬱症。

把孩子完全交給老人帶,已經超出老人的能量極限。到時候,孩子沒帶好,老人還病倒了,兩頭忙,更慘。最重要的是,老人身體機制已經相當脆弱,容易得病。一勞累,大病小病一起來,帶孩子引發心臟病的老人已多不勝數。


不讓父母成為專職育兒保姆,是為人子女的基本義務。也許你無法像高凈值人群那樣,花大錢請保姆,你必須要依賴一下父母,但你一樣不能讓父母成為專職育兒保姆。孩子是你的孩子,養育還必須是你的責任,別把這份責任全部轉嫁到老人身上。


支持父母工作


出人意料的是,高凈值人群非常支持自己的父母退休後去工作,做一些公益或社區類的工作。

有些人很難理解:明明很有錢,為什麼還要父母出去工作。

為什麼呢?日本的一項研究發現,有目標,並且積極付諸實施的人,早死風險比其他人要低50%。美國密歇根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埃裡克研究後得出一項結論:「有目標感的老人,生存意識更加明顯,健康管理更加有序。」

美國芝加哥拉什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則發現,生活中有很強目標的老人,患大面積腦梗塞的可能性低44%。

千萬不要以為老年人退休了,就應該什麼事兒都不乾,每天溜達溜達,打打太極拳,散散步,這就是讓老人享清福。

相反,退休後,有工作(當然,指的是勞動強度在承受範圍內的工作)的老人,會更有存在感,更有目標和成就感。他們心底認為,自己並不是在吃閑飯,也沒有廢掉。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對於家庭,對社會,依然意義巨大。

所以,對普通人來說,真的不要強製性地讓父母享所謂的「清福」,支持他們工作,支持他們找到退休後的晚年生活管理,這才是真正的孝心。

孟子說:「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孝順父母,父母心情愉悅、身體健康,就是我們的福氣。

人的一生,最長不過八九十年,無論你年輕的時候如何叱吒風雲,終有老了行動不便、需要依靠子女的一天。

那麼作為子女的應該明白,孝敬父母,不是讓他們吃飽、穿暖就夠了,還要尤其注意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要讓他們能感覺到自己的價值,其次要注意自己對待父母的態度,發自內心去尊重父母。


讓老人的晚年活得舒坦,才是真正的孝。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