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青州館藏十件名窯瓷器鑒賞

青州之名,始見《尚書·禹貢》:“海岱惟青州”。青州為《禹貢》所列九州之一,上古為東夷之地。從西漢開始設刺史部到明朝洪武年間,漫長的1400多年間,青州一直是山東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青州市博物館文物數量之大,品種之全,文物之精,名列縣級館之前茅,素有“小大博物館”之稱,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館藏各類文物4萬餘件,陶瓷收藏更是大項,館藏瓷器窯口很多,現擇其中的10件精品予以介紹。

[唐]邢窯白釉執壺

口徑6厘米,高12.6厘米,底徑5.5厘米。侈口,圓唇,直頸,豐肩,鼓腹,平底。喇叭形短流,三圓條系箍為鋬,腹下急收,平底外撇略內凹,通體施白釉未及底部。胎質細膩,造型端莊。

[唐]長沙窯青釉斑彩雞形壺

口徑4厘米,高10厘米,底徑6.5厘米。1965年由麥秸市街舊古董商人李徵山處征集入館。壺嘴作雞頭狀,仰頭張口,有冠有眼。壺身對稱貼塑綠彩雞翅,肩部掛釉下綠、褐斑彩,壺把捏塑成外卷的尾巴,壺腹分割成瓜棱形,整體施青釉未及底部。此造型像一隻引頸高歌的雄雞,讓人愛不釋手,國內比較罕見。

[五代]定窯白釉“官”字款白釉執壺

口徑5.5厘米,高5.9厘米,底徑6.3厘米。侈口,圓唇,直頸,溜肩,球形腹,壺嘴為六棱形,長而彎曲,鋬為扁帶狀,頸部飾凸弦紋一周,肩部飾三周凹弦紋,平底略內凹,通體施白釉,釉色白而微微泛青,光亮均勻。底部無釉,陰刻行書“官”字,系河北定窯所產。

[北宋]耀州窯青釉印花菊紋碗

口徑13.2厘米,高5.7厘米,底徑3.8厘米。1996年出土於青州市龍興寺佛教造像群遺址窖藏的隔壁,即窯藏北牆外的原博物館家屬院內。碗呈鬥笠形。敞口,深腹,小圈足。內壁印六朵纏枝菊花,由兩種不同式樣的菊花各三朵相間環繞,碗心飾盛開菊花一朵。外壁刻菊瓣紋,通體施青釉,釉色青中泛黃,黃中閃青。釉面勻淨,胎體規整。

[宋]黑釉兔毫盞

口徑12厘米,高6.5厘米,底徑3.4厘米。侈口,圓唇,斜腹壁,圈足。口沿施褐釉,體施黑釉,僅底足無釉,盞內釉面排列的針狀細紋,猶如兔毛而得名。胎質白色,系北方瓷窯仿燒建窯黑胎兔毫盞產品。

[元]鈞窯天藍釉爐

口徑7.5厘米,高6.7厘米。1976年出土於城東南黑虎泉西斷崖上。敞口,折沿,圓唇,直頸,垂腹,三獸蹄足。體施天藍釉未及底部,無釉處露出土黃色胎。口沿至頸部,有一處6厘米長的紫紅色彩釉斑,鮮豔而凝重,生動嬌潤,與天藍釉相互映襯,宛如初秋天邊的晚霞。釉面出現“蚯蚓走泥紋”,整器胎骨厚重而較粗松,釉層肥厚。

[元~明]龍泉窯青釉印劃花高柄盞

2006年北城花園小區5號樓出土。口徑13厘米,高13厘米,底徑4.8厘米。盞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部為缽形盛器,菱花口,口沿外侈,斜直壁,下部為高柄把形器足。通體施青釉,盛器內壁劃有水波紋、折枝菊花紋,外壁壓印蓮瓣紋,菊瓣突出部分和口沿處施釉較薄,呈青白色,即所謂“出筋”現象。造型美觀,端莊大方。

[明]龍泉窯青釉膽瓶

口徑4.2厘米,高16.9厘米,底徑5.4厘米。直口,細長頸,削肩,肩以下漸碩,垂腹,圈足。通體施青釉,底足無釉,器底中心在無釉處有一火石紅,並見圓形窯具支燒的痕跡。該器物施釉厚而均勻,玻璃質感強,形體渾厚凝重,成型規整,具有良好的藝術效果。

[明]龍泉窯青釉印花菱花口盤

2009年出土於黃樓鎮西樓村東墓地。口徑13.4厘米,高2.9厘米,底徑6.5厘米。花口,尖唇,坦腹,圈足。內壁印有水波紋,花瓣紋。盤心飾有纏枝花,外壁飾豎姿仰蓮紋,裹足滿釉,圈足內有雞心底,並飾一周火石紅,體施青釉,釉面布滿冰裂紋,釉色明淨,造型規整。

[清]德化窯白釉觀音像

觀音頭頂挽髻,雙耳垂肩,雙目微合,嘴角略上挑,彎眉廣額,雙眉間有白毫相,表情端莊。風帽遮頭與長衣相連,胸部微露而不袒,胸前飾如意形串珠。雙手裸露佩鐲,右手執經卷。身著寬袖長衣,衣褶流暢,飄然欲動,立於波浪之上。一足半露,一足藏於長衣中。整個造像釉色細膩、潔白,體態勻稱,神情自然,雕刻精致,達到極高的藝術境界,是一件典型的清代德化窯人物白釉瓷塑精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