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迷戀電視手機,孩子大腦會發生什麼變化?一張圖讓人觸目驚心

別給孩子大腦成長糟糕的營養。

在一家幼稚園裡,小朋友們都在認真地唱歌,這時老師聽到了一陣陣的手機滴答聲。老師在講台上搜索聲音的來源,發現一個小男孩正埋頭不知在弄著什麼。老師走過去一看,小男孩正在玩手機遊戲……

這是最近一位媽媽的留言。她說當天早上出門時,孩子悄悄把媽媽的手機放進了書包裡,媽媽一直不知道,到了部門才接到了老師的電話。這位媽媽很苦惱,孩子1,2歲時,她有時因為忙家務,就讓寶寶看手機……時間長了孩子便很喜歡玩。媽媽如果不給,孩子就會發脾氣,有時能哭鬧到嘔吐……她不知道孩子這樣玩下去,會面臨什麼結果。

?長期沉迷手機電視,孩子的大腦到底發生怎樣的變化?

西雅圖兒童研究所兒童行為學家迪米特裡.克里斯塔基斯經過研究,發現了沉迷手機電視孩子的大腦,與普通孩子大腦的區別。很多人說,感覺有些觸目驚心——大腦就像萎縮了。

克里斯塔基斯解釋說,這是因為這些孩子花了大量的時間在螢幕前,導致他們大腦的感官刺激不足。他們在合適的年齡沒有做合適的事。因為幼兒的腦部發展,是從負責動作發展的原始區域(Core Brain)開始,接著會發展到情感區域,最後是邏輯思考區域。在這一系列的發展中,小朋友需要每天接受不同的大腦刺激,才能發展成為一個健康和健全的大腦。而手機和電視螢幕所產生的聲光和畫面的刺激,經常隻集中在原始區域,這會導致幼兒未來情緒自控力不好、以及缺乏思考和邏輯理性能力。如果孩子長期沉浸其中,甚至因此剝奪了孩子的其他活動,後果便是大腦的結構和功能發生負面的變化。

另外,美國精神病學期刊(JAMA)曾經有一項涉及3000人、歷時25年的研究發現,沉迷電視螢幕的人,隨著時間的推移,認知能力會下降。認知力常常指的是大腦的反應能力、執行力和記憶力,最終不僅導致智力下降,未來患老人癡呆症的概率也變大。

?長期沉迷手機電視的孩子,謹防「豬孩效應」?

我們經常聽聞豬孩、狼孩……即使他們的體型長大到十多歲,他們的智力卻猶如1,2歲的嬰兒,不懂說人類的語言、記憶力、注意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幾乎為零。因為他們在合適的年齡缺乏應有的大腦刺激。雖然那些長期沉迷電視手機的孩子不至於如此,可是我們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們聰明伶俐,很多人其實沒想到小小的螢幕,就把這些父母們的願望不知不覺中扼殺了。

在很久很久以前,電視還沒大範圍使用的年代,有一組心理學家來到加拿大北部的小鎮。這組學者非常希望知道這個小鎮的孩子在觀看電視之後的變化,結果表明,他們非常有先見之明。兩年後,即在1986年,他們得出這樣的結論:電視讓孩子的閱讀發展能力下降、電視讓孩子的創造力下降了……孩子們的認知能力普遍下降了。

去年,有個媽媽找到我,說她家4歲的女兒還不會說話。這個小女孩是留守兒童,爸爸媽媽為了工作,孩子8個月大就放在奶奶身邊,他們每年過年才回家。孩子的媽媽回憶說:「女兒幾個月時,眼睛很靈活……現在孩子卻不懂說話,讓人很難過。」她還提到:「每次打電話回家,女兒都在看電視。」後來有鄰居跟她說:「孩子的奶奶經常把孩子 單獨放家裡看電視,老人到鄰居家打牌。」孩子3歲時就被發現眼睛近視,配了眼鏡。孩子4歲半了,還不懂說話,只會「嗯嗯」地跟人交流,就像幾個月大的小嬰兒。孩子的奶奶經常也說孩子很笨,有一次因為孩子淘氣,奶奶生氣地罵「去廁所睡」,沒想到小女孩真的抱著被子就躺到了廁所裡……

這個孩子的表現讓人難過,爸媽缺乏陪伴,奶奶缺乏照料,孩子的語言能力很可能被電視耽擱了,智力發展恐怕也讓人堪憂,恐怕她未來的路會很艱難。

?小朋友成長最好的感官刺激是玩耍和遊戲

孩子們從小,應該花大量的時間在玩耍和遊戲上,而不是看手機看電視。運動類的玩耍方式,有跑、跳、踢球、攀爬……玩耍類的玩耍方式,有玩玩具(開放式的玩具最佳)、過家家等模仿遊戲……其他的感官刺激活動還有做家務、讀繪本等。豐富的活動是孩子大腦成長的最佳營養,當孩子們把大量的時間花在合適的活動上,大腦才能健康成長。

所以,電視手機適當地看,是可以的,但別沉迷。一般來說,5,6歲左右的小朋友每天的看螢幕時間,需要控制在1小時內,孩子年齡越小需要看得越少,美國兒科學會建議2歲內的寶寶盡量別看。其他時間,父母就盡量讓孩子們玩耍和遊戲吧。

如果你想讓小樹翠綠,你就把它放在陽光下;如果你想讓孩子聰穎可愛,你同樣也要把他放在陽光下……

關鍵字:沉迷成癮、玩耍遊戲、大腦成長、親子育兒、早期教育

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