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吳中四士之一,揚州人。初盛唐之交詩人。歷經中宗神龍與玄宗開元初年,活了八十多歲。中宗時曾有一次文化複興活動,對古詩、古文化搜集、整理。從當時情形看,張若虛根據陳叔寶(隋煬帝楊廣)改編而作的春江花月夜是恰逢其時的,且對宮體詩萎靡風格有了大的文體改動,去糟粕取精華,對唐詩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從張九齡在玄宗開元二十一年所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以及蘇軾後來作“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來看,都曾借鑒此詩。從春江花月夜和張若虛搭配來看,是一片空靈境界;從他吟詠的豐博來看,詩作應很大氣而作品豐富;從他歷經的廣度來看,他在詩壇有著不可小覷的地位,只是後來歷經安史之亂,留傳下來的作品成了斷臂之美。

這是一首七言歌行體古詩,一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個絕句,共分九個絕句。詩中所涵寄的“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之哲理仍為今人傳誦與思索。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開篇即點出了春、江、月、夜四種景色;月光照耀著湧動的潮水,波光灩灩,令人心潮澎湃,何處不見月光拂照!接著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突出了春天江南夜色之美。江水曲曲折折繞著花草叢生原野流淌,月光照耀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雪珠在閃爍,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真是一派空靈,恍如置身幻境。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天、月三色聯在了一起。一輪圓月映照在江天澄碧的水中,該是多麽幽怨動人!皎月孤懸蒼穹,勾起人無限感慨與深思。天空深邃浩渺,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月亮承繼著人的相思,是什麽人最初見到了月亮?江邊的月亮又是什麽時候最初照耀著人?月亮在水中,水中的月亮在天上。它們有什麽關聯嗎?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人生一代一代蓬勃噴湧,從不變其向上求索之精神;江月圍著天空不停旋轉,永不變更地照耀著人們,照耀著大地。不知道江月在悄悄地等待著什麽人,只見長江在靜悄悄嘩嘩地輸送著流水。江畔廣闊無垠,一派朦朧景象。同時也借喻時光短暫,韶華匆匆。一句但見長江送流水,波動詩人無限思戀。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蒲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遊子離家,獨留思婦在青楓蒲上思戀哀愁。誰家今夜遊子獨駕小舟在江上飄蕩;彼處明月樓何人在倚處相思,叫人不起故園情。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可歎月影灑落西樓,映照思婦妝鏡台。在玉戶簾中久久徘徊,在搗衣砧上拂之不去,複又再來。離家已久,家中親人也甚是想念。這裡不是寫一個人的月亮,而是千千萬萬個不能團聚的家庭思念的寫照。作者突出了當時社會現實,應是借月抒懷表達一種難以言喻的心情。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同處一片天空,一輪圓月,卻不能相見(互通音信),願能隨著月光華彩搖曳流動捎去我的問候,撫慰思之切切。奈何鴻雁想要長飛而光卻不渡,魚龍上下潛躍卻終成波紋,天高水遠卻飛不到你身邊撫慰。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複西斜。且昨夜夢見落花灑滿了幽潭,才悟春已過半卻未能回家。江面流動著,春天即將逝去,江邊落月也即將自西面緩緩退去。這裡把不能相會的失落和漸漸西斜的落月,並漸漸褪去的春色聯在了一塊,意蘊幽長。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斜月沉沉,悄悄掩映在了海上升起的煙霧裡,碣石與瀟湘南北相隔,水遠山長路漫漫,我的思緒也隨著暗了下來,不知跟隨著月亮,乘月飛翔幾個人能回到家中,落月灑滿幽情在江邊搖曳生姿,光影在樹的倒影中漸漸隱去。淒美壯觀,把月夜之美描繪得淋漓盡致,情灑大地,借江、月、花之美把春天煊染,如入仙境,淒然幽美;把亙古不變的月之思念升華,不是一個人的思念,而是千千萬萬個家庭的思念,不是一個人的夜空,而是千千萬萬個人的夜空。如此魅力之月亮,是何人初見,又是何人初照?唯有問前古來者,前赴後繼,年年月月望相似,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同一輪圓月,人生代代無窮已,但留精神永長存!(作者:別後有雲天)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