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清朝為何會實行秘密立儲制度?

清朝以前,我國歷朝歷代皇位的繼承大多採用“公開建儲”的方式,即事先確立好太子人選立為儲君,用來接替先皇執政。清朝初期,清太祖努爾哈赤本想立長子褚英做繼承者。但是褚英辦事能力較差,與諸大臣及眾兄弟不和,努爾哈赤大失所望,最後竟將褚英幽禁終生。因此,在努爾哈赤駕崩後,皇位的繼承引發了兄弟間的反目,諸王爭奪皇位的鬥爭非常激烈。最後雖然“才德冠世”的第八子皇太極得以繼立,但是多爾袞卻長期耿耿於懷,一直宣稱是皇太極陰謀篡位。

皇太極在位十七年,期間也沒有立皇太子。在其駕崩後,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多鐸和長子豪格之間展開激烈競爭。最後在多方勢力權衡下,讓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繼位,也就是後來的順治帝。順治帝在位十八年,因得天花而駕崩。在其駕崩前夜,宣遺詔命年僅8歲的玄燁繼位,也就是後來的康熙帝。可見,清朝初期的皇位繼承如此之亂,皇子之間的鬥爭殘酷無比,“太子”儲君制度已經變得名存實亡了。

這個局面在康熙帝執政時期有所改善。

康熙帝執政期間,實行公開建儲的方式確立儲君。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十三日,冊立剛剛一歲半的皇次子胤礽為皇太子,胤礽也成為封建史上最後一位公開冊封的皇太子。但是,胤礽並沒有像康熙帝一樣勤奮好學。

根據《光褚會典事例》記載: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因胤礽“行為暴虐,無所不為,不知忠孝,不知廉恥,行事乖戾,有不可言”幾大罪狀而被廢除。次年三月又複立胤礽為皇太子,三年後又再次罷黜。在這一廢一立之間,康熙帝認識到公開立儲的弊端,即使眾多大臣上奏希望康熙帝能夠盡快立儲,但是都被康熙駁回。至此,“太子”作為儲君的傳承到康熙帝時期就走到頭了。直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病重,宣詔傳位於皇四子胤禛,即雍正皇帝。這也被世人稱為“一言而定萬世之業”。

雍正帝繼位後,吸取了公開立儲的諸多經驗和教訓,尤其是前朝康熙帝在廢立皇太子時的諸多問題,以及親身感受到為爭奪皇位兄弟之間的殘酷爭鬥。因此,在雍正執政時期,雍正皇帝宣布了“秘密立儲”的制度:“今朕特將此事親寫,密封藏於匣內,置之乾清宮正中,世祖章皇帝禦書‘正大光明’匾額之後,乃宮中最高之處,以備不虞,諸王大臣,鹹宜知之,或收藏數十年亦未可定。諸王大臣等當各竭忠悃,輔弼朕躬,俾朕成一代之命主。朕於爾等亦必保全成就,篤厚恩誼,豈非國家之大慶乎!雍正帝建儲之法是成功的,因此在十三年後,順利實現了皇位的交接,傳位於乾隆皇帝。

乾隆帝時期效仿前朝採用秘密立儲之法。乾隆帝曾公開說過:“不可不立儲,而尤不可顯立儲,最為良法美意,我世世子孫所當遵守而弗變者。倘億萬年後,或有拘泥古說,複立太子之人,必不能安然無恙。及禍患既生,而始歎不悟朕言,悔當晚矣!”,因此,可以看出“秘密立儲”制度是一種比較好的皇位傳承的方法。

經過三代的建立與完善,“秘密立儲”制度取代了設立“太子”作為儲君的傳位形式,逐步成為清代皇位傳承的最為有效的方法。同時,皇位的穩定傳承更有助於鞏固皇權和穩定國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