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為“反擊”背後:他們都告贏過美國政府!

參考消息網3月7日報導(文/唐立辛)

“企業通過合法的方式來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是完全正當的,也完全可以理解。”

在今天(7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針對華為起訴美國政府一事,發言人陸慷作出上述表態。【詳細】

華為於今天上午10點在深圳總部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對美國政府提起訴訟。【詳細】

一段時間以來,美國政府在國際上四處渲染所謂“華為威脅”,甚至強迫其他國家“站隊”。但圍堵華為的“聯盟”,正日益顯現裂痕。

現在,華為反擊了。

華為起訴美國政府“違憲”

華為起訴美國政府,針對的是美國“2019年度國防授權法”(NDAA)第889條。

該條款規定,禁止美國政府機關及其承包商向華為等中國公司購買設備或服務。

在去年8月、該法案由美國總統川普簽字生效時,華為就曾在給路透社的一份聲明中稱:“華為支持美國政府改善其安全措施,但這種在國防授權法案上隨意的增加是無效的、誤導的、違反憲法的。”

資料圖片:2018年8月13日,川普簽署“2019年度國防授權法”。(路透社)

可見華為的這次起訴來得並不突然,8個月前那一紙聲明,似乎已為今天的訴訟埋下了伏筆。

而《紐約時報》3月5日時曾援引兩名知情人士的消息報導稱,華為正準備起訴美國政府。

兩天之後,華為拿起了法律武器,訴訟依據也與之前報導中的預測相符。

“(NDAA第889條)是對美國立法程序的濫用,剝奪了華為走正當法律程序的權利,有悖於三權分立原則,背離了美國的法律宗旨,違背了憲法制定者的初衷。”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說。

基於此,華為希望法院判定NDAA中針對華為的限制措施違反憲法,同時頒發永久性禁令,禁止實施該限制措施。

華為指出,美國政府一直竭力詆毀華為、影響公眾輿論,卻從未提供任何證據證明其安全指控。不僅如此,美國政府還攻擊華為的伺服器,竊取郵件和源代碼。

在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華為多次強調,自己“竭盡所能”、“沒有機會辯護”、“別無選擇”、“只能在法庭上挑戰這一法律”。

2019年3月7日,華為召開發布會,宣布起訴美國政府。(華為官網)

“采取法律行動是我們不得已而為之的最後選擇。”郭平說,“我們希望,法院能做出對華為以及美國人民都有益的正確決定。”

告贏美國政府有先例

華為並不是起訴美國政府的第一個“吃螃蟹者”。雖然起訴美國政府並取得勝利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並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小銳查閱資料看到,近年來以下這些中美企業就曾以法律為武器,成功捍衛了自身合法權益。

- 涉事公司:羅爾斯公司(中國三一集團)

- 起訴對象:奧巴馬和美國外國在美投資委員會

- 時間:2012年10月1日至2014年7月15日

- 結果:勝訴、全面和解

這是一個載入史冊的經典案例:中國公司首次發起類似起訴並獲得勝利。

2012年3月,中國三一集團在美國的關聯公司羅爾斯公司收購了位於美國俄勒岡州的4座風力發電廠項目,但在同年9月被奧巴馬政府和隸屬於美國財政部的外國在美投資委員會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由阻止。

資料圖片:三一集團美國風電項目訴訟案媒體溝通會。(三一集團官網)

在向美國政府索賠無果之後,羅爾斯公司於當年10月1日將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和美國外國在美投資委員會告上法庭。經過近兩年的審理,法院最終判定羅爾斯公司勝訴,美國政府隨後與羅爾斯公司及其律師團隊展開協商,並最終達成和解。

雖然該判決下達時,交易受阻的最終結果已無法改變,但此案無疑為中國企業海外維權提供了先例。美國財政部負責國際事務的前助理部長克萊·洛厄裡曾以此案為例對新華社記者表示,外國在美投資委員會的審查程序不夠透明,此案將促使外國在美投資委員會和外國投資者就政府在國家安全方面的疑慮進行更公開、更深入的討論。

- 涉事公司:微軟公司

- 起訴對象:美國司法部及司法部長

- 時間:2016年4月14日至7月14日

- 結果:勝訴

2016年4月,微軟公司起訴美國政府,要求修改對政府調取用戶信息行為保密的法律規定,因為在此前一年多時間裡,美國一些地方法院要求微軟公司提供其用戶郵件等數據,微軟也答應了要求,但法院下達過多的“封口令”,讓微軟對此事保密,引起了微軟的不滿。

微軟的訴求是,美國司法部在使用“封口令”時應有所節製,如果司法部不作為,美國國會應對《電子通信隱私法》進行修改,以實行合理的規定。

法院判決微軟勝訴,稱如果數據不是儲存在美國,微軟不被強製要求提供該用戶郵件數據。

- 涉事公司:“推特”公司

- 起訴對象:美國國土安全部

- 時間:2017年4月6日至7日

- 結果:政府撤回命令,“推特”撤訴

2017年3月,美國國土安全部下轄的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對“推特”公司下發了的行政召見令,要求“推特”公司提供一個账號的用戶信息,因為該账號曾發布批評政府移民政策和國土安全部的內容。

4月6日,“推特”公司對美國國土安全部及海關和邊境保護局發起訴訟,要求法院阻止這一“非法濫用專用調查工具”的行為。

不過1天之後,“推特”公司便撤回了訴訟,該公司的律師稱,政府已撤回此前的要求,命令“不再有任何效力或作用”。

在這些案例中,涉事公司均據理力爭,維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即使“推特”很快撤訴,但也達到了既有目的。

外媒:華為訴美國政府“將是一場苦戰”

不過,針對華為此次起訴美國政府事件,包括《紐約時報》和BBC等在內的外國媒體,都不約而同地拿出另一件案子作類比:俄羅斯網絡安全公司卡巴斯基起訴美國政府案。

卡巴斯基實驗室(俄新社)

2017年9月,美國國土安全部以擔心俄羅斯政府實施乾預為由頒布禁令,要求聯邦機構從電腦上移除卡巴斯基軟體產品。隨後,美國國會將禁令寫入了預算法案。

同年12月,卡巴斯基實驗室對美國政府提起訴訟,稱美國國土安全部在頒布上述禁令前並未切實給予該公司辯護的機會,剝奪了該公司的正當程序權利。

卡巴斯基的訴訟最終被駁回,美國法院認為禁止使用卡巴斯基產品是一項“預防性而非懲罰性”的措施。

芝加哥約翰·馬歇爾法學院教授史蒂文·施溫對路透社記者稱,美國得州法院在審理華為訴訟時不會受卡巴斯基一案裁決的約束,但可能採用其推理,因為兩案有相似之處。

但路透社引述華為首席法務官宋柳平的觀點稱,這兩起訴訟在證據和範圍上都不同,華為的訴訟有“充分的理據”。

喬治華盛頓大學美國憲法教授喬納森·特利接受BBC採訪時也認為,“華為的指控有合理的法理依據,不是一個激進的指控。”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特利曾在2003年以“褫奪公權”為辯護理由贏下一場備受關注的官司,成功推翻了美國國會關於子女探視權的摩根法案。

而有分析指出,美國此次針對華為的做法是未經過審訊、就對某個特定機構施行懲罰,同樣涉嫌“褫奪公權”,違反美國憲法。

特利表示,“華為在法案中被單挑出來,可指控這項法案構成立法懲罰,這是毫無疑問的。”

不過,“這場訴訟將是一場苦戰。”路透社總結說。

中國學者:這起訴訟或將成為美國司法的一塊“試金石”

從三一集團訴美國政府案歷時近兩年才最終宣判來看,華為今天宣布的“反擊”無疑也將是一場硬仗。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看來,“華為起訴美國政府是一次很好的維權”。

“無論是三一重工還是華為,都是全球性企業。這些企業具備很強的法制觀念、維權意識和維權能力。在認為自己遭受不公正對待時,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包括美國,它們都會訴諸法律,通過法律手段贏得世界的尊重和公平對待。”

張燕生表示,這起訴訟意味著中國企業已經能夠成熟得運用市場手段、法制手段、與國際規則接軌的手段來為自己維權。

而對於美國來說,這起訴訟也將成為一塊檢驗其司法公正性的“試金石”:

“全世界都在看著,一旦判決不公正,就可能會讓其他國家對美國所謂‘司法公正’失去信心。”

“美國願意付出這個永遠無法抹殺的記錄和代價嗎?”張燕生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