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要輕易給自己扣上「頸椎病」的帽子

我們在門診醫院常會看到這樣的病人,30歲左右的辦公室白領。自述頸肩部疼痛不適,偶伴頭暈、眼脹。平日睡眠品質較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嚴重者甚至影響到日常工作及生活。去醫院就診,檢查結果多無陽性發現。頂多X線攝片顯示頸椎退行性改變。


於是逢人便稱自己頸椎不好,得了「頸椎病」。疼痛發作時除了依靠止痛藥物或膏藥外無更好辦法。



那麼這究竟算不算「頸椎病」呢?


首先我們醫學上通常所說的頸椎病主要分為神經根型及脊髓型。顧名思義,此二型均由周圍組織如骨、韌帶及纖維組織增生壓迫相應結構致病。前者主要表現為上肢疼痛、無力及麻脹感。而後者則表現為四肢肌肉痙攣、行走不穩、踏棉絮感及胸腰部束帶徵。因此可見,無論是哪一型其頸肩痛癥狀均不明顯。且常規輔助檢查如CT,MRI等均有相應表現,典型患者可當即明確診斷。



一般說來,頸椎病患者發病年齡偏大(40歲後多見)且頸椎退變較為明顯,部分脊髓型患者多有下肢癥狀。上述病變發生在脊髓或頸部神經的起始部,壓迫嚴重者需行脊柱外科的減壓手術進行治療,以緩解癥狀阻止病程進展。


而頸神經在出頸椎骨性組織出口(醫學上稱為椎間孔)後受其周圍肌肉、韌帶等軟組織壓迫而產生癥狀的一類疾病,我們稱之為椎孔外頸神經卡壓。由於神經在椎孔外行徑的距離遠遠長於椎孔內的神經起始部分,因此椎孔外頸神經發生卡壓的幾率也遠大於椎孔內。在臨床上此病的發生率明顯高於頸椎病。



根據經驗,在所有頸肩痛患者中約30-40%存在不同程度的椎孔外頸神經卡壓。但目前對此病的認知度較差,連非專科的醫師對此也不甚了解,部分病人多往返於神經科,康復科,骨科及疼痛科。因此往往不能對其作出正確的診斷,有些甚至被診斷為「神經官能症」,以至於貽誤治療。


針對以上病例,患者年齡較輕,主述頸肩痛伴頭面病癥狀。輔助檢查未現明顯異常。此年齡的脊柱退變一般不至於產生癥狀,且根據主要臨床表現及檢查結果其極有可能患有椎孔外頸神經卡壓綜合征。該病多由長期伏案工作,駕車,頸部長時間姿勢固定或頸部頻繁活動所引起。原有頸部扭傷史者,此病發生率較高。急性頸部外傷也可誘發。



這種病症是無法根治的嗎?


此病早期往往不被人們重視,頸肩痛的癥狀也輕重不一。重症患者由於多次就醫未果,常因此受到周圍人的誤解。自己則認為患上「頸椎病」無法根治。對疾病恢復持悲觀態度,甚至失去信心。而此時恰恰是治療的最佳時期。一旦病情進展至後期,神經因長時間受壓發生變性以至於其支配的肌肉發生萎縮,則不僅治療難度變大,且完全恢復的可能大大降低。



星之堂健康顧問告誡所有頸肩痛患者:不要輕易給自己扣上「頸椎病」的帽子。其中很大一部分並非頸椎病,而是椎孔外頸神經卡壓綜合征患者。這部分患者如能及時就診,儘早從專業醫師處獲得正確的建議和指導。該病完全可防可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