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愛書人段崇軒:我的故鄉是書本

我是一個挑剔的買書者。買書數十年,存書幾千冊,但細細想來,幾乎每一本書都是經過精挑細選、“大浪淘沙”,保存下來的。有些書,當時購買的情景、發生的故事,至今記憶猶新。買書自然是為了閱讀、運用,把它作為工具,同時也是為了欣賞、珍藏,把它當做藝術。越是讀書人、文化人,越把書看得重要、珍貴,因此對買書就格外精心、挑剔,有的就漸漸變成了一個藏書家。

我出生於五十年代初,六十年代初期到中期讀完鄉村小學,又在動亂年代“混完”了中學教育,70年代中期有幸上了大學中文系,之後走向工作、社會。先當大學教師,後任文學編輯,繼而又搞專業寫作,成為一個文學評論者。歷史的滄海桑田,曾使我們的人生如大海中的小船,漂泊顛簸,屢遭艱難;但歷史的浩瀚舞台,又使我們的人生充滿機遇。

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大多有一種濃鬱的愛書、藏書情結。幾十年來,專業或者說志業,規定了我的買書,主要集中在文學藝術、人文社科方面。我在小學、中學時期就開始買書了。真正的買書是在上大學和參加工作的時候,時間已到八十年代前後直到九十年代了。那是一個全新的、激情的時代,舊的經典著作大批重印,新的開創性作品噴湧而出,讀書人、文化人每天都像過節日,把大包小包的書搬運回自己家裡。在太原,我常去的有五一路書店、解放路書店、爾雅書店、古籍書店等。特別是爾雅書店,是一家率先開辦的民營書店,從最初的十幾平方米擴展成上下兩層的圖書大廈。書籍齊全、進書快速、環境優雅、服務周到,人文社科方面的書籍格外豐富,成為省城文人匯聚的場所。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跑一趟爾雅書店,在那裡消磨半天時間。徜徉在整齊、寬闊的書架叢中,聽著若有若無的輕音樂,把自己喜歡的文學、理論書籍一本一本翻過去,猶如享受著一桌豐盛的精神大餐。八九十年代書籍的裝幀設計,還不像現在這樣講究,但書籍的內容和品質可靠,而且價格便宜,因此每每都是滿載而歸。一邊選書一邊讀書,開本、封面、目錄、版式、插圖,乃至前言、後記,都會認真瀏覽一遍,然後才決定是否買下。買書成為一種賞書。我買書最多的有這樣幾家出版社,如人民文學出版社、三聯書店、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北京大學出版社、譯文出版社,還有作家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廣西師大出版社等。這些出版社大多有自己的學科優勢和作者隊伍,出的書就放心許多。在書店選書、買書時,常常遇到一些同行的朋友、熟人,就悄悄地交流書訊、探討問題、互問近況,又會有一些意外收獲。

法國作家瑪格麗特·尤瑟娜爾說:“我最初的故鄉是書本。”何止是最初的故鄉?它是一個人永遠的故鄉,精神的家園。當一個人不斷地買書、藏書,書籍就會成為他的精神家園、生命寄托;他也會不斷地建構起自己的書籍知識、購書目標、圖書美學來。我不是藏書家,買書是為了閱讀、使用。當我在從事研究、評論時,可以方便地查詢、參考、引用,而無須跑部門的資料室、省城的圖書館。同時也是為了欣賞、珍藏。說不定什麽時候,想讀一本什麽書,可以隨手拿來;在生活和寫作疲勞的時候,靜靜地“坐擁書城”,感受著那種濃鬱的書的氣息,讓身心獲得休整、滋養。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新世紀以來,不知是從哪一年開始,實體書店漸漸式微、凋敝,網上書店日益熱鬧、興盛。實體書店運營艱難、資金短缺,人文社科書籍大大減少。在這樣的情勢下,就只能依賴網上書店了。

但是,在書店買書,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購物行為,更是一種書籍藝術的鑒賞活動。在書台上左挑右選,拿起一本,不需要、不滿意,放下;又拿起一本,合乎心意,便會從外到內、從頭至尾地過一遍,末了看看書價,才決定取捨。其間,封面的設計、開本的大小、紙張的品質、版式的樣子、價格的高低等等,都是檢驗的項目。而現在網上購書,人與書分離,你在網頁上看到的,只是一堆虛幻的文字、圖片,雖然大致能看出書的形象、內容來,但與實物畢竟不是一回事。譬如書的開本,在網上你很難看出一本書的大小、形態來。過去書的開本一般是大32開、小32開。我的所有書櫃都是按照這個標準打製的。而現在書籍的開本,在不斷多樣化、擴大化,有的遠遠超過了32開本,且多為異形本。在網上買書,由於看不到書的開本、樣式,只能買下什麽算什麽,放進書櫃裡高高低低,很是難看,有些書放不進書櫃裡,只能堆在地板上,讓人好生煩惱!譬如書籍紙張,在網上也是看不到實物的。過去書店買書很注意紙張品質,現在只能聽之任之了。我很討厭現在的輕型紙書籍,紙張粗而厚,20萬字就成厚厚一本,拿在手裡輕飄飄的,且不利翻頁,感情上就很排斥。而網上購書,一不留神就會遇到輕型紙,我恨不得立馬把它當廢紙處理掉。

在書店買書,基本上能把握住書的品質關。你可以慢慢地、細細地把想買的書翻閱一遍。作者情況怎樣?書名是否恰當?目錄編排如何?內容精彩與否?大體上能看出一本書的品質來。而網上購書,網頁上的內容、資訊,往往是簡單、殘缺、模糊、虛幻的。譬如介紹作者作品,渲染得像“一朵花”,但當你買回書來,卻全然不是那麽回事,摻雜了大量的水分。譬如網頁上標明的書名、內容、目錄,還有節選的樣章,正是你所需要和喜歡的,但你收到書籍後,一細讀,才發現是一本拚湊書甚至抄襲書。

平面設計專家周靖明說:“我們所做的一切平面設計的閱聽人都是‘人’。不管招貼也好,包裝也好,書籍也好,它們僅僅是一個用來呈現我們所做設計的載體,而我們的目標是‘人’,我們的目的是讓‘人’接受所想要傳達出去的這些資訊、理念、精神。”一本書既要有精彩的內容,也要有優美的形式。“質待文”、“文附質”,“文質相稱”,才能創造出真正的經典作品,才能走進“人”的精神世界深處。

離家不遠的“五一路書店”,是建國初期太原市興建的第一家新華書店,前兩年在路線改造中被拆掉了,現在就在原址上,新的五一路書店正在拔地而起,我期待著不久的將來,能走進書店,找回選書的快樂,找回復歸的故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