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日本人的 「摳門」文化,卻養出孩子這種氣質!

日本是眾所周知的環保優等生,日本垃圾分類的細緻繁雜一直被其他國家當作優良範例。一個礦泉水瓶子,日本要分三類分別處理:

圍繞瓶身一圈外包裝的塑料紙--塑料垃圾;

透明瓶身—可回收PET塑料資源;

塑料瓶蓋——可回收硬塑料資源。

一個小小的礦泉水瓶,為什麼要被分得這麼複雜呢?如果知道了它們被回收後的各種用途,就容易想得通了。

日本街頭垃圾桶

塑料包裝紙很難回收,只能填埋或焚燒處理。

透明瓶身是再利用能源,孩子們腳上耐吉,阿迪的運動鞋的原料就出在這裡。

而這瓶蓋,和白色家電硬殼所用的材質很相似,稍作加工就可被利用在白色家電中。

東京奧運會帶頭「摳門」

獎牌全部來自於垃圾!

明年2020年,日本會舉辦一項非常重要的國際盛會——奧運會。這是東京時隔40年再次承辦奧運。這屆奧運會中有很多賽事以外的亮點。其中之一是它的獎牌的製造。

@新浪微博

東道主國家需要擔負金銀銅牌的製造任務,不僅要造,還要在獎牌上體現出東道主的特色來。還記得08北京奧運會我們放了和田玉進去。那麼明年的東京奧運會獎牌又有什麼說道呢?

2020年奧運會的金、銀、銅牌的原材料,均來自於回收資源。說不好聽了,也就是垃圾裡面撿出來的。怎麼撿?我們現代社會必不可少的電器產品,如電腦,電視,和最普及的手機裡面都含有很多金和銀等貴重金屬,積少成多,把這些少量的貴重金屬逐一回收,就像又開採出了一個礦山。

據報導說,到去年為止,銅牌的原材料已經收集到位,金和銀還需要繼續收集,新聞中還號召人們,如果家裡有淘汰的電視電腦手機產品,可直接撥打奧運獎牌回收熱線,有專人上門回收。我現在仍然很清楚的記得,主持人當時自豪地說,「東京的奧運會獎牌,將會是沒有通過開採而來的獎牌」。

對事物粗蠻的人

對自己也粗蠻

為什麼日本人會這麼算計?要從垃圾裡「淘金」,是他們窮困潦倒麽?日本雖然泡沫經濟瓦解後經濟在沒有回到曾經的輝煌期,現在也在天天宣揚要振興經濟。但其實日本並不窮,從國到家都還是很殷實的。如果垃圾回收是國家行為,那麼那個老百姓實際生活又是怎樣呢?

我家的兩個兒子一個剛剛上小學,另一個剛進幼兒園小班。大兒子當年剛入幼兒園要定製制服,運動服,書包,以及各種用具。

我也是第一次經曆日本的幼兒園,也沒有什麼經驗,單子上列的東西全買了一套。花了不少錢。後來慢慢跟班上的媽媽混熟了,無意中聊起入園買各種東西的話題,那位媽媽聽說我全套都是新買的,直帶點抱歉的口氣跟我說:她的鄰居家的孩子今年剛好從幼兒園畢業上小學了。孩子也沒有弟弟妹妹可以接了,問過周圍有沒有人需要,但當時還不認識我,那些衣服就最後都最後捐給幼兒園了,早知道給我就好了。

我當時聽了有點驚詫,原來幼兒園的制服還能這樣獲得!後來,我也逐漸適應了這種接別人衣服的習慣,畢竟一套衣服是洗不過來的,孩子在外面玩的激烈了,衣服上的各種汙漬也是夠讓媽媽絕望。開始還糾結一定要給自己家孩子買新衣服,尤其是女孩子家的那些媽媽們,看到回家時泥猴子一樣的身影,也就再也不挑剔別人家的舊衣服了。

能接到畢業小朋友的衣服,大家都很高興。而且,幼兒園也很理解媽媽們的心,不要的校服洗凈後可以捐到幼兒園,然後這些被捐來的舊衣服會放置在園內一角,大家可以隨意挑選自己需要的,價格大概是新品價的1/10左右,而這些賣舊園服的錢就算做是畢業生對幼兒園的捐款。一個新品書包5000日元,而二手的500,帽子新品2500,二手的300。

我在一部日文書中看過一句話,「物を粗末する人は自分を粗末する人」,中文之意就是「對事物粗蠻的人,對自己也粗蠻」。這句話很有日本特色,對物品用的愛惜是日本人非常大眾化的一個特點。商場買東西回來的紙口袋,好看的包裝紙,大家都會小心的收好,隨時準備再利用起來。

有人說,日本是缺少資源的國家,所以過日子才尤其的「摳」。的確,日本不像我國,沒有幅員遼闊的疆域,沒有地大物博的資源,災害又頻繁,所以,自古以來日本人生活的就十分艱難,能獲得食物就已經是上天的眷顧了。但比起國內一些家庭鋪張浪費,甚至孩子小小的心裡就有了物質攀比的種子,我倒覺得日本 「摳」文化,對孩子的品行幫助更大,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懂得愛惜身邊的一事一物,更謙遜友好,至少不會顯得那麼傲慢粗鄙。

珍惜每一粒食物

是對生命的尊重

日本人對食物也是格外的珍惜。從幼兒園開始,每天午飯,老師都會說,今天的目標是:不挑食,不剩飯。不要以為這是一句口號,這個標準一致被貫徹到高中畢業。

有時,若是某個公立小學校的配餐的剩飯多了,都要被拿到晚上到新聞節目去點評,為什麼最近孩子們剩了這麼多飯,是飯菜口味不好?還是怎樣。可見日本人對吃飯的重視。

我每次回北京,好久不見的朋友固然要擺聚請客,幾乎每一席都會剩下很多飯菜,大家雖然有打包,但也隻包一些貴菜,且包回去了還不知道吃不吃。

這種現象在日本幾乎看不到。首先,日本的餐廳,打包服務就非常少見。吃多少點多少就好,不夠可以再追加,為什麼要一次點那麼多呢?這是日本人的下館子邏輯。在餐桌上,如果吃的是烤雞肉串,吃到只剩最後一串的時候,沒有人會好意思自己獨享那一串,怎麼辦呢?把肉從竹籤上剔下來,一串不容易分,變成幾塊肉就容易分著吃了。這也是我們在日本人餐桌上經常能見到的做法。

@櫻桃小丸子

我們看日劇或日本動畫片的話一定對有一個場景不會陌生,那就是開飯前,人們會雙手合十說一句話,做個開吃的小儀式。那麼,他們這句話說的是什麼呢?有的電視劇翻譯成「那麼我就不客氣了」有的動畫片翻譯成「我開動了」。其實,這句日文真正的意思是:我領受了。那麼,日本人為什麼會在吃飯的時候說一句「我領受了」呢?那麼對於吃飯的人,究竟領受了什麼呢?是化為我們盤中食物的生命的力量。

我們的食物,每一粒米,每一顆菜,每一塊肉,他們都曾經是鮮活的生命。而烹飪他們需要的煤氣、電力,也是從古代的生命積累而來。我們是從別的生命體那裡繼承了他們的生命之力,才讓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續的。同樣,我們使用的物品,消費的資源,這些每每也都是生命而來,所以,珍惜每一份食物,每一份物品,每一份能源,其真正也都就是對生命的尊重。而這對於孩子來說,雖比不得才藝獎牌、奧數成績那麼有形,卻也是生命給予孩子的最豐厚獎勵!

福利時刻

Parents邀請到自然之友

「自然說」讀書會負責人

生活方式專欄作家何苗

為大家講述

今晚7點,直播間見哦~

[中獎名單公布]

6月16日推送的父親節活動中獎名單已經出爐啦,快點擊自定義菜單查看吧~

寫手招募

如果你是愛分享的媽媽或爸爸

成為我們的特約作者

一起環保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