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83歲老專家的忠告:別給癌症患者瞎出主意!

作者:覓健肺癌康復圈

中國有句古話叫:聽人勸,吃飽飯。

但是,這句話放在看病上,可就不一定那麼靠譜了。

近日,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發起「肺凡力量」肺癌患者教育項目在全國陸續開展,上海市胸科醫院首席肺癌專家廖美琳教授接受了媒體專訪,對於當前肺癌治療中存在的諸多熱點問題進行了逐一解答。

廖美琳教授提醒民眾,在獲取癌症相關知識及診療建議時,應尋求正規管道及醫生的幫助,聽從專家的建議,避免其他「不靠譜」的資訊干擾,而作為患者的家人和朋友,此時應該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鼓勵患者,幫助樹立對抗疾病的正確認知,協助專家對患者進行心理治療,而不是忙於搜集偏方和經驗,甚至瞎出點子。


肺癌是不是意味著死亡?

廖美琳教授從事肺癌治療與研究已40餘年,在她看來,相較於60、70年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如今的肺癌診療手段與治療藥物已經大大提升,第一代、第二代,直至第三代靶向藥物層出不窮,耐葯問題正在得到改善,免疫療法也正在努力嘗試突破,患者可以應用的療法越來越多,對應的生存期正在逐漸延長,肺癌已不再等同於死亡。

「每家醫院都有不少活過8年,9年,甚至10年的肺癌患者,」廖美琳教授表示,「但肺癌患者一定不要看著靶向藥物多就要去嘗試,服用靶向藥物之前,一定要做基因檢測,只有對應的基因發生突變才能服用,而免疫療法也有著嚴格的適應人群限制,切不可盲目追求先進療法。」


民間偏方和朋友的「我聽說」,該不該信?

網路時代資訊浩如煙海,癌症患者經常需要面對無數資訊,報紙的,網路的,家人的,朋友的,醫生的,到底該聽誰的?

「家人和朋友此時應當積極幫助患者樹立抗癌信心,而不是手忙腳亂瞎出主意,或者四處尋找偏方,」廖美琳教授建議,「對於治療建議和疾病資訊,應通過權威管道獲取,根據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而不是』我聽說』,或者』他聽說』,患者個體的差異導致了治療方式和效果的千差萬別,個體間的經驗並不通用。」


癌症患者心態崩潰怎麼辦?

「中國是時候開展腫瘤心理治療了,」廖美琳教授表示,「治病治的不僅是身體,更是心理,疾病給患者帶來的不僅僅是肉體上的傷痛,更是心理上的巨大壓力與折磨。」

由於大部分癌症患者不可避免的產生恐懼、悲傷等心態,她建議,家人一定要注意,不要歧視和冷落癌症患者,不要過分小心,產生疏離感,尤其是不要刻意的挑食,或者採取分餐製等容易引起患者心理波動的行為。

而有些家庭熱衷於為患者買各種名貴補品「調養」、「增強免疫力」的行為,廖美琳教授也建議,從戰術上重視,從心理上藐視,愈是看重,反而難以釋懷,導致患者心理壓力增大,對康復產生不利影響。

「像看待高血壓、糖尿病一樣看待癌症,癌症也可以成為慢性病。」廖美琳教授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