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雷曼公司破產十周年:比特幣和華爾街已密不可分

  來源:核財經  

  美國前財長漢克 保爾森(Hank Paulson)曾表示,雷曼公司的破產,是“財經界的9.11”。

  2008年9月15日,背負著大批抵押貸款債務,而無法找到政府或私營部門救世主的這家擁有158年歷史的華爾街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正式申請破產。

  接下來幾天、幾周、幾個月所可能發生的蝴蝶效應,甚至可能推翻整個金融體系,政府和中央銀行將需要數兆美元的資金,向銀行和其他公司提供救助貸款。自1929年以來,全球金融體系從未如此脆弱。

  更糟的是,大批的華爾街高管仍然拿著大筆的獎金,而貢獻了這些獎金的數百萬納稅人則失去了家園,這一事實也徹底粉碎了對金融體系的支持。

  然而,在雷曼兄弟公司破產的幾個月後,一項幾乎未被注意到的新技術將首次亮相,而這項技術似乎可以替代這種容易發生災難性危機的金融系統。2008年10月31日,一位名叫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匿名人士發布了比特幣白皮書。

  白皮書描述了一種“純粹的電子資產點對點版本,允許這些資產無需通過任何金融機構,而直接在線從一方支付給另一方。”

  早在雷曼公司破產之前,中本聰肯定就已經研究這項協定研究了幾個月或幾年的時間,但根據康奈爾大學電腦科學教授和區塊鏈研究員Emin Gun Sirer的說法,白皮書發布的動機恰到好處。

  Sirer在與CoinDesk的訪談中表示:

  “很明顯,中本聰受到了這次導致2008年金融危機的事件的影響,而這件事也記錄在創始塊中。”

  Sirer指的是倫敦泰晤士報當時的頭條新聞,比特幣創造者特意在於2009年1月3日開採的第一個比特幣區塊中,插入這樣一句話:“財政大臣站在第二次救助銀行的邊緣(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

  隨著公眾逐漸對比特幣有了認識,不同的人也看到了不同的東西。但對許多人而言,它代表了央行法定貨幣的替代品和部分準備金銀行系統。

  最重要的是,比特幣承諾可以避開由於經濟危機而使公眾失去信心的金融機構。

  Laszlo Hanyecz,以“Bitcoin Pizza Guy”而聞名,他於2010年5月使用10000個BTC購買了兩個披薩,而成為第一個使用加密貨幣購買現實世界商品的人,他認為比特幣可以取代“已建立的銀行體系”和無窮無盡的中間人系統。

  然而在過去的十年中,比特幣及其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的分支已經開始與傳統金融領域開始交疊互動,這在早期幾乎沒有人能夠預測到。

  華爾街資深人士也開始為專注於加密貨幣的公司工作,主要金融機構也開始慢慢試探著區塊鏈技術,加密貨幣投資者也推動老牌企業創建投資工具。

  在金融危機的火焰中誕生的比特幣出現十年之後,加密貨幣社區和華爾街之間的關係變好了嗎?

  比特幣與世界?

  在早期,比特幣的風格毋庸置疑是顛覆性的。

  一位要求保持匿名的早期採用者和礦工表示,“在一開始”就有比特幣似乎可以使“無政府資本主義和自由主義理想”成為可能的大量討論。

  他提到了絲綢之路(Silk Road)等使用比特幣的暗網市場,但同時指出這些市場對協定的有限匿名性有所誤解。

  然而,即使忽視這些非法使用案例,去中心化資金的產生似乎也對既定秩序構成了威脅。早期採用者表示,比特幣提供了一種可以逃避由銀行和政府等“貨幣壟斷機構所造成的人際關係和文化破壞”的方法。

  Taariq Lewis是一位進入行業多年的加密貨幣開發商,其最近的項目代號為Lyra Protocols,他也同意“比特幣總是意味著要繞過金融系統。”

  因此,一些早期的比特幣愛好者也擔心參與這樣的項目可能會很危險。

  Stefan Thomas在2010年瀏覽StumbleUpon網站時發現了比特幣,後來擔任了Ripple的首席技術官,之後開辦了自己的合資企業,他表示:

  “比特幣社區的許多早期愛好者都非常擔心,中央銀行會將此視為對政府權力關鍵支柱之一-發行貨幣的能力的基本威脅。很多人一直保持匿名,也沒有透露自己的真實身份。”

  而事實證明,大多數的中央銀行只是對這項新技術感到好奇而已。

  但這並不是說沒有資深的金融專家對此進行猛烈抨擊。自危機爆發以來,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Jamie Dimon)就曾稱比特幣是一種“欺詐行為”。在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後的一周裡,投資家、億萬富翁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也曾將比特幣稱為“老鼠毒藥”。

  可以肯定的是,比特幣技術對金融體系產生了啟迪(同時也產生了爭議),但還遠遠沒有達到可以推翻現有金融體系的地步。

  大多數的華爾街銀行,不僅在那次危機中幸存了下來,而且還比以往的任何時候都變得更強大。中央銀行和法定貨幣還是穩如泰山,而比特幣則仍然是全球貨幣體系的一小部分。

  “事實證明,”Sirer表示,“取消美聯儲和取代法幣的任務,實際上仍然仍重道遠,而且必須分階段才可以實現。”

  與此同時,他補充道:“與現有系統和平相處,可以使比特幣變得更好。”

  l33t與華爾街

  比特幣和傳統金融體系不是石油和水的觀點,在經濟危機剛剛爆發,傷口未愈當,比特幣年歲尚輕的年代,是不可想象的,而現在已經幾乎是主流觀點了。

  Thomas描述了過去五年裡大家思想的轉變。

  他說,在2013年,Ripple是第一個考慮將區塊鏈納入企業領域的公司之一,而那個時候大家對此的反應基本都是:

  “你到底在做什麽?這是背道而馳啊!關鍵是,你並不需要銀行,為什麽要和銀行合作呢?”

  而他的答案通常是:銀行是消費者存錢的地方,期望這一體系短期內發生顛覆性轉變“不太現實”。

  Tone Vays是一位加密貨幣研究員和顧問,曾在2008年3月崩盤之前在投資銀行貝爾斯登(Bear Stearns)工作,後來成為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的副總裁,他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

  他說:

  “大多數人尚未準備好使用私鑰。”

  Vays表示,與消除中間商相比,比特幣生態系統建立自己的銀行更加現實。事實上,比特幣銀行已經以Coinbase和其他大型交易所的形式存在。

  在加入加密貨幣風險投資公司Castle Island Ventures之前,曾擔任資產管理公司Fidelity研究分析師的Nic Carter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說:

  “比特幣表明,金錢和國家可以分開,但比特幣可以與銀行共存。”

  這種情緒是新一代比特幣、加密貨幣、區塊鏈愛好者和專業人士的典型情緒。

  在創建區塊鏈創業公司之前擔任摩根大通區塊鏈計劃負責人的Amber Baldet指出,他們中的許多人都“並不一定秉承著加密貨幣早期的那種初始理念。”

  事實上,Baldet、Vays和Carter之前都曾在傳統金融領域工作過。

  “由於我來自傳統金融界,我對這兩者的交叉互動非常樂觀,”Carter說, “我認為加密貨幣最終會被金融化,並將由大型機構進行監管,受監管的市場將會出現,成為充滿活力的虛擬商品市場的標誌。”

  實際上,加密貨幣界的許多人似乎都歡迎金融老牌企業進入市場。比特幣投資者都在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關於擬議的比特幣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決定而屏住呼吸。

  定義性革命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兩者之間的關係已經逐漸調和,但一些加密貨幣人士仍然對華爾街和中央銀行等機構持謹慎的態度。

  Hanyecz表示:“銀行家是所有不同類型市場濫用的專家,他們通過市場監督和政府監督保持誠實,但在比特幣市場,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所以我認為比特幣愛好者希望更多的機構參與進來是明智的。”

  Carter警告道:

  “比特幣愛好者必須保持警惕,因為比特幣本身並沒有完全被選中。”

  但是對於老派的加密朋克(cypherpunk)和Zcash公司首席執行官Zooko Wilcox來說,加密貨幣的目的並不是“讓世界上其他所有人分享我們的革命熱情”。相反,它是為人們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東西,那就是更加公平、安全、有效的金融體系”。

  換句話說,雷曼公司的破產證明世界上並不存在這種制度。

  Wilcox表示:

  “加密貨幣始於一小群核心革命者,但如果他取得成功就意味著數十億人認為加密貨幣既方便又可靠,但同時卻又不了解其背後的科學原理或政治革命。”

責任編輯:唐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