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食物窒息很常見,錯過“黃金”救治時間很麻煩

文|福林媽咪

從孩子出生起,就伴隨著各種各樣的危險,而有一種危險這是最常見的一種,就是窒息。

在人體中,食道和器官並不共用同一個通道,唯一存在的交界處就是“會厭”,對於孩子來說,有時候咽下的東西在會厭“走錯了道”,就會發生窒息。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是,孩子吃東西容易發生的兩種窒息。

一.嗆奶窒息

人體的各個關卡都是由大腦管控,在氣管和食道分配的“路口”就是由大腦控制的“會厭”完成的,但新出生的嬰兒和小孩,大腦發育不完善,咽食物這個動作並不是每次都能完成,這就造成了嗆奶的出現,孩子就會表現出全身抽動、顏面青紫、呼吸不規則、吐出奶液或泡沫。一旦嗆奶時間過長,就會對孩子大腦造成損傷,甚至是死亡。

二.異物窒息

孩子在4歲之前都無法掌握咀嚼的技能,所以他們很有可能嘗試將整個食物吞掉,因此造成窒息。這樣的窒息多發生在1到5歲的階段。

卡住的表現:

大人可以通過孩子的表現判斷是否是喉嚨中有異物。孩子被卡住後,會出現咳嗽、吞咽困難的表現。如果嬰兒還能咳嗽就可以繼續哭,最好是可以咳出來。

如果孩子發不出聲音,或者是發出很重的喘息聲,這個時候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窒息的急救措施

一歲以內:家長坐在板凳上,腿彎曲,一個手手心朝上放在大腿上,讓嬰兒趴在自己手臂上,頭朝下,手固定住嬰兒的頭,下傾托住嬰兒的身體,同時另一個手的手掌心輕拍嬰兒的後背,讓嬰兒吐出異物。

一歲以上:採用海姆立克急救法,俗稱“剪刀、石頭、布”三步法。剪刀,孩子肚臍上2指;石頭,用手握住拳頭頂住2指位置;布,另一隻手握住“石頭”的那隻手,快速向後上方衝擊5次,直到孩子把異物咳出。

很多家長相信一些老辦法,比如喝水、用饅頭咽下去;或者是使用心肺復甦法來解決窒息問題。這些都是錯誤的做法,不僅不會緩解困難還會加重病情,讓異物更深入。當異物取出,孩子沒有呼吸時,在選擇做心肺復甦。

當異物被吐出來時,孩子的哭聲連續響亮,呼吸正常,這就代表體內沒有異物。但還是要及時就醫,因為以上兩種急救法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傷孩子的身體,到醫院查看更安全一些。

在家庭中,這樣的事又該如何預防?

家庭中任何東西都有可能會造成窒息,普通的食物、掉落的小玩具、硬幣都有可能。所以,父母在收拾家務時這幾點需要多注意:

1. 及時收納小物件的東西

玩完玩具後及時將玩具放到孩子夠不到的地方,注意不要漏掉玩具上的零組件;家裡的急救箱藥品放在高處,避免孩子當糖豆吃掉;指甲剪、掏耳杓、鑰匙一類的物品,及時放在抽屜裡。

2. 將孩子吃的東西切成小塊

一歲以內的孩子,不要吃果凍,好多家長認為果凍很軟沒事,但是一旦吸入到氣管中會引起肺部感染;花生或硬糖盡量別吃。還有一點是,好多孩子會吃魚,然後被魚刺卡住,很多家長會使用醋這樣的老法子,這肯定是錯誤的,這樣做只會造成二次傷害,真正的做法是到醫院用專業工具取出。

3. 避免進食時奔跑說話

人在奔跑和說話時,氣管通道是打開的,如果此時孩子咽食物,食物很有可能進入氣管,喝水被嗆到的概率更大,但是水會被身體吸收,食物不會被氣管吸收,結果就是肺部發炎感染。

窒息不是不可防,很多事情的發生都是家長的不注意才導致的,家長多注意些就有可能避免很多麻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