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代新生“開學那些事兒”

美好的暑假總是這麽短暫,一眨眼,又到了開學季。“開學”是個很有儀式感的詞,它代表了新的起點、新的開始。而在“十年寒窗苦讀,一朝金榜題名”的古代,學子們“開學那些事兒”比如今可複雜多了,你都了解嗎?

古代孩子們幾歲入學?

古代的教育並不普及,所以對入學年齡的要求也沒有現在這麽嚴格,甚至二十歲入學都有先例。

東漢的《大戴禮記·保傅》稱,“古者年八歲而出就外舍,學小藝焉,履小節焉。”而《尚書大傳·略說》則稱“古之帝王者,必立大學、小學……十有三年始入小學”,是13歲入學;同篇中還有“十五始入小學,見小節,踐小義”的記載,是15歲入學。由此可見,從周至漢,只要在8至15歲之間都可讀小學。

值得注意的是,此“小學”非彼“小學”。古時的“大學”以詩書禮樂為學習內容,而“小學”則以文字訓詁為教授內容,所以“小學”也是文字學的別稱,並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小朋友上的學校”。

隋唐時期,學生的入學年齡要比之前的朝代提前1至2歲,即6、7歲入學也可以,如唐代醫學家、藥王孫思邈便是“七歲就學”。當時的他已經能“日誦千余言”,以至於洛州總管獨孤信見到他時大為驚歎,稱“此聖童也”,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神童。

明清時期依舊沿襲“彈性入學”的傳統。明代魏校《莊渠遺書·渝民文》稱,“凡為父兄者,如有子弟年六七歲至二十歲未冠者,俱要送入社學。”社學,即地方官府奉朝廷詔令所設的“鄉村小學”。到清朝時,一般入學年齡為七歲以上,十五歲以下。

九月一直是官方開學時間嗎?

和入學年齡一樣,古代的開學時間各個朝代並不相同,除了現代統一的“秋季入學”外,還有“春季入學”和“冬季入學”。古代中國是傳統的農業社會,一切圍繞農事展開,教學亦然,奉行的主要原則就是“農閑時間搞教育”。

在漢代,據崔寔《四民月令》記載,有三個入學季:正月農事未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硯冰凍時,其中“八月暑退”與現代開學時間最接近。如果是春季開學,一般在“正月望後”,即正月十五之後,和如今春學期的開學時間差不多。

到了南北朝時期,開學時間相對統一,冬季入學成為主流。《北齊書·李鉉傳》中便有“春夏務農,冬入學”的說法,開學大概是農歷十月。陸遊《冬日郊居》一詩中雲,“兒童冬學鬧比鄰,據案愚儒卻自珍。”自注即稱,“農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學,謂之冬學。”

除了農事規律,開學時間的選擇還與學期的長短相關。古代的學期短者三個月,長者一年。冬學多“三月製”,相對較短,以明代為例,一般從每年的臘月到次年三月。如果是“八月製”和“十二月製”,一般都是春季入學:八月製 “上元(即正月十五)入學”,“八月終解館”;十二月製 “正月望後啟學”,“歲暮罷館”。

古代新生的“開學典禮”是什麽樣的?

在中國古代,“入學禮”被視為人生的四大禮之一,與成人禮、婚禮、葬禮相提並論。新生入學會有隆重的“開學典禮”,包括正衣冠、行拜師禮、淨手淨心和開筆禮等環節。

正衣冠

據《禮記》記載:“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講究禮儀要求首先從自身言談舉止開始,做到衣著整潔,表情端莊,說話和氣。因此,古代開學儀式的第一課即是“正衣冠”。古人認為:“先正衣冠,後明事理。”入學時,新生要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幫學生整理好衣冠。然後,學生排著隊到學堂前集合,恭立片刻後,才能在先生的帶領下進入學堂。

行拜師禮

步入學堂後,先要舉行拜師禮。學生先要叩拜至聖先師孔子神位,雙膝跪地,九叩首;然後是拜先生,三叩首。

拜完先生,學生向先生贈送六禮束脩(xiū)。脩,就是乾肉,一條乾肉為一脡(tǐng),十脡為一束,束脩,也就是十條乾肉。所謂六禮束脩,指的就是古代行拜師禮時,弟子贈與師父的六種禮物,分別為乾肉條(感謝師恩)、芹菜(勤奮好學)、蓮子(苦心教育)、紅棗(早早高中)、桂圓(功德圓滿)和紅豆(紅運高照)。

束脩禮一直沿襲至明清,雖然後世送的禮物已不盡相同,人們卻一直把送給老師的酬勞稱為束脩,又作束修。比如《通典》記載,唐代的學生入州、縣學校,就要繳納帛一匹、酒一壺、乾肉五條,作為給老師的見面禮,並有一定的儀節。

老師在收下束脩後,回贈《論語》、蔥(聰慧)等禮物,同時帶領弟子齊頌《大學》首章,象徵擔下“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責大任。

淨手淨心

行過拜師禮後,學生要按先生的要求,將手放到水盆中“淨手”。“淨手”的洗法是正反各洗一次,然後擦乾。洗手的寓意在於淨手淨心,去雜存精,希望學生能在日後的學習高職心致志、心無旁騖。

開筆,是中國古代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形式的稱謂,俗稱“破蒙”,古代讀書人只有開筆破蒙後方可入學讀書。這是開學禮的最後一道程序,包括朱砂開智、擊鼓明智、描紅開筆等。

“朱砂開智”也叫朱砂啟智或朱砂點痣,由先生手持蘸有朱砂的毛筆,在學生眉心處點上一個紅痣。因為“痣”與“智”諧音,寓意著孩子從此開啟智慧,目明心亮,日後的學習能一點就通。

“擊鼓明智”的傳統來源於《學記》:“入學鼓篋,孫其業也”,意在通過擊鼓聲警示,引起學生對讀書的重視。

“描紅開筆”就是學生在先生的指導下,學寫人生的第一個字--“人”,寓意做學問首先要堂堂正正地立身。一撇一捺,古人把“人”字造得如此簡潔,卻留下了無盡想象空間。

完成這一系列儀式之後,就算是正式開學了。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作者:沈東方

流程編輯:孫昱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