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春天癲癇發作頻繁,積極有效治療能防止突然發作帶來危險


進入三月氣溫回升,氣象變暖。驚蟄過後各種病菌、病毒、微生物開始活躍、繁殖,有的人過早脫掉棉衣,受風受涼後遭到病菌侵襲,出現流鼻涕、發燒、感冒。春季不僅是一些流行病如流感、流行腮腺炎、蕁麻疹、流行腦炎等的高發期,也是一些神經功能性疾病的高發期,如面癱、癲癇等的高發期。由於氣候、氣溫和濕度的劇烈變化,癲癇患者因大腦調節功能交叉失衡往往不能適應這些驟變而發作。因此,在春季,3-4月份正是發作高峰期。

近期網上看到多地有關癲癇患者發作的報導

《半島都市報》(記者 馬正拓 通訊員 江敏)3月6日報導,3月3日交運溫馨巴士608路公車上,一位中年男乘客突發癲癇,駕駛員與其他乘客見狀紛紛伸出援手展開救助,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該男子最終轉危為安。

牡丹江新聞網3月2日報導,2月24日凌晨3點左右,由山東日照開往牡丹江的K1451次旅客列車餐車上,一名前來吃飯的男子突然倒在地上,口吐白沫。正在餐車就餐的列車長見狀,立即上前查看,他一邊通知乘務員尋找醫務人員;一邊迅速對旅客採取急救措施,緊急施救。通過按壓人中、掐虎口等方式進行救治,大概3-4分鐘,旅客病情逐漸好轉,呼吸逐漸平穩,神智慢慢清醒。

閩南網3月5日(記者 陳玉玲 通訊員 張雅靜)報導,3日下午,在泉州45路公車上,一名男乘客疑似癲癇發作突然暈倒,危急時刻,公交司機和乘客緊急救援,成功將男乘客送上120急救車。

《新民晚報》(記者 徐馳)3月4日報導,一名乘客突然在9號線松江大學城站1號口處暈倒並不停抽搐。由於沒有服用藥物,患者癲癇發作,並一度嘔吐抽搐。危急時刻,軌交民警和工作人員一同伸出了援手,最終幫患者叫來救護車送往附近醫院救治。

什麼是癲癇?為什麼會反覆發作?

據航空總醫院神經外科癲癇中心主任張光明教授介紹,癲癇俗稱「羊角風」,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據中國最新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國內癲癇的總體患病率為7.0‰,由於生活環境的變化,近年來發病率有增高趨勢。癲癇任何年齡段都可能發病,以兒童和老人多見,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發作多受外界的刺激或自身的健康狀況影響。春天癲癇頻發的原因,除了氣候變化因素外,還有增強的陽光刺激、花粉過敏刺激、飲食辛辣刺激、過度疲勞、精神抑鬱及感冒等因素。

引起發作的常見因素,一是氣候因素。氣候的驟然變化能夠引起患者機體的不適應,中醫把它叫做外邪。當突然而至的寒冷或暑熱侵入患者體內時,容易出現一系列癥狀反應,誘發癲癇發作;二是精神刺激。情緒過於激動,包括憤怒、傷感等,對於人體造成精神刺激和精神創傷,是癲癇病的主要病發因素。調查顯示:突發性的事件可使癲癇患者情緒劇烈起伏,令患者大腦神經系統過度緊張,從而導致癲癇病情加重;三是身體免疫力。多數癲癇病患者免疫力弱,身體代謝紊亂。身體免疫力弱的患者難以抵禦病毒的入侵,可誘發癲癇發作。身體新陳代謝不正常,會導致患者身體內毒素堆積,從而加重身體負重感,也會刺激患者大腦神經;四是光照刺激。光照過強對於人體健康有害,可間接的刺激人們的神經系統,有人稱強烈的光照刺激是「光明儈子手」。由於癲癇病患者的腦部神經系統敏感脆弱,直接接觸的強光都可能導致患者腦部神經系統的紊亂。五是內服藥物刺激。日常如果用藥不慎,容易形成較強的藥物刺激,特別是當所用藥物對神經系統有較強刺激的時候,極容易引起突然發作。有關床試驗表明:病人服用某些對神經系統有較強烈刺激的藥物時候,很有可能會誘發癲癇病。六是顱腦外傷。兒童腦外傷多反生在出生時產道擠壓,少數為意外傷害;成人多因交通事故閉合性腦外傷後約有5%發生癲癇,重症及開放性腦外傷發生的癲癇更多,可達30%左右。七是腦血管病因素。除腦血管畸形及動脈瘤引起的癲癇發作,年齡較輕外,腦血管病性癲癇中老年人多發。春天多發的出血性或缺血性腦血管病均可以引起癲癇。

癲癇的常見類型及產生的病因

癲癇病因複雜多樣,包括遺傳因素、腦部疾病、全身或系統性疾病等。西醫學根據羊角風病因不同,分為特發性癲癇和繼發性癲癇兩大類。特發性癲癇也稱原發性癲癇,病因不明,腦部無明顯病理或代謝改變,體內外環境在生理範圍內的各種改變可誘發其發病。原發性癲癇多在5歲左右或青春期發病;繼發性癲癇也稱癥狀性癲癇,是由腦內外各種疾病所引起,例如腦炎、腦膜炎、腦寄生蟲病、腦瘤、腦外傷、腦缺氧、鉛、汞等引起腦中毒等均可導致發病。癲癇有一定遺傳性。原發性癲癇病人親屬中的癲癇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癲癇發病率的4~7.2倍,繼發性癲癇是普通人群癲癇發病率的2~3.6倍。

癲癇發作的臨床表現複雜多樣

由於異常放電的起始部位和傳遞方式的不同,癲癇發作的臨床表現複雜多樣,可表現為發作性運動、感覺、自主神經、意識及精神障礙。表現形式有二大類,一是全身性發作,二是部分性發作。全身性發作常見的形式又可分為大發作、強直性發作、陣攣性發作、失神發作、失張力發作、肌陣攣發作和嬰兒痙攣。部分性發作常見的形式有部分運動性發作和複雜部分性發作。

大發作又稱全身強直-陣攣發作,發作開始後病人失去知覺,有時會先尖叫一聲,然後全身僵硬,繼而四肢有節律地抖動。有時會暫停呼吸而面色青紫。可能會咬破舌頭,大、小便失禁。大發作通常持續1~3分鐘,在恢復知覺後,患者可能有劇烈頭痛或入睡。小兒患者常很快恢復到正常狀態。

強直性發作,表現為全身僵硬,可能突然跌倒,四肢沒有節律性抖動,也可有手上舉,頭後仰,或頭轉向一側,伴面色或口唇青紫;陣攣性發作表現為四肢、頭面部有節律抖動,而不會身體長時間僵硬不動;失張力發作表現為病人突然肌肉放鬆,不能維持當時的站立或坐位姿勢,跌在地上,不省人事,有時僅表現為低頭,兩肩下垂,手指張開,不一定跌倒;失神發作表現為突然不動,但不跌倒,兩眼發直,發獃,凝視前方。有時眼皮快速跳動或手微微抖動。一般10秒鐘左右恢復正常,自己無知覺,容易被忽視。

突然唱歌、接吻等怪異動作很可能是癲癇發作

2019年2月27日,浙江在線《錢江晚報》(記者 張苗 通訊員 王蕊)報導,一位43歲的女士很喜歡唱歌,睡覺前會哼上幾句,吃飯吃到一半會放下筷子唱一會兒,甚至在和客戶談生意的時候,也會不自覺地唱起來。不只是唱歌,還有做出發作性的撅嘴,類似進行接吻的動作、突然無意識反覆說出幾個詞等讓人詫異的行為,這些竟然是癲癇發作,從10多年前就開始了。

她癲癇發作時,「有時候晚上在家裡記帳,突然停不下來,價格算不出了。」這時候就像意識突然離開了大腦,發獃、眼神遊離,而近幾年,唱歌也成為了發作時的表現之一。她唱歌後完全沒有印象,只有幾分鐘時間,清醒後身邊人告訴她才知道。多年一直吃藥都不見好。最後,她決定到醫院癲癇外科選擇腦深部電極植入術治療。

身體強壯的人也會癲癇發作

2018年12月10日,據《搏擊風暴》報導,前WWE選手大凱斯是摔角界數一數二的巨漢,身長七英尺,體重270磅。縱觀整個摔角界,沒有幾個現役選手像他這樣高大。在WWE的時候,他和約翰塞納組隊是女子冠軍的男友。如今踏足獨立界,依然大受歡迎。可是,這位著名選手遇到了大麻煩,他在獨立界的比賽現場突發癲癇病,抽搐不止。

大凱斯參加了WWE名人堂成員湯米追夢兒和惡霸雷舉辦的獨立界職業摔角比賽,當他穿好了比賽裝備參加比賽時,他突然渾身僵直,直挺挺的倒在了地上,隨後便開始抽搐,這是明顯的癲癇發作。由於癥狀較為嚴重,主辦方湯米追夢兒和惡霸雷親自護送大凱斯去了醫院。所幸送醫及時,病情好轉,沒有生命危險,主辦方自始至終一直都在醫院陪著他。

如何治療癲癇?藥物無效怎麼辦?

目前癲癇的治療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神經調控治療等。在癲癇的初期癥狀較輕,在病因不明的情況下,治療主要以藥物為主。癲癇患者經過正規的抗癲癇藥物治療,約70%的患者發作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其中50%~60%的患者經過2~5年的治療可以痊癒,愈後可以同正常人一樣工作和生活。

一般經過2-3年正規抗癲癇藥物治療後,仍有約20%~30%患者癥狀不能控制或繼續加重,有的患者對藥物不敏感,藥物治療無效,這些都稱為藥物難治性癲癇,在其它方法治療效果不佳的情況下,只能考慮手術治療。而手術治療成功的關鍵是精確定位致癇灶和腦功能區。航空總醫院癲癇中心自主研製的「北斗導航」SEEG技術,能精準定位病灶,循著導航引導路徑,手術精準切除病灶。多年的臨床實踐表明,該技術明顯降低了顱內埋藏電極的出血風險,提高頑固性癲癇的手術治癒率,為無數癲癇患者和家庭解除病痛折磨。

神經調控治療是一項新的神經電生理技術。在國外,神經調控術治療癲癇已經成為最有發展前景的方法。包括:重複經顱磁刺激術(rTMS);中樞神經系統電刺激如腦深部電刺激術、癲癇灶皮層刺激術等;周圍神經刺激術(迷走神經刺激術)。航空總醫院腦深部電刺激術(DBS)在治療梅傑綜合征、帕金森等方面療效肯定,在治療癲癇上也取得突破性進展。

(東方紅星 文/李烈;資料來源:癲癇治療文獻,新民晚報、半島都市報、閩南網、牡丹江新聞網,家庭醫生,航空總醫院神經外科癲癇中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