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難怪被叫“小李安”,處女作就驚豔我了

《小王子》裡有這樣一句話:“大人,永遠無法理解孩子的世界。”

當然,一個孩子去理解大人的世界也沒那麽容易,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我們習慣稱這個過程為成長

而講述成長最好的季節是夏天,窗外明亮盎然、內心躁動苦悶。

上周,十點君就遇上了這樣一部影片,一個關於“一夏長大”的故事。

《西小河的夏天》

之所以關注到這部影片,是因為作為一部處女作,它起點蠻高的。

2017年釜山電影節上它殺出重圍,成為唯一一部獲獎的華語影片

導演周全,因為和李安有著相似的美國求學經歷,相似的攝影風格,被許多同行稱為“小李安”。

憑借這部影片,他還獲得了賈樟柯的讚賞:

從片子裡能看到一個導演對故土的熱愛、對人物內心的精準拿捏、對節奏和環境的熟練掌控。

刷了幾家電影院的排片,十點君終於看到了這部影片。要說觀影感受嘛,感覺像是喝了一杯白開水

別人家的電影都是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這部電影,導演卻直接上了生活的原材料

劇情上沒有過多的設計,幾乎是照搬了生活的原型。

看似漫無目的地敘述著生活的瑣事,卻又溪水潺潺的浸入觀眾的內心。

《西小河的夏天》頗有導演自傳的味道,故事設定在導演的故鄉,除了沒有採用方言外,影片幾乎原汁原味的還原了南方小城“小橋流水人家”的模樣。

影片中,85後小男孩顧曉陽更像是導演的影子,在1998年的夏天,他經歷成長的疼痛感。

順便又用10歲孩子的視角,窺伺了大人們的世界

自傳式的影片注重是自我表達

從《西小河的夏天》流水账般的敘事中,十點君總結了下,導演的核心思考可以歸結為三句話。

第一句:當我是個孩子的時候,很孤獨。

1998年對於顧曉陽而言,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

這一年,中央電視台首次全程轉播世界杯足球賽,顧曉陽的偶像皮耶羅將征戰第16屆世界杯。

這極大地鼓舞了小粉絲“10號球衣”的夢想。

顧曉陽的學校要組建一支新足球隊,他興致勃勃的拿到了申請表。

10歲的他第一次清晰的看到了自己的夢想。

但是,他該如何跟父母溝通、爭取呢?

顧曉陽出生在一個家風嚴謹的家庭。

父親是他學校的教導主任,嚴師嚴父雙重身份加持,讓顧曉陽在父子關係裡,一直處於絕對服從的狀態。

父親命令禁止,踢足球是不可能的,學業為主。

顧曉陽的媽媽是越劇團演員,事業處於上升期,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的內心。

1998的夏天,這個家庭即將雙喜臨門。

做了10年的教導主任的爸爸,終於等到了升職為副校長的機會;

媽媽更是有望追逐梅花獎,盼望著功成名就之後為家裡換套大房子。

而顧曉陽徹底被忽略了。

看似嚴謹的家風之下,顧曉陽的內心卻是在“放養模式”下成長的,缺乏陪伴,孤獨苦悶。

被父母剝奪了踢球的自由之後,他在學校和家庭之間兩點一線,常常形單影隻

的在台門的院子裡等待父母回來。

至於那張申請表,連同對足球的熱愛,被他藏在了床底的百寶箱裡。每當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他會拿出來遐想、膜拜。

這位85後導演作為中國第一批獨生子女,他有意在刻畫這一代人童年裡的孤獨感。

父母各自忙碌,缺失兄弟姐妹的相伴成長,小夥伴基數大幅減少……

孤獨,成了他們成長路上必然面對的課題。

第二句:成長,不只是小孩子的事情

影片其實在暗示一個觀點,生活就像小城裡流動的西小河,沒有人的處境是永恆不變的。

顧曉陽的成長是在發現父親曖昧的婚外情之後。

六一兒童節那天,他撞見父親和新來的沈老師抱在一起。小小的世界觀受到了重創,內心的叛逆也開始萌芽。

父子之間的關係逐漸從絕對服從,變成了一場子對父的暗自叫板

顧曉陽率先采取的反抗方式是踢足球,他不再壓抑自己的愛好,主動找了同住一台門的鄭爺爺拜師,懇請他幫助自己練習足球。

這個夏天,兩人相互陪伴,互相彌補了內心的情感缺失。

鄭爺爺接曉陽放學,陪曉陽訓練足球,帶曉陽去看世界杯,聽曉陽傾訴心裡的秘密,甚至跟著曉陽一起去“捉奸”。

於是,鄭爺爺成了曉陽成長的通行證,一方面能幫助自己入選足球隊,另一方面又能幫助自己偵察父親的婚外情。

但是,鄭爺爺也在生活的長河裡,他要面臨的成長是與外界和解

年老執拗的鄭爺爺,和所有守舊的老人一樣,他拒絕新生活的到來。

他反對著老城改造,阻止著兒子將紡織廠遷去深圳,拒絕著和兒子一起去深圳生活。

但是,他也留不住過去,紡織廠生意蕭條,老工友紛紛失業。他獨自住在台門,其實是想留下來,陪伴意外離世的孫子。

但是,三年間他連去孫子墓地的勇氣都沒有。

鄭爺爺像是卡在時代變遷縫隙裡的人,不肯走向未來,也回不到過去。

顧曉陽的爸爸曖昧的婚外情,進展的沒有那麽順利。

他悄悄地跟沈老師製造著交集,在衛生間注意著裝,策劃著兩人的約會。

但是,兩人的年齡差距,直接暴露了他人近中年的尷尬,在這份曖昧的婚外情裡,他不僅沒有春風得意,反而暗自神傷。

他面對的成長是殘酷的,各方勢力都在加劇著他的中年危機

作為一個父親,他面對顧曉陽的逆反心理束手無策。

面對曖昧的婚外情,他的狀態已經滿足不了內心的躁動。

回歸家庭,妻子即將功成名就,他畏懼女強男弱的家庭地位。

在事業上,他不會阿諛奉承,唾手可得的副校長職位岌岌可危。

這個夏天,成長不再只是小孩子的事情,而是台門裡三代人,在這個夏天都要面對的課題。

第三句:生活就是一地的雞毛,不同的是情感表達的方式。

導演在努力還原小城的生活方式時,更注重還原了小城人情感表達的方式。

面對丈夫的不忠,顧曉陽的媽媽是警覺的。她察覺丈夫下班後的異常,衣服上出現的可樂汙漬,口袋裡的女士手帕。

但是,她的處理方式是中國妻子慣用的隱忍。

當丈夫和沈老師的曖昧被兒子顧曉陽當面戳穿時,她不得不面對婚姻的隱形炸彈,苦悶,爭吵,最終以家庭為重。

相比於情場失意,事業受挫才真正給了顧曉陽的爸爸一次暴擊。

他一直渴望的副校長位子,被人頂替了。

這個正在經歷中年危機的男人,終於在妻子面前袒露了自己的焦慮脆弱。崩潰的他蹲在西小河的岸邊抽煙,向妻子抱怨著內心的酸楚,靠在妻子的腿痛哭。

風波之後,兩人依舊是彼此情感的後盾。

所有的爭吵在這一刻,和解了。

鄭爺爺曾說:父子不合,天經地義

多年來,他和兒子的關係一直陷入僵局,但是他抵抗的不是離開故鄉,去大城市發展的兒子,而是時代變遷的大趨勢。

相反,兒子一直在幫助他和老工友,降低舊時代帶來的經濟損失,他高價收回紡織廠設備,給老工友豐厚退休金。

這個夏天,鄭爺爺開始理解兒子的用心也終於與外界和解。他接受了兒子的安排,去深圳了。

顧曉陽曾在足球場幻想過這樣一個場景:他身披10號球衣,和小夥伴們參加足球比賽。

對方的守門員是他的爸爸,球進了,他贏了。

他覺得自己在與父親的較量中,他贏了,至少贏得了叫板的勇氣

父親也開始關注顧曉陽的成長,尊重他的足球夢,同意在申請表上簽字,陪著他參加足球隊選拔。

顧曉陽和父親雖然沒有正式的調和,但是,無形中他們在父子關係裡的角色都變了。

在成長的碰撞中,他們一個學會爭取,一個學會尊重,兩人慢慢趨向和解

看似只是一個關於孩子的成長故事,卻又循序善誘的引出了台門裡每個人的變化。

這個夏天,他們都長大了。

顧曉陽會不會懷念這個悶熱、溫暖、又充滿煩惱的夏天呢?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西小河的河水仍在潺潺流動,表面平靜,卻又暗潮湧動。成長的路上,他們會再遇暗湧,生活依舊是一地雞毛。

但是,生活本就是一場漫長的磨合

每個人都在與自己、別人、外界碰撞,也都會在碰撞中學會成長。

最終,也都會與自己、與別人、與外界和解。

想看的去影院嘍~

老規矩,留下給小心心再走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