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豎條紋衣服顯“瘦”?科學家揭秘“視覺錯覺”真相

展示著名的Pinna旋轉視覺錯覺:當注視中間黑點的同時前後移動頭部,可以看到同心圓環在旋轉。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供圖

中新網上海2月19日電 (鄭瑩瑩)豎條紋衣服顯“瘦”、牆壁粉刷成白色的房間“顯大”,實際靜止的圓環看似在“運動”……人們在生活中常常經歷和感知到一些神奇的視覺錯覺現象。來自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的消息,19日凌晨,國際權威神經科學研究期刊《神經科學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隨著光流:真實光流運動向錯覺光流運動轉換的腦神經機制》的研究論文,中國科學家揭示了這些神奇錯覺現象背後的腦神經機制。

著名的Pinna旋轉視覺錯覺中,當人注視圖片中心的黑點,頭部靠近或遠離螢幕時,會明顯感受到兩個圓環分別按逆時針或順時針方向旋轉,但事實上圓環本身並沒有發生任何物理旋轉。雖然Pinna錯覺廣為人知,但它在大腦中是如何產生的腦神經編碼機制,人們此前並不清楚。

本項研究中,科研人員通過使用心理物理和單個神經元活動電生理記錄技術手段,在精確控制Pinna錯覺刺激參數的條件下,分別產生了錯覺旋轉,錯覺收縮和擴張以及錯覺螺旋運動,詳細研究了各類複雜光流運動從真實向錯覺轉換過程中的運動信息腦神經整合機制。

他們的實驗結果首次揭示了複雜光流運動視覺錯覺在靈長類兩個編碼視覺運動信息的高級腦區中的神經整合編碼機制:首先,背側內顳上區(MSTd)腦區中特異性編碼某一類真實光流運動的神經元,也能夠編碼相對應的視覺錯覺光流運動。其次,和真實運動一樣,光流運動視覺錯覺也是通過整合其前級中顳區(MT)腦區神經元局部視覺運動信號而形成的。最後,光流運動視覺錯覺需要更長的神經整合時間來完成從局部到整體的視覺錯覺表征。

據悉,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中國科學院靈長類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視知覺腦機制課題組完成。具體研究工作主要由王偉研究員負責的視知覺腦機制課題組博士研究生羅俊翔完成,中科院神經所空間感知覺機制研究組組長顧勇研究員參與了該課題的設計;此項工作得到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B類專項、上海市市級科技重大專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