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都說七分飽更健康,那什麼才是七分飽?出現這種感覺時,你就該放下筷子了!

健康

「要想身體好,三分飢和寒」

「吃飯七分飽,上樓慢步跑」

「想要活久一點,就要少吃一點」

這個脫口說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為什麼七分飽健康?

美國國立衰老研究所(NIA)科學家茱莉?馬蒂森及其同事對恆河猴的多項研究結果綜合分析認為,降低進食量,可以延年益壽。

上世紀80年代,NIA和威斯康星大學以恆河猴為對象展開的兩項獨立長期研究也得出類似結論。研究選擇恆河猴為對象的原因是人類與恆河猴93%的基因相同,衰老方式一致。NIA的研究發現,每天進食量減少30%的猴子,最長壽命達到43歲(超過該猴群平均壽命20歲),30歲後其外貌和行為都沒有衰老痕跡。

威斯康星大學科學家完成的研究也發現,減少進食量的恆河猴不僅外表更年輕,而且身體更健康。其癌症和心臟病發病率降低50%以上,糖尿病發病率為0。

這就說明了適當控制飲食是有利於長壽的,隨後在研究中發現,控制飲食可以延緩衰老。

少吃一點有諸多益處,與之相反的是吃的太飽容易導致一下幾種疾病:

? 肥胖

現代人常吃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消化起來更加困難,多餘的「營養物質」堆積在體內,其後果就是肥胖和一系列富貴病。

? 胃病

如果胃始終處於飽脹狀態,胃黏膜就不易得到修復的機會,胃大量分泌胃液,會破壞胃黏膜,產生胃部炎症出現消化不良癥狀,長期以往,還可能發生胃糜爛、胃潰瘍等疾病。

? 疲勞

人們在吃飽後,身上的血液都跑到腸胃系統去「工作」了,容易讓人長期處於疲勞狀態,昏昏欲睡。

? 癌症

日本科學家指出,吃得太飽會造成抑製細胞癌化因子的活動能力降低,增加患癌幾率。

? 老年癡呆

日本有關專家還發現,大約有30%-40%的老年癡呆病人,在青壯年時期都有長期飽食的習慣。

? 骨質疏鬆

長期飽食易使骨骼過分脫鈣,患骨質疏鬆的概率會大大提高。

? 腎病

飲食過量會傷害人的泌尿系統,因為過多的非蛋白氮要從腎臟排出,勢必加重腎臟的負擔。

? 急性胰腺炎

晚餐吃得過好過飽,加之飲酒過多,很容易誘發急性胰腺炎。

? 神經衰弱

晚餐過飽,鼓脹的胃腸會對周圍器官造成壓迫,使興奮的「波浪」擴散到大腦皮質其他部位,誘發神經衰弱。

什麼才是七分飽?

很多人說:誰吃飯時能感覺出來這麼細微的差異呢?我根本不知道怎麼樣才是七分飽啊?其實對飽的感受,是人最基本的本能之一,天生具備。不過,這種飽感的差異,一定要在專心致志進食的時候才能感覺到。如果邊吃邊說笑,邊吃邊談生意,邊吃邊上網看電視,就很難感受到飽感的變化,不知不覺地飲食過量。

專家解讀七分飽:胃裡面還沒有覺得滿,但對食物的熱情已經有所下降,主動進食速度也明顯變慢。習慣性地還想多吃,但如果撤走食物,換個話題,很快就會忘記吃東西的事情。最重要的是,第二餐之前不會提前餓。

當然,這種七分飽的感覺是因人而異的,需要我們自己摸索七分飽的飯量,這是一個不斷感受和調整的過程。

既然七分飽是這樣,那再多吃一點是什麼感覺?

? 八分飽

感覺已經飽了,但是再吃幾口也不難受。

? 九分飽

還能勉強吃進去幾口,但是每一口都是負擔,覺得胃裡已經脹滿。

? 十分飽

一口都吃不進去了,再吃一口都會痛苦。

健康的飲食習慣

? 專心吃飯

吃飯的時候集中注意力,盡量不聊天、不讀書看報、不玩手機和電腦。慢慢的,你就能體會到不同飽感程度的區別。然後找到七分飽的點,把它作為自己的日常食量,就能預防飲食過量。

? 細嚼慢咽

大腦發出吃飽的指令大概需要十幾分鐘,如果你火急火燎地就吞下去了一桌子美食,估計還沒反應過來胃就已經撐爆了。細細地品位每一口飯菜,不僅能感受食物的美好還能幫助唾液和胃液很好的分泌消化食物。

? 先素後葷

在有肉有菜的情況下,可以先吃蔬菜,主食盡量選擇一些粗糧,這些食物熱量低且飽腹感很強,你吃下去就會覺得自己沒有那麼餓了,又不會增加太多熱量。

? 切記「飢不擇食」

飢餓難耐的時候可以先喝點粥墊墊底,人餓極了看到什麼吃的都能吞下去,但這個時候就千萬不能飢不擇食。人在極度飢餓的時候腸胃的消化功能恰好處於極度脆弱狀態,此時如果大吃大喝就很容易造成食滯。這個時候應該喝一點溫熱的粥,適當的暖暖胃才是最好的。

? 兩餐間隔4-6小時

這個道理好懂,剛吃完上頓還沒來得及消化就吃下一頓,估計你也沒什麼胃口,但如果餓的眼冒金星才開始端碗吃飯,估計也餓過了。最佳間隔時間就是4-6個小時。

? 及時收走食物

如果實在無法抵製美食的誘惑,可以在飲食過量前把食物收走。

吃貨小貼士

有的人說,吃得好不就是胃口好就可以放開多吃嗎?連吃都要節製還有什麼人生樂趣呢?其實,健康長壽帶來的樂趣才是真正的人生樂趣。不過,為了照顧吃貨寶寶們的感受,下面給大家分享的一個簡單的方法,只要稍微調整一下進食的順序,就能做到「既可以吃得少一點,,又不會影響進食樂趣。」

1.飯前吃水果,也可以不吃。

2.先飲湯水。

3.再吃多一點的蔬菜。

4.最後才吃主食和肉食。

5.三餐之中最好有一頓是稀飯或麵食

6.堅持蔬菜為主的飲食結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