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證券研究院 | 警惕A股破淨常態化 難言底部信號

財經專欄作家、騰訊“證券研究院”特約作者 曹中銘

8月17日,滬深股市全線下跌,三大股指包括上證指數、深成指、創業板指數均創出調整以來的新低。其中,上證指數收盤跌破2700點,報收2668.97點。股市的持續下跌,也導致滬深兩市破淨股達到279隻,在兩市交易的股票中佔比超過8%。

每逢股市低迷,A股就會出現上市公司股價跌破每股淨資產的現象。而縱觀A股市場的幾次大底,破淨現象尤其突出。比如2005年上證指數接近998點前後,A股市場破淨股數量約為176家;2008年臨近1664低點前後,當時市場破淨股數量約為214家;2013年股指跌至1849點前後,破淨個股則達到160家左右的水準。因此,此次滬深股市有279家個股破淨,也創出了歷史新高。

破淨股數創新高難言市場底部來臨

雖然從上述數據上,我們看到破淨股的增多,股指離市場大底越近,但此次破淨股創出歷史新高,是否意味著A股離歷史性的大底已不遠了呢?筆者以為這很難說。雖然目前滬深股市的平均市盈率水準較低,與美國市場、我國香港市場相比並不高,但由於目前股市所處的環境還較為複雜,國內經濟下行壓力猶存,去杠杆還在繼續,外圍因素還存在太多、太大的不確定性,這一切都會影響到股市底部的形成。

從此次破淨股的構成看,既不乏像中國中冶、中國鐵建這樣的央企與權重股,也不乏像民生銀行、交通銀行這樣的大盤藍籌股。既有剛剛跌破紅線市淨率為0.99的破淨股,也有像ST天馬這樣市淨率低於0.5的破淨股。

如果滬深股市在目前的點位上出現一定幅度的反彈,那麽像那些市淨率為0.99的剛剛跌破紅線的破淨股,其股價回歸至每股淨資產值之上是很有可能的,但對於像ST於馬這樣,市淨率只有0.39的個股而言,如果要求其市淨率不低於1的話,那麽該股股價必須上漲1.56倍以上。顯然,除非該上市公司發生特別重大的利好事件,或者股市步入大牛市行情之中,否則,對於基本面不佳,又面臨著諸多問題的該上市公司而言,將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這也許或意味著,像ST天馬這樣的上市公司,其破淨或許會成為常態。

個股破淨的常態化保持警惕

2018年是A股市場值得“書寫”的一年。這一年裡,A股納入MSCI指數了,新股發行438隻,創出歷史性新高。也就在這一年裡,個股分化加劇。以貴州茅台為代表的藍籌股,與以工行為代表的白馬股,均表現出色,像貴州茅台的股價,連續突破400元、500元、600元、700元整數大關,也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高價股。

藍籌股、白馬股表現搶眼,但其他股票則表現低迷。以創業板為例。去年創業板指數跌幅達10.67%,許多個股更是跌得面目全非。除了創業板個股,滬深主機板的許多個股亦如此。藍籌股、白馬股與其他個股的差異表現,也導致個股股價兩級分化嚴重。個股分化的現象,在目前的市場上表現較為突出。如截至8月20日,滬深股市股價在30元及以上的個股達到247家,而股價低下3元的,則多達139家,低於5元的多達757家。10元以下的個股,則達到驚人的1937家。可以說,目前的A股市場,是低價股的天下。而且,隨著境外資金不斷進入A股市場,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的攀升,再加上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性投資理念逐漸在市場上生根發芽,A股市場的個股兩極分化將會常態化。有的個股股價可達到數百元,而有的上市公司股價則會淪落為“仙股”,就像中弘股份。

也正因如此,個股股價的分化,將會導致某些個股出現破淨現象。而且,個股股價出現分化的背後,必將是個股破淨現象的常態化。因此,對於今年以來股市的持續下跌導致的個股破淨愈演愈烈的現象,並不值得大驚小怪。重要的是,投資者對於今後出現的個股股價分化的常態化,對於個股破淨的常態化,有必要保持一份警惕。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一切有關本文涉及上市公司的準確資訊,請以交易所公告為準。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