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接吻病是什麼病呀?

平常說的接吻病主要是指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感染帶來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這是由於EB病毒可在唾液中長時間持續高水準排出。除唾液外,EB病毒也可以通過性行為傳播。

EB病毒可以誘發很多疾病。除最常見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症外,像部分淋巴瘤、鼻咽癌,乃至系統性紅斑狼瘡(SLE)都跟EB病毒關係密切。

不過,大家也不需過分擔心。因為絕大多數人一生裡都可能會感染EB病毒。但感染EB病毒不代表會走向嚴重病變。目前推測雖然絕大多數人會感染EB病毒,但走向淋巴瘤、鼻咽癌等還取決於自身的基因基礎、EB病毒的特定基因類型。

深接吻可能會傳播EB病毒

今天我們主要是討論EB病毒引發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IM)。需注意的是:約5%~10%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並非EB病毒所致,而是由巨細胞病毒、弓形蟲、腺病毒等引發的。現在更傾向於把這類病患歸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樣疾病」(infectious mononucleosis–like illnesses),而不是IM。

一,IM主要癥狀特徵是:

淋巴結腫大是最常見特徵之一。常是對稱性存在,受累的淋巴結很廣泛,比如頸後淋巴結腫大、深部淋巴結腫大----這可能是跟其他疾病的重要區分點。一般來說,淋巴結腫大在起病1周後到巔峰,2~3周後才逐漸消退。

IM可以引起頸後淋巴結腫大,這可以協助跟其他疾病區分

發熱持續時間較久。往往可以到1周,甚至更長。期間會有高熱階段。由於發熱時程較長,這可能會讓人懷疑罹患川崎病、白血病、淋巴瘤等。

咽痛、扁桃體滲出。扁桃體滲出液可呈白色、灰綠色甚至為壞死性。偶爾可見齶部瘀點伴條紋狀出血和斑點狀紅斑;這點跟鏈球菌咽炎很相似。要跟鏈球菌區分的點還是血常規、咽扁桃體抗體測定、咽扁桃體培養。

IM患者的咽扁桃體白色分泌物;跟鏈球菌咽炎難以區分

沒有咽炎的IM很可能並非EB病毒導致的。而是巨細胞病毒、弓形蟲、人皰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 type 6, HHV-6)和HH7所致。即並非IM,而是IM樣疾病。

較為突出的疲倦乏力可以幫助跟其他疾病區分。不但程度嚴重,而且持續時間較久。不少人甚至會持續6個月以上。女性更突出,以至於影響學習、運動能力。這點可以協助跟鏈球菌咽炎區分。

很多疾病都存在發熱時肌痛、頭痛。IM也常有。IM可在發熱退卻後仍有疲乏、肌痛、頭痛。有些非典型IM可以沒發熱,但有疲乏、肌痛。

皮疹並不常見。但在用氨苄西林等藥物後易出現泛發性斑丘疹、蕁麻疹或瘀點狀皮疹;但這並不預示有藥物過敏。因為往往此後再用這些藥物時不會有皮疹等。

這是IM較為危險的情況。它可以導致腹脹、甚至腹痛感。但最怕的是碰撞導致腫大的脾臟破裂。IM往往預後良好,但一旦脾臟破裂卻可能導致人死亡。所以IM患者務必避免碰撞。

約50%的IM存在顯著脾臟腫大

其他:

後續可以並發很多很多疾病,比如神經系統的吉蘭-巴雷綜合征、面神經及其他腦神經麻痹;可以導致肝炎、肺炎、膽汁淤積、肌炎、胰腺炎等等。總的來說出現概率不高,但需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5歲內幼兒,尤其是1歲內的嬰兒可能有較為突出的上呼吸道癥狀,還有中耳炎、腹瀉等;甚至會帶來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等等。因此誤診和漏診情況很普遍。好在嚴重併發症較為少見。

IM易帶來較長時段的疲乏感

二,我們要如何診斷IM呢?

IM最常見於6~8歲的兒童(約50%),其次是青春期兒童到30歲前(約30%)。一般主訴頭痛、咽痛、發熱和突出的疲乏、肌痛;有時也反饋噁心、嘔吐和厭食。如果發現頸後淋巴結腫大、脾大則高度懷疑IM。如果沒有頸部淋巴結腫大、脾大等,IM的可能性下降。

鏈球菌感染性咽炎也會有頸部淋巴結腫大。但血常規的淋巴細胞顯著增高提示IM。

醫生可以根據典型癥狀+血常規表現就足以診斷IM。臨床表現不夠典型時,需要進一步行抗體檢驗來協助診斷。但需要需要注意抗體檢驗也可能出現漏診或誤診。因此診斷的核心要素還是臨床表現、以及排除其他疾病可能性。

最可靠的還是醫生的臨床思維,而不是檢驗

三,如何治療IM

一般來說僅僅需要予以對乙醯氨基酚退熱止痛即可。同時要注意避免脾破裂即可。對絕大多數IM病人來說,抗病毒治療是不必要的。

參考資料:

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 (第20版)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