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方劑不要「方」|中醫十大名方之一——消腫祛瘀良方血府逐瘀湯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大貢獻,更是匯聚了眾多先輩們的智慧結晶,有關於中草藥的,有關於中醫診斷的,也有關於中醫治療的……方劑是歷代中醫們不斷試驗,「調百葯齊,和之所宜」,針對不同病症配伍出來的不同良方,值得我們銘記與學習。

血府逐瘀湯作為中醫十大名方之一,一直廣為流傳。對於此方也有多位中醫名家給出過註解和應用經驗,但很多時候,醫案和註解的太多了,反倒沒人關注於方葯本身的出處和古籍講解了。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血府逐瘀湯。


方劑簡介




血府逐瘀湯

【解析】

血府逐瘀湯,中醫方劑名。為理血劑,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效。主治胸中血瘀證。胸痛,頭痛,日久不愈,痛如針刺而有定處,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飲水即嗆,乾嘔,或內熱瞀悶,或心悸怔忡,失眠多夢,急躁易怒,入暮潮熱,唇暗或兩目暗黑,舌質暗紅,或舌有瘀斑、瘀點,脈澀或弦緊。臨床常用於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風濕性心臟病、胸部挫傷及肋軟骨炎之胸痛,以及腦血栓形成、高血壓病、高脂血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神經官能症、腦震蕩後遺症之頭痛、頭暈等屬瘀阻氣滯者。

【歌訣】

血府當歸生地桃,紅花枳殼膝芎饒。柴胡赤芍甘桔梗,血化下行不作癆。通竅全憑好麝香,桃紅大棗老蔥薑。川芎黃酒赤芍藥,表裡通經第一方。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烏葯元胡甘。歸芎靈脂紅花殼,香附開鬱血亦安。少腹逐瘀桃牡丹,元胡靈脂芍茴香。蒲黃肉桂當沒藥,調經種子第一方。身痛逐淤膝地龍,香附羌秦草歸芎。黃芪蒼柏量加減,要緊五靈桃沒紅。

【組成】

桃仁、紅花、當歸、生地黃、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殼、甘草、柴胡。

【用量】

桃仁12g,紅花、當歸、生地黃、牛膝各9g,川芎、桔梗各4.5g,赤芍、枳殼、甘草各6g,柴胡3g。


藥理介紹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主治】

活血祛瘀,行氣止痛。治上焦瘀血,頭痛胸痛,胸悶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發熱,舌質暗紅,邊有瘀斑或瘀點,唇暗或兩目暗黑,脈澀或弦緊3婦人血瘀經閉不行,痛經,肌膚甲錯,日晡潮熱;以及脫疽、白疙,眼科雲霧移睛、青盲等目疾。現用於高血壓、精神分裂症、腦震蕩後遺症、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血栓性靜脈炎、色素沉著、性功能低下、更年期綜合征、頑固性頭痛、頑固性低熱、眼底出血等屬瘀血內阻,日久不愈者。

【方義】

本方主治諸症皆為瘀血內阻胸部,氣機鬱滯所致。即王清任所稱「胸中血府血瘀」之證。胸中為氣之所宗,血之所聚,肝經循行之分野。血瘀胸中,氣機阻滯,清陽鬱遏不升,則胸痛、頭痛日久不愈,痛如針刺,且有定處;胸中血瘀,影響及胃,胃氣上逆,故呃逆乾嘔,甚則水入即嗆;瘀久化熱,則內熱瞀悶,入暮潮熱;瘀熱擾心,則心悸怔忡,失眠多夢;鬱滯日久,肝失條達,故急躁易怒;至於唇、目、舌、脈所見,皆為瘀血徵象。治宜活血化瘀,兼以行氣止痛。方中桃仁破血行滯而潤燥,紅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為君葯。赤芍、川芎助君葯活血祛瘀;牛膝活血通經,祛瘀止痛,引血下行,共為臣葯。生地、當歸養血益陰,清熱活血;桔梗、枳殼,一升一降,寬胸行氣;柴胡疏肝解鬱,升達清陽,與桔梗、枳殼同用,尤善理氣行滯,使氣行則血行,以上均為佐葯。桔梗並能載葯上行,兼有使葯之用;甘草調和諸葯,亦為使葯。合而用之,使血活瘀化氣行,則諸症可愈,為治胸中血瘀證之良方。

【配伍特點】

一為活血與行氣相伍,既行血分瘀滯,又解氣分鬱結;二是祛瘀與養血同施,則活血而無耗血之慮,行氣又無傷陰之弊;三為升降兼顧,既能升達清陽, 又可降泄下行,使氣血和調。

【運用】

本方用於治療外寒裡飲證,臨床應用以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無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乾嘔,或痰飲喘咳,不得平臥,或身體疼重,頭面四肢浮腫,舌苔白滑,脈浮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若瘀痛入絡,可加全蠍、穿山甲、地龍、三棱、莪術等以破血通絡止痛;氣機鬱滯較重,加川楝子、香附、青皮等以疏肝理氣止痛;血瘀經閉、痛經者,可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澤蘭等以活血調經止痛;脅下有痞塊,屬血瘀者,可酌加丹參、鬱金、?蟲、水蛭等以活血破瘀,消症化滯。

【禁忌】

由於方中活血祛瘀葯較多,故孕婦忌用。


同類方劑


附方1:通竅活血湯

【組成】

赤芍、川芎各3g, 桃仁(研泥)、紅花各9g,老蔥(切碎)3根,鮮薑(切碎)9g,紅棗(去核)7個,麝香(絹包五厘)0.16g,黃酒250g。

用法

前七味煎一盅,去滓,將麝香入酒內再煎二沸,臨臥服。

【功用】

活血通竅。

【主治】

瘀阻頭面證。頭痛昏暈,或耳聾,脫髮,面色青紫,或酒渣鼻,或白癜風,以及婦女乾血癆,小兒疳積見肌肉消瘦、腹大青筋、潮熱等。

【出處】

《醫林改錯》


附方2:膈下逐瘀湯

【組成】

五靈脂(炒)、川芎、丹皮、赤芍、烏葯各6g,當歸、桃仁(研泥)、紅花、甘草各9g,延胡索3g, 香附、枳殼各4.5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活血祛瘀,行氣止痛。

【主治】

瘀血阻滯膈下證。膈下瘀血蓄積;或腹中脅下有痞塊;或肚腹疼痛,痛處不移;或臥則腹墜似有物者。

【出處】

《醫林改錯》


附方2:少腹逐瘀湯

【組成】

小茴香(炒)1.5g,乾薑(炒)、官桂、延胡索各3g,沒藥、川芎、赤芍、五靈脂(炒)各6g,當歸、蒲黃各9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活血祛瘀,溫經止痛。

【主治】

寒凝血瘀證。少腹瘀血積塊疼痛或不痛,或痛而無積塊,或少腹脹滿,或經期腰酸,少腹作脹,或月經一月見三五次,接連不斷,斷而又來,其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塊,或崩漏兼少腹疼痛等症。

【出處】

《醫林改錯》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關於 消腫 的健康資訊:

TAG:消腫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