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腫瘤病房裡的「人生激勵」

揚子晚報網4月21日訊(通訊員 萬秋燕 胥林花 記者 楊彥)很多人而言,人生最暗黑的階段莫非是患上腫瘤。穿越這段黑暗隧道需要醫學,更需要信心。4月19日下午,受省腫瘤醫院邀請,玄武區癌友康復協會的楊鵬年、劉衛榮、趙桂年等「抗癌明星」走進病房,用自己的親生經歷為新癌友打氣鼓勁。他們的組隊激勵,讓正在經歷治療痛苦、甚至萬念俱灰的患者們多了幾分「向死而生」的勇氣。

省腫瘤醫院112病區,是清一色的乳腺腫瘤患者。有的正在等待手術,有的正在術後恢復,有的正在經歷著化療。

53歲的趙女士(化名),化療正進入第四個療程,藥物反應有點大,她一直皺著眉閉著眼,時不時要讓家屬拿紙巾擦一下滿頭的虛汗;隔壁床的是一個稍年輕的患者,也許是沒有從患癌的恐懼中走出來,也許是治療過程有點痛苦,默默地在流淚,一邊的丈夫幫她擦拭著淚水安慰著:「沒事……」

「不要怕,我們也曾經和你一樣,現在都活得好好的……」在省腫瘤醫院工作人員的陪同下,老癌友們走進病房,遞上一枝康乃馨,趙桂年和其他幾個癌友用自己的經歷為患者們「打氣」。

「不要怕,不要把它當回事」

雖然惡性腫瘤的發病率不斷提升,人們對癌症並不陌生,但大多數人還是談癌色變。來自山東的王英(化名),正在病床上等待手術,滿臉愁容。看到和她患一樣疾病的老癌友們嘻嘻哈哈出現在面前時,這名山東女子也跟著「樂觀起來」,「我希望我也能像你們一樣再活個20甚至30年。」

「不要怕、不要把它當回事」,這是趙桂年和其他幾個癌友們走進每一間病房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劉衛榮後來就提出意見了:「不能總是說得這麼『雲淡風輕』,腫瘤怎麼不可怕,但必須樹立信心,科學防治才能最終戰勝。」

熬過風雨抗癌歷程,始見一路陽光

今年64歲的劉衛榮是一個20多年抗癌經歷的「老戰士」,儘管如此,和別人說起抗癌路上的「辛酸」,他竟然背過身去抹了把眼淚。「那段日子真的太可怕了。」劉衛榮告訴記者,24年前,還沒過40歲生日的他被就診確診為一種惡性程度較高的胃癌,於1994年12月接受手術,切除了4/5的胃,但1995年6月就出現了肝轉移,「我家住的是平房,每年梅雨期來臨前,我都要爬上屋頂掃掃葉子、換掉破裂的瓦片,那年爬上屋頂後心想著:『明年我不在了,誰來為母女倆乾這個工作呢?』越想越難過,一個人在房頂哭了很久。」

儘管萬念俱灰,但為了能夠多陪伴年幼的女兒和年輕的妻子,他選擇接介入治療,與其他病人相比,他的藥物反應特別大,整個人不能見光,耳朵裡不能聽到一點聲音,治療過程相當痛苦。3個月後,腫瘤又從右肝轉移到了左肝。 「那時每天能夠睜眼醒來,就會想著我還能見到明天的太陽嗎?」進進出出醫院治療3年後,奇蹟出現了,他的肝臟腫瘤竟然消失了。「抗癌8年後,我又回到了工作崗位。從患癌那一天算起,我已經又活了24年,希望我的今天也是你們的明天!」劉衛榮鼓勵著病床上的病友們。

玄武區癌友協會的會長楊鵬年12年前被診斷出晚期結腸癌,當時這樣的病例生存期最多半年,「沒想到如今已成癌友隊伍裡的『老油條』。」楊鵬年笑言,生命就是當你越堅強它就會越頑強。當他走進112病區每一間病房時,他就會告訴她們:堅強再堅強。

家人的溫情陪伴也是一劑良藥

「現在可以輕鬆地說『不要怕』,但當初的我也和她們一樣:痛苦、害怕、萬念俱灰。」今年68歲的趙桂年告訴記者,2000年她被確診為中晚期乳腺癌,伴淋巴轉移。當時夫妻二人正經歷下崗,兄弟姐妹一起湊錢,才讓我進了醫院,完成了治療。」4年後的一次複查,她被發現出現了骨轉移,不能耐受化療的她選擇了堅持樂觀面對。之後的每 一天,她更活得瀟灑樂觀,「現在想想,生病的暗夜裡,親人的不離不棄也是抗擊癌魔黑暗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光亮。」患癌近20年,趙桂年面對生活越來越有信心。

112病區護士長程芳告訴記者,癌症其實沒有大家相像的那麼可怕,尤其是乳腺癌,很多患者通過規範的治療都得以長期生存。我國的《防治慢病中長期規劃》已將癌症列入了慢性疾病名單。病人如果都能它當作一種可能需要長期治療的慢性病,就會大大減少心理上的恐慌。在乳腺癌手術病區,新病人大多是剛剛確診,有的人整天以淚洗面,容易出現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醫護人員會通過各種方法給予心理疏導,醫院也會定期舉辦癌友聯誼會、組織抗癌明星走進病房等方法,請老癌友講述自身抗癌的心路經歷,幫助患者度過艱難的心理適應期,重新拾起生命的希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