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盆腔炎上身,就要這麼治!

小編導讀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比較容易患上的一種疾病,患上了此病後,會給女性造成很大的困擾。因此,得了慢性盆腔炎一定要及時治療,避免受到慢性盆腔炎更多的危害。

慢性盆腔炎是婦科常見病、多發病,多為急性盆腔炎未能徹底治癒,或體質虛弱,病程遷延所致,嚴重影響婦女的身心健康和勞動能力。

一、治療方葯

1.盆腔寒痛寧內服

組成:人蔘、蒼朮、白朮、當歸、白芍、川芎、雲苓、炙甘草、川楝子、元胡、黃芪、炮薑、防己、陳皮、益母草。

2.補氣解毒煎灌腸

組成:黃芪、防己、地丁、敗醬草、蒲公英、紅藤。

二、病案舉例

胡某,女,25歲,乾部。

患者1991年6月24日因婚後1年不孕,在某醫院婦產科行診刮術。術後5天發熱,體溫38.5℃,小腹疼痛。6月30日在該醫院門診婦科檢查,診為急性盆腔炎,附件有炎性包塊,準備收院治療。患者因有工作任務,須回部門,但當天發熱39℃以上,下腹劇痛,經治療持續不退,又急轉他院治療。經住院治療後高熱雖退,但低熱不止,該院婦產科欲行手術治療,患者因婚後未育,不願接受,要求服中藥治療,在該院服藥半年余,病無著變。後於1992年12月29日來我院門診就醫。婦科檢查:子宮輪廓不清,子宮頸上觸到較大較硬腫物,活動性差,有壓痛,附件均觸不清。診為慢性盆腔炎性包塊。

患者腹痛,腰痛,腹脹下墜,白帶清稀,量多,味腥,偶呈黃色,大便溏,每日2次。舌胖,質淡,邊有齒痕,苔白厚膩,脈緩無力。治以內服盆腔寒痛寧煎劑,補氣解毒煎保留灌湯。用藥1個月後,白帶明顯減少,大便漸成形,腹痛下墜感消失,白厚膩苔轉薄,脈漸有力。

二診(1993年2月2日):腹部觸診,子宮輪廓清楚,大小正常,可活動,輕度壓痛,右附件腫物縮小到拳頭大,質軟,輕壓痛,左附件稍有壓痛。內服藥及保留灌腸葯稍加調整,再用1個月。

患者3月初來院複查,諸症消失,腫物縮小如雞卵大,活動好,無壓痛,子宮及左側附件正常,停葯觀察。

1年後,見面詢及,順產一男嬰。

三、討論與體會

盆腔炎為細菌感染造成的較為廣泛或局限性的炎症病灶,臨床多因失治誤治而由急性轉為慢性,由實轉為虛,由熱轉為寒,多屬中醫虛寒性「腹痛」及「帶下」的範疇。

中醫學認為,由於余邪未盡,積於胞中,以致臟腑功能失調,沖任受損,寒濕瘀阻,脈絡不通,胞宮血脈瘀滯,故而發為腹痛。寒濕困脾,脾運失調,水濕不化,濁邪流於下焦,傷及沖任,發為帶下。正如《萬氏婦人科》指出:「白帶者,時常流出,清冷黏稠,此下焦虛損證也。」《血證論》亦雲,「帶脈屬脾經,下系胞宮,若脾土先其失和,不能製水,帶脈受傷,注於胞中,因髮帶證」「治宜和脾利水,治脾即治帶,治帶即治水也,以土製水而帶脈自愈矣」。因此,筆者應用盆腔寒痛寧以補氣健脾,溫中燥濕,活血行瘀,平肝止痛。參、芪、炙草補氣,二術、雲苓、防己運脾除濕祛濁邪,歸、芍、芎、益母草養血行瘀,炮薑、陳皮溫中調氣,川楝子、元胡與白芍為伍,柔肝止痛,又可防其侮土。

慢性盆腔炎雖因失治誤治而來,又以脾為主,由急轉慢,由實轉虛,由熱轉寒,最後變為慢性虛寒性疾病。但因病情複雜,終有虛中夾實,邪氣未盡之虞,如見多量白帶的同時,偶有黃色,故除內服盆腔寒痛寧之外,還用補氣解毒煎保留灌腸。黃芪、防己補氣健脾,除濕濁之邪,紅藤、蒲公英、地丁、敗醬草解毒清熱,以除滯留之餘邪,扶正的同時,祛除邪氣。內服與灌腸結合,雙管齊下,病葯相合,絲絲入扣,取得慢性盆腔炎治療的良好療效。

……以下是廣告時間……

給大家推薦《國醫大師柴嵩岩婦科臨證經驗及驗案選》,點擊閱讀原文可直接購買

內容介紹

柴嵩岩,主任醫師,教授。1997年4月榮任全國名老中醫稱號。 柴老自幼學習中醫,1950年取得中醫師資格。1952~1957年就讀於北京醫科大學醫療系,具有良好的醫學理論基礎。其臨證婦科60餘年,醫學功底紮實,臨床經驗豐富,非常重視「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充分了解女子之生理特點及周期變化規律,能動態地、發展地觀察與認識疾病,能夠根據不同的病理階段,抓住本質,辨證論治,在實踐中創立與形成了獨特的學術思想及用藥風格。以辨證準確、方葯精專、配伍靈活、療效顯著為其特點。因此整理柴嵩岩教授臨證的經驗及驗案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指導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本書介紹了柴教授獨創的學術理論,通過驗案驗方總結其對月經病、妊娠病、產後病、雜病的用藥特點及經典方葯,特色突出,實用性強,為廣大醫學生及臨床工作者提供學習經驗。

(掃描二維碼購書)

版權聲明

本文摘自《現代中醫名家婦科經驗集》,張煜,王國辰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封面圖片來自攝圖網正版圖片庫。-0423,歡迎投稿嘮嗑。

覺得不錯請點好看!

點閱讀原文,一鍵下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