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沉迷於玩手機,家長究竟怎麽辦好?

晚上11點,小浩屋裡的燈還亮著,媽媽悄悄打開他的房門,準備把牛奶端給他,聽見開門聲,小浩迅速把手機塞在作業本下,可這哪逃得過媽媽的眼睛。媽媽覺得一股無名之火蹭一下上來了。

“又玩手機,每次因為玩手機耽誤寫作業,說你多少次了,再這樣我把你手機沒收了。”

小浩紅著臉:“好了好了,我查個資料,又沒乾別的。”

“真的嗎?給我看看。”媽媽奪過手機,不出所料,手機上播放著遊戲音樂,還有遊戲的影片。

媽媽更生氣了:“每天陪著你熬夜,擔心你累著了,餓著了,你倒好,天天迷著玩手機不說,還學會撒謊了。”

小浩也有點急了:“在學校憋了一天了,回到家還不能放鬆一會,活著有什麽意思。”說著把手機往桌上一扔,轉身去客廳了。

虛擬世界的兒童社交令人擔憂!可是孩子們為何對虛擬世界如此癡迷?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先看一下手機到底有什麽魔力,讓孩子們如此戀戀不捨?

孩子為什麽依賴手機?

孩子依賴手機的原因不盡相同:

社交型依賴。手機通訊錄裡有200個好友,微信朋友圈裡有300好友,QQ各種群裡面還有4000多好友,這麽強大的人脈關係讓孩子難以割捨。

遊戲型依賴。手機裡面的網絡遊戲特別多,在長期的戰鬥中積累下來的功勳和經驗使得孩子成就感爆棚,倍感滿足。

娛樂型依賴。手機裡面好友不多,遊戲不多,全部都是電影、音樂、照片,弄得孩子心猿意馬,不想寫作業總想摸手機。

如果孩子特別依賴手機,作為家長,最好先分析一下自己孩子到底是屬於哪一類的,然後再對症下藥,找到應對方法。

一、媽媽沒收了孩子的手機之後

小文媽媽因為孩子沉迷手機,上星期把他手機收繳了。前天陪孩子出門,他見到一個小吃店,說要去買點吃的東西。但媽媽在車上等了六、七分鐘還沒見他回,就自己下車去小吃店看看。

孩子正在店裡一個角落,玩一部智能手機。他一看見媽媽進來,就趕緊收起手機。

問他手機是誰的,他很不高興地說是借同學的,之前因為母子之間為手機多次發生衝突,所以,媽媽也沒有逼他交出來,就跟他說——盡快還給同學吧,今後不許找同學借。

從這件事我們發現一個事實:我們不給孩子買手機,或者孩子沒有手機玩,遲早有一天,孩子一定會從別的地方,用他的方式獲得手機來玩的。

二、孩子沉迷手機,家長強製禁止可行嗎?

近日,家在廣州的王先生就嘗到了後果:兒子一怒之下,砸碎了家中價值180萬的古青花瓷碗!

他上五年級的兒子小浩,平時喜歡玩手機遊戲,最近更是迷上了,不論是在路上,餐桌上,還是在床上,總是低頭玩遊戲。

家長不論怎麽勸,小浩就是不聽。梁太太經常對著王先生嘮叨,希望做爸爸的能解決這個問題。

王先生趁著小浩睡覺,把兒子手機裡所有遊戲都禁用掉。

第二天,小浩發現遊戲點擊了卻玩不了,以為是手機壞了,立刻變得狂躁,把手機猛砸到地上,還跺上2腳。

媽媽上去阻攔,小浩又拿起桌上的遙控器,往外一甩,砸到了那個青花碗。碗,頓時碎了。

在孩子沉迷手機這個普遍性的難題面前,有兩種家長:

一種是強硬的家長。就像上面這位王先生一樣,將手機沒收,或將遊戲解除安裝。如果孩子偷偷玩,就打罵一通。

一種是軟弱的家長。父母奈何不了孩子的哭鬧和胡攪蠻纏,只好舉白旗投降,聽之任之。

這兩種做法,都危害巨大。

第一種,家長看似贏了,但付出的代價很大。

首先,孩子會對父母產生怨恨;

其次,孩子沒有發展出自律精神的機會,他很可能會偷偷借同學的手機玩遊戲,不會從根本上對自己負責任。凡是爹媽說過“不許玩遊戲”的,孩子一定摸了遊戲就不肯放手,只要有個機會就趕快玩。

再次,家長監督的成本很高,一不留神,手機、平板電腦就被孩子找到了,孩子也容易學會欺騙父母。

第二種,會讓孩子為所欲為,並學會怎樣用發脾氣來控制父母,怎樣讓父母感到內疚,怎樣對父母表示抗議。

這些孩子常常衝動、任性,無法控制,無法管教,並成為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合作的人。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被寵壞的孩子”。

三、孩子對手機的渴望有錯嗎?

在家長的禁令面前,孩子是不會“坐以待斃”的,他們在快速地長大,能力在快速地增加。

所以,我們必須對孩子的成長有足夠的認知,否則,我們將犯的錯誤不是“掩耳盜鈴”,就是“自欺欺人”。

很多孩子在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基本上就開始對智能手機產生了擁有的渴望。孩子對智能手機的渴望,不是因為通訊交流的需要,而是對外面世界精彩的好奇。

這份好奇心,實在是太強大了,也是孩子對自己未來生命建立信心的很重要因素。

我們孩子已經完全可以真實地發現,在同齡人中有智能手機者,與沒有智能手機者區別極大,不僅僅在玩遊戲方面,還在人際交往的優勢方面。

在獲取大千世界的新知識方面,在與當下社會熱點資訊,尤其是孩子們興趣最濃的時代偶像資訊的接收和傳播等方面,區別更是突出。

這些區別的存在,意味著孩子的自信心和驕傲感的差異。

由此可見,我們給不給孩子玩手機,已經完全影響不到孩子有沒有手機可玩了。在這件事情上,讓玩不讓玩,只能向孩子宣告我們夠不夠愛他,尊重他,信任他。

四、限制孩子玩手機,父母應該怎麽做?

實踐證明,事先的約定比事後的懲罰效果更好也更容易實施,給大家提供一位媽媽針對孩子沉迷手機,想到的好辦法,就是跟孩子“約法三章”:玩遊戲可以,但要約定時間和規則,一旦違反,要承擔違約責任。通過這種方法,沒有任何一方會輸,可以稱之為“沒有輸家”的衝突解決辦法。

跟孩子“約法三章”的好處是什麽呢?

它會讓孩子更有參與感,孩子在完成約定時會更有積極性,成功率也更高。與父母強加給自己的命令相比,孩子會覺得約定的方案是自己的主意,對他自己參與制定的方案有更強的執行動力。

在和孩子“約法三章”時,要注意四點:

1、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進的行為。

比如:一天玩手機不能超過1個小時,玩手機必須是在完成作業以後。目標要具體、明確,便於測量。

相比“每天玩手機時間不能太長”,“每天玩手機時間不能超過1個小時”就更容易測量。目標具體、明確,孩子就更容易操作。

2、要清楚地說明孩子完成約定可以得到什麽,和沒有完成約定將失去什麽。

在此過程中,要少說“不”,多說“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約定,可以去看一場電影”,而不要說“如果你沒有完成約定,就不能看電影”。兩個說法意思雖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著積極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標的可能性就更大。

3、要把約定書面化,並張貼在家裡的顯眼處,讓孩子和家長時時刻刻可以看到。

當孩子完成了約定,哪怕是階段性的約定時,父母都要及時給與鼓勵。當孩子沒有完成約定,需要承擔的違約責任也絕對要承擔。如果不追究違約責任,約定就沒有絲毫約束力了。

4、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注重“約法三章”的 “約”字。

在達成約定的過程中,要盡量吸取孩子的意見。千萬不能把“約定”變成父母單方向的“命令”。

任何時候,我們的家庭教育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就,都必須建立在無條件的愛孩子、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的基礎上。

否則,無論我們的教育方法或教育內容是多麽的正確,對孩子的未來是多麽的有價值,都難以最後實現我們教育的期望,對我們的孩子成長構成真正的意義。

- End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