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與人的差距不在貧富,而在思維認知

作者:焱公子&狐小胖

1

前兩天遇到了辭職兩個月的同事夏夏。她聊起自己逆襲的故事。

夏夏本是公司月薪三千的前台,因長相普通常自卑。兩個月前,因公司業務收縮,她這種沒有技術含量的員工面臨裁員,被領導話裡話外嫌棄。結果一個衝動,主動提出辭職。

剛開始也曾迷茫,不知道要做什麽。現在,利用自己寶媽的身份,寫文分享帶社群,已經基本上月入過萬。

隻用了60天就實現了月入過萬的目標,是幸運,還是實力過人?

不,夏夏說,“都不是。更多的,是我的思維提升了,我弄懂了一個概念——瓦拉赫效應。”

瓦拉赫效應,是指每個人的智能發展都是不均衡的,有智能的強弱之分。人一旦找到自己的最佳智能點,就能讓潛力得到充分發揮,取得驚人成就。

這個概念來自於一個真實的故事。

奧托·瓦拉赫在初中時,先後學習文學、油畫,但都被評價為:不是可塑之才。

對於這樣“笨拙”的學生,只有化學老師覺得他認真嚴肅、一絲不苟,很適合化學,於是他的天分被點燃,最終成為諾貝爾化學獎的獲得者。

2

懂得“瓦拉赫效應”的人會在職場收獲很多東西,具體來說,有以下三個。

(一)不會因為暫時失敗而焦慮不安

在職場上失敗是常事,但很多人面對失敗的第一個反應是焦慮不安,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

而懂得“瓦拉赫效應”的人,遭遇職場失敗就會淡然得多,因為他們知道這也許不是能力問題,而只是選錯了方向。

閨蜜小鍾大學念的醫學,每次上課跟聽天書一樣,成績也一直不理想,畢業後找工作處處碰壁。

這時她發現她對形象設計很感興趣,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去網上一搜,發現很多人討論這個話題。

於是小鍾開始學習系統的課程,甚至報考了設計專業的研究生,短短兩三年,她的形象設計已經做成了品牌,月收入早就超過了十萬。

在人生的坐標裡,站對位置很重要,選擇用長處謀生的人要比用短處的人成功率高得多。

就像傑出的政治家本傑明·富蘭克林說的:“寶貝放錯了地方便是廢物。”

懂得“瓦拉赫效應”,能夠讓你面對失敗不焦慮,甚至能從失敗中找到職業的方向。

(二)增加職業自信感

職場的很多人都是不夠自信的,總覺得自己這不如人那不熟練,而懂得“瓦拉赫效應”的人會擁有更多的職業自信感。

舉兩個簡單例子說明,能夠認識自己長處的人會更自信。

遇到一個難纏的客戶——業務失敗——很挫敗——但想到自己寫的文案被全網轉載——覺得自己很優秀——增加信心——重新投入工作

寫好的稿子被拒——很失落——不想寫文——同時聽到別人對自己排版的讚揚——覺得自己也不差——心情大好——找到自信

懂得智能有強弱之分的人,也可以理解自己偶爾的不如人,同時相信自己總有一方面是別人所不及,自然會更加自信。

中國有句古話:“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不去糾結所短,而專注所長,自然會收獲滿滿的成就感。

(三)善於發掘自己的職場潛力

能否實現職場逆襲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是否能找到自己的職場潛力。

朋友小尚是一個自媒體公司職員,主要負責排版和談廣告,可他卻對寫文案很感興趣,總覺得公司的很多文案還有進步余地。

於是他開始試著跟上司交涉,想試一試寫文案,同時拿出了自己寫好的一份產品推廣文案,讓老闆眼前一亮。

雖然文筆有待提高,但頗有章法,結構清晰,他成了文案組的一員,沒多久就可以獨當一面,成為了公司不可或缺的人才。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潛力,但懂得“瓦拉赫效應”的人會更容易找到自己的閃光點,從而取得成功。

3

既然“瓦拉赫效應”對於職場如此重要,怎麽做才能運用這一效應呢?

我想提供下面4個辦法給你。

A.運用“批判性思維”,發掘職場潛力

人人都知道潛力很重要,也想要發掘自己的潛力,但是成功的人卻是少數。

美國成功學專家安東尼·羅賓說過:“每個人身上都蘊藏著一份特殊的才能,這份才能猶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著我們去喚醒它。”

想要喚醒職場潛力,你需要掌握“批判性思維”,即遵從“質疑——求證——判斷”的模式。

例如你認為你的潛力是經商,但你並不知道到底是不是,這時你可以采取“6個W”的方法。

WHO:這個觀點是誰告訴你的?他很重要嗎?

是你的朋友和家人告訴你的,很重要。

WHAT:他們說了什麽?

他們說,你從小就很聰明,在商業上眼光很準,也做過幾次投資都很成功。(事實)

所以認為你適合做生意。(觀點)

WHERE:地點在哪裡?

家庭聚會時,非正式場合。

WHEN:時間是什麽時候?

兩個月前。

WHY:原因是什麽?

知道你想做生意,於是幫你分析利弊。

HOW:如何分析的?

從現實、未來兩個方面分析,當時是很認真的,並不像隨口一說。

問完這六個問題,你會在心裡對自己進行一個考量:我的這個天賦是別人告訴我的,我覺得自己有天賦但不足以稱為佼佼者,這並不是最大的天賦。

學會用批判性思維來驗證,就會合理考量自己的天賦,從而找到自己真正的才能。

B.運用“FTA”模型,應對職場失利

對於很多人來說找不到自己天賦的一個原因是被失敗打擊得太慘。

職場上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讓很多人堅信自己是個loser,根本不相信自己有天賦,所以想要運用“瓦拉赫效應”一定要學會面對失敗。

運用“FTA 模型”可以解決職場挫敗的問題。

“FTA模型”是指:think 思考、feel 感受、 act 行動,用這三個關鍵詞來看待問題。

南南是個銷售員,業績卻一直不理想,不是客戶太難纏,就是自己太緊張,進公司三個月還一筆進账都沒有,讓她覺得很挫敗。

這時她可以這樣來看待這個問題。

a.思考(think):用積極假設思考問題背後原因和動機

覺得挫敗的原因:業務不成功、收入過低

想改變的動機:怕家人失望、基本生活沒有保障

積極的假設:如果繼續努力會不會有所改變?

b.感受(feel):嘗試感受情緒,問自己是否被情緒影響

談完業務已經休息了一天,情緒很平靜,並沒有被失敗或者抱怨影響。

c.行動(act):采取積極的行動,爭取做的更好

接下來應該有的行動:努力學習業務知識、向前輩請教、學習溝通技術和心理學知識。

嘗試兩個月後,如果依舊沒有改善,那就可能是南南真的不適合這個職位,此時再想其他出路,會更加合理有依據。

當你能夠理性看待失敗,分析失敗,就會離找到自己的天賦更進一步。

C.用“穿越成本”考慮問題,不斷嘗試

在職場上畏首畏尾不敢多走一步的人是很難發現自己的潛力和天賦的。

只有不斷試錯,才能不斷排除,從而留下正確的天賦。

想做到這一點,要學會考慮“等待成本”和“穿越成本”。

“花時間來鬱悶,是等待本。花時間來嘗試,是穿越成本。”

舉一個簡單例子:

同學小月如今的工作是四平八穩,沒有大風險,但也沒有什麽上升空間,她想去學習新技術“原畫設計”,但又不知道該不該去。

她每天都在想這件事,已經三個月了,這時她可以算一算自己的“等待成本”和“穿越成本”。

每天考慮要花2小時(上下班和休息時間),一共3個月,就是180個小時,學習一門新課程每天需要1小時,2個月結課,再加上一周的練手,每天4小時,成本計算如下:

穿越成本:(1h×60)+(4h×7)=88h

等待成本:2h×30×3=180h

等待成本是穿越成本的2倍多。

簡而言之,就是如果她用糾結的時間去學習,一半的時間就夠學會這個技術的初級課程,還是在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

就像西方人常說的那樣:“等待生命就是等待死亡。生命不是用來等待,而是用來穿越的。”

要想找到自己的天賦,需要的是不斷嘗試,勇敢邁出去才知道是不是對的路,一味觀望,只是浪費時間。

D.找到自我“基準線”,用深層志趣選擇工作

職場人的最佳境界就是,喜歡的剛好是擅長的,用天賦來實現價值。

想要讓天賦稱為工作,甚至用天賦實現逆襲,需要找到自我“基準線”,用深層志趣來選擇工作。

例如在每年的畢業季,會有很多大學生都陷入糾結,有的offer看起來不錯,想接但又怕有更好的將來後悔,這時他們需要做兩件事。

a.用暫時的工作找到職業“基準線”

適合的職業是人和職業的互相選擇,沒有嘗試是不可能知道答案的。

所以他們可以選擇挑一兩份很滿意的工作,去做上幾個月。

在這幾個月的工作中可以進行自我觀察從而考量合適與否,也可以通過了解不同的職業來幫助找到工作“基準線”。

例如做工作調研、去網上搜集資料、和前輩交流等方式。

b.問一問自己是否和志趣相合

當找到了基準線,要選擇合適的事業時,要從深層志趣出發。

在《拆掉思維裡的牆》這本書裡談到志趣的問題:“興趣有三種境界:興趣、樂趣和志趣。

興趣是讓你好奇的東西,讓你覺得可以嘗試一下。興趣被快樂加強以後就會成為樂趣。志趣會讓你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價值,讓你覺得可以投入一輩子。”

所以在選擇職業時,從深層志趣出發,得到想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

學會選擇職業,才能讓天賦得到發揮,從而爆發出驚人的成績。

如果你也期待職場逆襲,如果你也面對失敗不知所措,不妨試一試上面四種辦法,用一用“瓦拉赫效應”。

當你能找到天賦並且把天賦運用自如時,你在職場一定會實現逆襲,成為為數不多的成功者。

監製:易豔剛 | 責編:張慧 | 校對:趙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