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孕期每次都要查超音波,到底查了個啥?

產科門診前,

每天都有很多孕婦來產檢,

產檢少不了超音波,

雖然很多準媽咪拿著醫生開的單子,

乖乖去做超音波,

但心中仍有很多嘀咕,

如做這麼多次超音波會不會影響寶寶畸形?

做超音波有用嗎?

針對準媽咪們常見的疑問,

做如下解答。

第1次:孕11-13周之間

產科醫生介紹,早些年產檢是從孕20周左右才開始,那時產檢的理念主要是為順利分娩做準備。此後,除了為順利分娩做準備外,確保母嬰在孕期的健康成為產檢的另一重要目的,產檢開始的時間不斷提前,第一次超音波時間提前到孕11-13周,主要是檢查胎兒頸後透明帶厚度,也叫做NT,是必不可少的超音波檢查之一。NT可以預測寶寶患唐氏綜合征症、嚴重心臟病、重大結構畸形等風險。對於多胞胎,這次超音波檢查還可以幫助預測知道多胞胎將來的發育是否均衡。

特別提醒:有些情況下,如孕婦有先兆流產癥狀、需要判斷胎兒是否存活、排除宮外孕、受孕方式為試管嬰兒等,第一次超音波是在6-8周進行,這次超音波檢查並不是必須的常規檢查。

第2次:孕20-24周之間

第二次為中孕期系統超聲篩查(18-24周)。在這個時間段,寶寶的各個器官結構相對發育成熟,這次超音波檢查,主要目的為系統篩查,了解看有無結構畸形,也是必要的超音波檢查之一。這次超音波檢查時間相對較長,對檢查醫生的要求較高,最好是有資質、受過嚴格培訓的醫生來做,儘可能減少結構性畸形的漏診。如果胎兒此前超音波NT大於3毫米、媽媽曾生育過有心臟疾病的寶寶,或大人本身有心臟疾病、媽媽患糖尿病以及服用某些藥物,則可能還需要進行專門的胎兒心臟超音波檢查。如果此次超音波檢查懷疑胎兒有腦部、肺部等器官的異常,可能需要胎兒核磁共振檢查配合超音波檢查一起進行診斷。

特別提醒:如果準媽咪在此次懷孕前有過多次流產,建議在此次超音波檢查中,醫生還會為她測量檢查宮頸管長度,以預測早產風險。

第3次:孕30-32周之間

第三次為晚孕期篩查(28周-32周)此次超音波檢查仍然會了解胎兒結構發育狀況,但不作為主要的檢查目的。檢查重點是羊水量、胎盤情況、胎兒生長髮育情況(孕晚期是胎兒發育最快的時期)、胎兒在子宮內是否舒服(可以通過檢查臍血流得知)。

第4次:分娩前

第四次為產前超聲評估(足月、出生前)此次超音波檢查主要是了解胎兒的大小和位置、胎盤的成熟程度,羊水量是否渾濁,有無臍帶繞頸等。這些也是幫助產婦決定試順產或者剖腹產的必要依據。

孕期超音波檢查常見疑慮

疑慮1:寶寶心臟懷疑有問題,孕期做了8次超音波,會不會太多?對寶寶有影響嗎?

產科超音波檢查不同於普通超音波檢查,劑量要低很多。目前臨床觀察,每兩周,甚至每周做一次超音波並不會增加胎兒畸形的發生率。當然醫生不會盲目增加超音波檢查次數,頻繁的超音波監測往往發生在非普通妊娠,如胎兒畸形、多胞胎、孕婦有妊娠合併症,不進行密切的監測,胎兒可能有生命危險。密集超音波檢查所帶來的利,肯定是遠遠大於弊的。

疑慮2:是不是整個孕期做超音波都需要憋尿?

不是的。妊娠期間的超音波檢查一般不需憋尿。懷孕早期(一般頭三個月)子宮不足夠大,沒出盆腔,所以需要憋足尿,利用充盈的膀胱幫助看清子宮以及輸卵管、卵巢等。到了懷孕中後期一般不再需要憋尿,除非有特殊情況,比如懷疑宮外孕、胎盤位置較低,以及不明原因陰道出血等情況,需要利用充盈膀胱來看清子宮及附件,子宮下段的組織和血流此時往往需要經陰道超聲檢查。

疑慮3:身邊有朋友進行了規範的產檢,結果孩子生下來還是有畸形,這是怎麼回事?

超音波檢查發現胎兒有異常,有些情況下是可以提前進行醫療乾預的。比如說孕晚期的超音波,如果查出胎兒發育受限遲緩或者胎兒過大,臨床醫生會尋找原因並對孕媽咪進行營養乾預等手段,爭取讓寶寶出生時在一個理想的體重範圍內。再比如,如果超音波查出胎兒有嚴重的先天性膈疝,如果不乾預的話,寶寶一出生就會死亡,如果醫生提前知道寶寶有此問題,可以在分娩斷臍前,就進行氣管插管,擇期修復好有洞的隔膜後,再讓寶寶自主呼吸,這樣寶寶就沒有生命危險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