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致命”的爭吵:父母一時氣,孩子怕一生

作者:楊雨奇

孩子,本該生活在父母的關懷備至當中。但當家庭陷於爭吵,親情崩潰於暴力時,對孩子來說,作為避風港的家,或許正成為他們的“黑暗王國”。

緊張、恐懼、惴惴不安……長時間的緊張家庭氛圍,正讓孩子承擔起身心俱損的苦果。

一場家庭紛爭,兩條生命消逝

近日,廣西南寧發生了一起親情悲劇。

據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警察局西鄉塘分局25日發布的官方微博:2月24日上午,南寧市警察局西鄉塘分局明秀派出所接到群眾報警,在轄區安吉萬達華府有兩人墜樓。經初步調查,墜樓的兩人為母子關係,母親羅某(25歲)當場死亡,兒子(4歲)送醫搶救無效死亡。

本來母子情深,何以雙雙墜樓?原來,這場悲劇始於羅某與丈夫的口角紛爭,在家庭矛盾激化之下,羅某將兒子從31樓拋下,隨後自己也縱身一躍。

一場家庭紛爭,兩條生命消逝,孩子成了這場家庭暴力的犧牲品。而緊張的家庭關係,已讓不少孩子的童年生活蒙上了陰影。

孩子的懂事讓人疼,父母的任性讓人氣

前不久,一名6歲男童向警方“控訴”自己父母吵架的視頻走紅網絡。

據媒體報導,這名6歲男兒家住河北,父母因家庭瑣事發生爭吵,妻子一怒之下報警稱遭遇丈夫家暴。當警察趕到其家裡時,發現妻子正抱著一歲多的女兒,六歲的兒子則站在地上嚎啕痛哭。

男孩哭著向警察訴說起事發經過:爸爸不小心磕到妹妹,媽媽埋怨他,兩人動起手來,雙方都打出了血來。

“完全不知道爸爸媽媽怎麽想的,當著我和妹妹的面打架,完全不顧孩子傷心。”男兒說。由於擔心父母被警方帶走,男兒告訴警察:“我的夢想是希望爸爸媽媽回到婚紗照裡的樣子。”

看到這裡,不少網友留言評論:“孩子成熟得讓人心疼,父母卻任性得讓人生氣。”

陷在父母的爭吵聲裡,年幼的孩子不僅容易精神崩潰,還可能因長期的壓抑情緒,造成不同程度的身體受損。

去年十月,一名武漢的12歲小女孩兒,就因父母長期吵架,導致自己嘴唇發炎。據媒體報導,由於女孩兒無法直面父母的長期爭吵,以至每次父母吵架,都只能躲回房間拚命咬嘴唇,咬得滲血,又反覆舔,久而久之就引起了嘴唇發炎。

更有父母長期吵架殃及兒子,導致8歲男孩兒患上抽動症、90後父母吵架,賭氣將嬰孩兒遺棄路邊等案例,近年來不乏出現在新聞報導之中。

專家:父母惡語相向,或致孩子“暴力代際傳遞”

長期處於緊張的家庭關係,時刻恐懼於父母的暴力行為,對孩子的成長會帶來怎樣的影響?據媒體報導,一份美國雜誌對家庭管教方式的研究結果表明,常被用“打”“吼”和“責罵”等攻擊性方式管教的小孩,會有更多情緒問題,以及更少的親社會行為。

聯合國兒童問題專家、曾任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兒童保護專家楊海宇同樣也持有相同觀點。他表示,父母的不友好行為會對子女造成“暴力代際傳遞”,即促使孩子無意識模仿長輩,習慣以暴力的行為和語言解決問題。

不和諧的家庭氛圍,也會造成孩子的心理損傷。楊海宇解釋:“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雙親間爭執不休會導致孩子懷疑父母關係,甚至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態度。長此以往,就會形成自信心低下、自尊感不強等諸多人格問題。

免受家暴困擾,是每個孩子的權利。實際上,早在1989年,聯合國頒布的《兒童權利公約》已明確表示:“兒童在受父母、法定監護人或其他任何負責照管兒童的人的照料時,不致受到任何形式的身心摧殘、傷害或凌辱,忽視或照料不周。”

對此,楊海宇認為,避免孩子陷入家庭暴力,作為監護人的父母應當尊重孩子的此項權利,意識到言語暴力也是暴力,為孩子營造平等相處的生活環境,是監護人應盡的責任與義務。

而當孩子面對父母爭吵時,楊海宇建議,孩子可對雙方進行適當的勸解。若父母發生肢體衝突,孩子則應該離開現場,並尋求社會幫助。

編輯:趙曉倩

責編:王珊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