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分享|走上遠望7號船,傾聽遠望人的航海生活

△馳騁在大洋上的遠望7號船。

當前,遠望7號船正在印度洋某海域扎實開展海上測控任務準備相關工作,從8月14日出航至今已有一月有余,而這已是遠望7號船今年第二次出海執行任務。隨著我國建設航天強國的步伐不斷加快,近年來,遠望號船出海頻率不斷增加,而且單船出海參試更趨常態。遠望號出航短則數十天、長則上百天,甚至一年當中有大半年都在海上。

與平常人眼裡,大海充滿詩情畫意。而常年與大海相伴的遠望人,卻要忍受常人無法忍受的艱辛和痛苦——遠離祖國親人備受思念折磨,船舶日夜搖晃致暈船嘔吐是家常便飯,因時差調整頻繁,失眠腦脹常常伴隨整個航程,缺乏綠葉蔬菜三天兩頭口腔潰瘍……這正是遠望人工作生活的常態。在不足半個足球場大的地方工作生活幾十天、幾個月,對於遠望人來講早習以為常。因為他們肩負著探索浩瀚宇宙、建設航天強國的重任,只要任務絕對成功、絕對圓滿,付出再多也值得。

△每次遠航,都是愛的別離

巨輪破浪前行,關鍵要靠掌舵。由於海上航行的特殊性,遠望號船必須需要24小時不間斷航行。遠望號船出航後,船舶駕駛顯得尤為重要。不僅要確保船舶絕對安全,還要在任務時最大限度確保船舶平穩,為海上測控提供最佳船舶測控姿態。

入列僅兩年的時間裡,遠望7號船橫跨南北半球,穿越太平洋與印度洋,安全航行400余天、9萬餘海裡。一路走來,航海員在從容面對狂風惡浪時,也將海天美景盡收眼底。讓我們通過幾位航海員的講述,了解海上航行的點滴。

王有文:面對寒流,來不及害怕

我叫王有文,我不僅參加了遠望7號船的造船監造的全過程,還參加了遠望7號船入列以來的所有海上測控任務。而在歷次執行海上測控任務中,最讓我刻骨銘心的,是參加遠望7號船試航。

2016年3月5日,是遠望7號船建成後試航的日子,也是值得遠望7號船員們永遠銘記的日子。因為它承載著遠望人再闖大洋、再續輝煌的海天夢想。按照建造計劃,遠望7號船在交付使用前,要進行試航,全面檢驗船舶各項性能。

駐廠監造的一年多時間裡,從第一塊鋼板切割到建成下水、再到試航,遠望7號船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能見證她誕生的整個過程,我和其他船員一樣,心情十分激動。

△2014年10月10日,遠望7號船正式開工建造。

△2016年4月15日,遠望7號船正式交付使用。

可是出航不久,興奮的心,再也高興不起來。2016年3月5日,按時出航後,就遇到濃濃的海霧,能見度不足百米,從船頭甚至看不到船尾。海上大霧與陸地不一樣——陸地上大霧會在太陽升起來後迅速消散,而這次海霧則連續了好幾天,不由得使人對海洋更加心懷敬畏。作為首次出航的我,看到這番景象,心裡難免有些緊張。老船員講,就怕遇到寒潮。但擔心的事終究還是來了。

△正在駕駛室探討問題。左四為王友文。

出航當天晚上,受西伯利亞冷空氣影響,試航海域形成了寒潮,海面出現了5米高的浪湧,風力達到11級。兩萬多噸的遠望7號船在巨浪中猶如一葉扁舟,在波風浪谷間穿插前行,船舶橫搖達到十多度。

“舵效很差!”當航海員正向值班駕駛員報告時,一個巨浪拍到駕駛室玻璃上,駕駛室海圖桌上還在充電的對講機、海圖、作圖工具、航海日誌等物品散落一地,左右來回滑動。此時,大部分船員出現暈船嘔吐、嘴唇發紫、臉色蒼白的情況,駕駛室也有一半人已經倒下。聽到有人報告說,有個房間的玻璃也被海浪擊破了,大家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被海浪打碎的玻璃。

這不僅對新生的遠望7號船來說是一次全面的檢驗,對我而言也是一次考驗。我此時正在崗位上,由於船舶劇烈晃動,身體重心不穩,只能一隻手緊緊抓著舵輪進行操控,另一隻手牢牢抓住旁邊的把手,生怕抓得不牢被甩出去。

作為一名航海人,把穩航向、保證船舶安全是職責所在,特別是在這種緊要關頭,更不能輕言放棄。我不斷告誡自己,一定不能倒下,要堅持住。我強忍著暈船帶來的影響,仔細觀察海域情況,尋找湧浪間隙,不斷調整舵角以保證船舶不偏離航向。就這樣,我在崗位上堅持了四個小時,到換班時,我們已突破台風包圍圈,風浪小了很多。而此時的我,從高度緊張的狀態突然松懈下來,雙腿竟已無法正常走動。

後來長官問我,那天晚上害怕嗎?我說,當時來不及害怕。

△正在駕駛值班的顧敏。

顧敏:我是遠望女舵手

我叫顧敏,今年22歲,是遠望7號船的第一位女舵手。8月25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三十五、三十六顆北斗導航衛星。而我駕駛的遠望7號船,作為海上唯一的測控站,圓滿完成海上測控任務,確保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作為遠望7號首位女舵手,我很自豪也很驕傲。連車都不會開的我,沒想過還能駕駛兩萬多噸的遠望號。剛開始到遠望號工作時,我的崗位是天氣崗位,後來由於工作需要調整到舵信崗位。搞海上測控,對船舶航向和穩定度有著特殊的要求,一絲一毫的偏差,都會直接影響測控精度,甚至錯過測控時機。

△向老船員學習海圖繪製。

剛開始,在進行崗位實操練習時,我經常聽錯口令,導致延誤操舵時機,有時還會出現因緊張打反舵的低級錯誤。記得第一次上崗操舵,我特別緊張。沒操舵之前,手心就開始出汗。我暗暗告訴自己:一定要加倍努力,我一定能正常上崗。為了能在短時間內盡快掌握崗位知識,確保正常參加任務,我與自己較起真來,一有時間就“纏著”駕駛員和其他船員請教問題,晚上熄燈後經常一個人到學習室加班學習業務,到聲音混雜的機艙練習聽令……最終順利通過出航前的崗位考核。

每天在駕駛室值班,能看到碧海藍天的美妙景色。但大海,不單只有詩情畫意,更讓人記憶深刻的是巨浪翻騰、狂風肆虐的驚險時刻。

對我們航海人而言,最怕遇到的就是大風浪。這是我首次參加長征系列火箭發射任務,也是我第一次近距離感受台風。現在回想起來,仍心有余悸。2016年11月3日,遠望7號船執行長征五號首飛測控任務時,火箭發射時間一再推遲,而就在發射的最後視窗,第23號台風“米雷”在遠望7號船測量海域附近生成,並逐步向任務海區移動,風浪逐漸增大。

瞬時間,幾個大浪直接躍過船頭撲向駕駛室,整個船都被砸得哐哐作響。身材瘦小的我只有將身體緊靠駕駛台,才能勉強保持在崗位上。經過緊急天氣會商後,船長官最終決定:把握火箭發射的最後視窗,完成任務後迅速撤離。

我強忍著疲憊不堪的身體,認真執行每一個駕駛指令。最終,在火箭發射計劃多次延後的情況下,冒著可能會被卷入台風的風險完成任務,並迅速駛離台風發展軌跡,避免與台風相遇。經過18個小時的全速前行,最終安全撤離。

只有征服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任務成功後,望著從駕駛室玻璃照進來的第一縷陽光,心中竟有一種“劫後餘生”的感覺。我不禁緊握手中的舵輪,因為我知道,我操作的不僅僅是一艘船,而且是幾百名船員的家!我更加能體會到自己的崗位是多麽重要,職責是多麽艱巨。

△顧敏在文藝晚會中,擔任主持人。右二為顧敏。

△講相聲也在行。

如今,我不僅在崗位上能獨當一面,船上各項活動我也積極參加。業餘時間,我充分發揮自身特長,擔任船上廣播員、主持人,有晚會時,還會經常上台表演相聲、舞蹈等節目,為船員們的海上生活增添一些樂趣。

△正在崗位上的袁虎。左一為袁虎。

袁虎:老船員的責任擔當

我叫袁虎。也許是名字有個“虎”字,也許是因為我乾事認真、有股子虎勁,同事們都叫我“虎子”。到遠望號船工作已經有14年了,從我國第一代遠洋航天測量船遠望2號到最新一代遠望7號船,我見證了航天事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和我國科技實力的不斷強大。

△正在觀察方位儀。

從遠望2號船到遠望7號船,駕駛室變寬大了,設備更先進了,軟體也更新換代了。可這一切,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別人給予的。以前我聽老一點的船員講,上世紀90年代初,遠望號最初出海執行任務時,還沒有先進的定位儀器,也沒有可以借鑒的國際航線,就是靠著六分儀等簡單的設備,“摸著石頭過海”,在茫茫大海上一步步摸索,開辟出了這一條條可供我們參考的測量航線。如今,遠望7號船踏著老一輩遠望人鑄就的輝煌航跡,在海天之間越走越遠。

△上個世紀70年代,我國第一代遠洋航天測量船:遠望2號船。

現在,遠望7號船每個艙室都有單獨的衛生間,24小時都供應熱水。我剛到遠望2號船工作時卻沒有這麽好的條件。當時,船上沒有足夠的淡水,每個船員都有一個白色水桶,一桶水供一個人兩天生活用水,很多船員半個月才能洗一次澡。就是在那樣極為艱苦的情況下,老一輩遠望人始終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圓滿完成了一次次海上測控任務,鑄就了一條寫滿勝利的金色航程。

△遠望2號船上的遠望水桶。

遠望7號船在建成之初,面對新船新設備、新技術、新崗位、新人員,快速掌握崗位專業能力刻不容緩。為快速提升崗位人員執掌設備能力,船上開展了“承師帶徒”活動。活動中,我與首位女船員顧敏結成對子,從設備性能到實際操作,從應急情況處置到崗位協同配合,我一點一點對她進行幫帶,幫助她快速提升崗位能力。如今,顧敏早已獨當一面,並且也成長為“司機”。

△航行中的遠望7號船。

(楊林海)

軍報記者微信發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