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我選擇離開中國?一個北大學子這樣說

文/未名河

2016年冬天,我從美國回國內探親。汽車在北京郊外公路上行駛,窗外霧霾籠罩的街道邊,隱約能看出是一片嶄新的別墅小區。我不禁想:如果當年我留在北京奮鬥,那我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不是就是若乾年後買得起這樣的一間別墅,然後在霧霾的氣象裡看著窗外的車開過?

霧霾下的北京

1

我從小讀書不錯,加上一點運氣,10來年前以我們省高考文科狀元的成績考進北京大學。北大的熱門專業,一個學院可以有十來個省級高考狀元,大家也不會把你太當回事。畢業後,同學們的出路主要就是兩種:出國的,和留北京進企業的。也許你會有點沒想到的是,很少有同學選擇進入“體制”(當國家公務員或進入大型壟斷國企)。我成了出國大軍中的一員,到美國學習,工作,生活了一些年頭。

如果你要問我,為什麽我選擇離開中國,在海外生活,我可以給你一個很簡單的回答。

我們每個人的奮鬥的意義,除了奮鬥本身給你帶來的成就感和金錢回報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你拿這些錢要做什麽?

北京胡同內的11平學區房售價530萬

如果你和大多數普通的人一樣,賺了錢的目標就是,住上大房子,可能最好是別墅,開上好車,每年可以出國旅遊幾趟,孩子可以上好學校,可能會送出國留學,醫療養老有保障。那麽在美國,這樣的生活,只要你出國讀一個能找到工作的專業留下來,畢業後三五年就可以水到渠成的實現了,如果你家裡在國內有一套多餘的房子或有些儲蓄,能稍微讚助一下,可能你畢業的時候就實現了。

說實話,除了紐約、洛杉磯、芝加哥等一線城市,在美國大部分城市,中產是住得起大HOUSE的。比如,現在很多華人喜歡的休斯敦,房價中位數是22萬美元(約130萬人民幣)。一位居住在休斯敦的華人朋友介紹,新一代華人移民中,很多年輕人都是工作四五年,就可以在休斯敦買一套不錯的聯排或獨幢別墅,月供也不像在北京上海杭州那樣,會讓一家人累得喘不過氣來。

休斯敦別墅

2

而如果留在中國,要實現以上的生活目標,是非常困難,甚至奮鬥一輩子也未必能實現的。遠的不說,光是在北京想買車,就不僅僅是你有錢就一定能買的,還得搖號。居住條件就更不用說了,所謂“別墅”在中國是“成功人士”的象徵,在國外這種房子叫做“獨立屋”,除了個別大城市市區之外,一般夫妻雙職工家庭,住的都是這種房子。

樸素一些的房子也只需10萬美金不到

留在國外,除了更高品質的物質生活之外,不受限制的互聯網,也是一大福利。這幾年,我每年回國的時間也在減少,因為確實已經很難適應國內的網絡環境。更不要提國內的搜索引擎,真的是“想找什麽就找不到什麽”,和國外的“想找什麽就能找到什麽”的天壤之別。

現在媒體上經常宣傳留學生回國的“熱潮”,這其實是一個“偽命題”。我們要先搞清楚,回去的人是因為國外留學畢業找不到工作或辦不了身份不得不回國的,還是自己選擇回國的?

另一個重要的區分是,回國的時候,是否已經拿到國外身份?如果已經有了國外永久居留權(美國綠卡,加拿大楓葉卡等,入籍了就更不用說了),那麽回國後還是可以隨時離開的,是有後路的,回國與否,來去自由,也不成其為問題。這類回國的人,大多目標明確,比如評“某某學者”,申請某地某某項目資金支持等,或者在國外只能做技術工作,回國就可以有行政職務的。

真正的問題其實是,有可能留在國外工作,但目前還沒拿到國外身份的人,是否選擇回國?我們隻考慮這類人群。這個人群才是值得討論的真命題。這個人群中回國的,恐怕比例還是比較低的。至少我身邊認識的在美國拿到理工科博士學位的中國學生,幾乎都在準備美國EB1綠卡申請。所以,不要被媒體上的標題迷惑了。

移民方式有多種,資金充裕的可以考慮投資移民,英文不錯的不妨考慮技術移民。

3

更重要的是,留在在中國奮鬥,能否“成功”,其實不完全取決於你個人的奮鬥,還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我的意思是,你自己不可控的因素可能更多)。你人生只有一次,是想十拿九穩的過上以上所說的生活,還是要拚命奮鬥才能靠運氣實現這樣的生活,其實這不是一個特別難的選擇。

如果你還有懷疑,那麽你可以實驗一下,去找你奮鬥的那個領域裡的成功人士,看看他們是不是已經給自己搞好了外國身份,或者至少老婆孩子已經拿到了或送出去了?

攜程創始人梁建章:攜程中高層孩子都往美國送

當然,他們可能選擇“悶聲發大財”,不告訴你。我本科的時候在新東方兼職教書,新東方內部有個玩笑:如何判斷某人在集團是中層還是管理層?答案很簡單,如果老婆孩子還在國內,就是中層,在國外的,就是管理層。大家找來集團長官名單一看,無一例外。

前幾年有個電影很火,叫《中國合夥人》,其實更準確的叫法可能是《加拿大合夥人》,或者《加拿大公民海外配偶合夥人》,因為三位中的兩位都是全家拿了加拿大身份老婆孩子在加拿大,另外一位呢?原來是拿美國身份的。

《中國合夥人》劇照

4

當然,如果你想成就一番大事業,比如當上高級長官幹部,企業高管,或者自己創立一個大公司,這種情況可能在中國比在國外容易實現,畢竟中國移民在國外有語言,社會關係等方面的劣勢,而成就大事業,靠的更多的是社會關係,第一代移民在這一點上先天吃虧。

但話說回來,就算你留在國內,捫心自問,真的做成以上大事業的概率又有多少呢?從我北大同學們的情況來看,大部分人還是循規蹈矩的在公司裡做著按部就班的工作等著升職加薪,敢冒險的真是鳳毛麟角,離你想象中的轟轟烈烈還是差的很遠的。

王中磊的兒子威廉在真人秀節目中“流利英文對話老外”的影片,多次被引用為教育階層化的例證。

而就算你真的乾成了以上說的大事業,我想最後你還是會把孩子送出來的。或者說,當孩子身邊的朋友全部都出來的時候,你是不可能強迫他在國內高考整天埋頭數理化或者背誦鴉片戰爭中國失敗的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的。

那麽你要面對的,就是孩子要高中甚至初中開始,背井離鄉,遠渡重洋,獨自面對陌生的國家和陌生的生活,只因為你選擇了那條“成功人士”的奮鬥路。

總而言之,如果你追求的是主要依靠個人奮鬥實現高品質的生活,在國外比在國內,實現的難度要低得多,就像要達到同一個目的地,開車的人肯定比騎自行車的人到的輕鬆,不是騎車的人不夠努力,而是選擇的工具不同。

而國內外生活品質的差別,首先是經濟發展水準的差距,更重要的是人口密度導致的資源稀缺程度不同,比如,美國和中國一樣面積,人口只有中國的1/4,那麽在中國要蓋十層樓才能住下的人,美國只要蓋兩層就可以了,每個人的太空,當然可以大很多。其實當你下定出來的決心,你就已經成功了一半了,戰略方向一旦確定,剩下的,就都是技術問題了。

5

經常有家長問我是否應該送孩子出國讀書,以及什麽時候送出去的問題,在資金足夠的前提下,我的回答很簡單:

如果想讓孩子以後在國外定居生活,並且有選擇職業的自由,而不是只能學習電腦,會計等研究生以後階段出來的學生為了找工作留下來“不得不學”的求職熱門專業,那麽越早出來越好,早出來,才有徹底提高語言水準,和更好融入當地社會的可能性。

如果孩子很小就能下定決心,這輩子就學電腦,乾電腦(廣義的“大數據”統計類專業也可歸於“電腦”),那麽其實研究生出來讀個電腦碩士,留在國外的概率是很大的,未必需要很早出來多花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