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盲目地對別人好,怪不得你在討好上栽跟頭

  我最近接觸到一個很流行的詞匯“討好型人格”,什麽是討好呢?就是主動自發的去迎合身邊人,你說的話即使有瑕疵我還是認為瑕不掩瑜,如果我不討好你,我生怕被周圍人排擠,從而失去一位很重要的夥伴。這類人通常有這樣的心理活動,其中有一種我想讀者朋友們大多是深有體會的吧,我們小時候常聽父母說起的“你身上背負父母親乃至全家人的期望,你媽媽此生最大的夢想就是考上大學,但因為多種原因我不得不放棄這個夢想“所以自識字起我便暗下決心一定要替她實現這個夢想。

  在親子關係中,很多孩子很小便從自己最親近的人那裡聽到這樣的一句敏感話:我們都是為了你……沒有良心的東西……假如不是因為你,我早就……,這句話是我們比起夢想類說辭更讓人難以接受的,因為它帶有強烈的埋怨色彩,我想很多父母對於資質平庸的子女都是恨鐵不成鋼的,你這所以這樣講出發點還是希望子女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教育子女的方式上有些父母更習慣於讓孩子打心眼裡樹立危機意識,很多父母一生氣打罵子女的案例也是司空見慣。但你的出發點是好的可你的言論表述過於強烈,如果你跟我說我是你生命的延續,我尚且可以站在對方角度去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態度,畢竟學習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既然有學習的機會為何不積極學習呢?但如果一個未成年的孩子長期耳濡目染的從父母口中得到這樣的定論,久而久之會引發她們的自我否定意識、悲觀情緒。她們從你的言行間得到的是“原來母親眼中的我如此不堪,原來我在她眼中就是個廢物,我從來都不是誰的驕傲,原來我是這個家庭裡的負擔,原來我的人生沒有任何存在價值“,而這樣的言行又帶有強烈的被犧牲成分,有些乖孩子在父母的如此言行下,試著低姿態的去討好父母,怎麽討好呢,父母看不慣我沒有眼力價的樣子,於是我開始謹小慎微,生怕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言行舉止再出錯再讓父母挑毛病,以免再次聽父母過激的言論,時間久了,一個早已被動植入自我否定認識的孩子的心靈會更敏感脆弱,如果起初這個孩子嘗試著討好你,隨著時間的流逝,當她步入社會時她會產生懷疑自我的心理,甚至嚴重到回避人群的程度,你想連至親的人都給她打了0分,那陌生人呢,會怎樣蔑視,輕佻自己呢?我本來就是個很討人厭煩的人,我怎麽能讓陌生人去接納我呢?

  “我以為這樣,就能被認可、被注意”

  人們常說:好人有好報。好人說白了就是一個道德層面的好評,因為一個人品格高尚,所有ta就會在生活中得到回報。其實,這只是美好的願景,現實未必會如願。

  很多時候,好人也有好人的魔咒。

  舉一個我朋友的例子,她說:過去的二十幾年裡,我一直活在別人對我的期許中,我總是渴望著別人對我的認可,有時候甚至可以放低身段到很低眉順眼的去迎合別人的好惡。而我並不能因此得到任何人的重視,我付出的多甚至被看成是應該應分的笑話,假使有一天我因身體不適而做的少了,別人會站出來指責我不積極,久而久之我的同事都有一個慣性思路那就是不論她忙的多自顧不暇也要將附加的同類工作任務施加在她頭上,哪怕整個部門有9個人都是同樣的工作性質,大家都可以輪流去做,但我還是讓她去,哪怕其他人閑著喝茶水也無妨。而閨蜜說每當此時她都很難過,你想啊一個部門的其他人都閑著憑什麽全給到我頭上,但我還是悶悶不樂的接受了新任務。

  和大多數的‘討好者’一樣,她越是想尋求別人的認可,越是討好別人,就越是會被別人不當回事,甚至會被別人輕視、鄙夷。

  我曾不止一次的聽身邊同事語氣輕蔑的嘲笑她傻,你看那個傻子成天把自己累成狗,我記得很清楚有一天是星期五,老闆發話說只要她們部門任務完成,大家夥周末都不用加班,於是朋友她又在無形中被承擔了全司人的周末幸福。那一天的任務量很大,訂單量是隻增不減的,慢慢的她桌上的訂單竟堆積成山,而身邊同事還是習慣性的看著她忙,給她加油打氣再將新訂單自然而然的放在她桌上。到了下午3。00老闆出來巡視時看到了她繁重的訂單任務說了句:看來我們要加班了。這時經理尾隨老闆身後走過來說了句:明知自己完不成怎麽就不知道匯報一下呢?人多力量大,大家一起做就是了,要知道你的部門不止你一個工作人員,你做多做少,她們做多做少。你們都是一樣的工資待遇。老闆不可能扣他們的工錢貼補在你頭上。說著大家夥才連忙放下手裡的暖手瓶,一人取一小摞訂單,臨走還不忘白她一眼。那天大家多加了近兩個小時班,臨走時我聽見很多人都在抱怨。“你自己乾不過來還拚命攬活,害我們回不了家”

  為什麽大家的態度如此“冷漠”,她將活大操大攬時難道沒想著為你減輕負 擔?

  其實,命運並不冷漠,相反,這些都是他們“主動”選擇的結果。

  朋友總說沒事你歇會,我來做吧。沒事沒事,放我這吧。不多不多,一會兒就完成。沒事,我訂單碼完了,你的給我吧。

  討好型人格的人總是愛對外人樹立一個我能行、讓我來的形象,但其實她們總是給自己下一個我不行的定義,她們很抵觸別人說她不行。所以她們的腦子裡總有這樣的以為,討好別人,讓別人對我有所期許,就能被認可。

  但她們卻忘了,只要她的靈魂深處植入的那個覺得自己不好,自己不行的聲音還在,不管她怎樣努力,都永遠不會被身邊人認可、重視。

  朋友總是說自己離開公司生怕找不到工作,哪怕她是工作多年,承受無數唾沫的老手,也還是懼怕換換環境。每次被人批評都會無地自容,但一想換個場景,面對的都是全新同事便想著能維持就不想挪動老窩。

  獲得認可的前提條件是你率先認可自己,如果你連最基本的自信心都沒有,那別人再讚美你說你合格有用嗎?你會覺得自己是僥幸引起別人側目的,接下來的工作生活中你會更加謹小慎微、戰戰兢兢的看臉色行事,在你心裡還會多一個這樣的心裡活動:即使你獲得讚賞也仍認為自己不行,而你將自己的努力看成是幸運的結果,而這時的你在不斷否定自己的同時還多了搖擺不定、患得患失的心理。如果起初的你心靈脆弱,現在就是敏感+脆弱。因為你一邊忙著否定自己,一邊又怕再次喪失大家對你剛剛建立起的那點好感度。

  導演薑文也曾坦言說;自己從小就在不停地討好媽媽,但是直到媽媽過世,“與媽媽的關係”也是他人生中最“失敗”的一件事,一生都無法釋懷。我們其實很難想象,那麽成功的名導演,竟也有如履薄冰的心路歷程。

  但我還知道以上這些並不是討好者最糟糕的狀況。

  討好型人格也叫“迎合型人格障礙”,這類人最常見的表現是:在人際交往中,“迎合型人格障礙”的人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往往是一個“老好人”的姿態出現的,但她們的人際關係卻未必是好的,一開始她們通常是最友善易親近的,“老好人”對同事、對朋友都很關心,她們喜歡幫助別人,有點什麽好處也總是讓著別人,她們善於替人著想,有時候寧可犧牲掉自己的利益也一定會為你周全。

  但如果恰巧碰上心眼好的同事,她們的付出會收獲一份誠摯友誼,但如果對方心思狹隘或者對你友情不專,她們在你身上一味索取、不斷的迫使你自主犧牲,一旦你的做法有那麽一點點不順她意,她們便會拿你的現今和曾經去做比較。而討好型人格的人最怕的就是失去,失去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友誼、信任度。她無私的付出只是迫切的渴望別人的認可或者感謝,假如沒有得到這些,那“老好人”的內心會非常痛苦,憤怒,只不過這份憤怒她掩於唇齒,生活中她們還是會揣著敏感的心,臉上卻不會流露出絲毫的介意,仍做一個有求必應的“老好人”。

  以下是我收集縱列出的她們的心理活動:

  和朋友相處,擔心給對方添麻煩;

  工作中,放棄自己的想法去取悅老闆的喜好;

  在愛情裡,則逼著自己去喜歡對方喜歡的東西……

  我之前挺喜歡看《奇葩大會》, 有一次,有人提出問題讓蔣方舟作答:“你有沒有和任何人產生過真實的關係?”

  蔣方舟的回答是從未有過。不論是與朋友,還是與陌生人的相處,她都很害怕與人發生衝突。

  討好型人格的人,都有一個共通的想法:無論做什麽事情,都很在意他人的情緒和看法,我有位朋友她說:每當與人溝通我都生怕自己說錯話,甚至在和朋友交談之餘我再從頭回想下看我有沒有說錯的地方,如果有我便想想怎樣去說可以補救。

  我覺得一個人成天活在這樣的情緒裡很累,累心又累腦。因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本身就是個大的矛盾體,有人在的地方總是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矛盾,你與環境、你與他人、你與身邊接觸到的一切事物等,總之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假使讓自己隱藏真實思緒、一度達到丟失了真實自己的境地也是於事無補,其實我們每個人就是活在了別人的世界裡,這個世界就是所有生命體共同生存的環境,難道不是嗎?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說到愛情,這是無數少年從對愛懵懂時便有的憧憬吧。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女主人公松子,起初的人物設定就是活潑聰明、善解人意的,但她也犯了一個不可避免的錯誤為愛討好。 可能大家都習慣性的聽到這樣的言論“喜歡是索取,而愛是付出”這句話並不完全正確,喜歡是互相索取對方身上的優點、發光點、互相間分享著對彼此的好感。而愛的付出也是互相付出,不會互相體諒的情侶是處不長久的,至少我和你在一起我的心情總是坐悠車,在喜悅和憤慨間上下穿梭。

  松子的前20年也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回應父親的期許,誓要成為父親的驕傲,這份心思使得松子逐漸養成委曲求全的性格,為博父親一笑她不惜扮鬼臉去博父親的歡心。可,她的父親卻把自己所有的愛都給了體弱多病的妹妹

  成年後的的她當上了教師在一次修學旅行中發生了盜竊事件,松子和學生阿龍溝通無果的情況下為息事寧人松子選擇自己頂罪,這老師也是悲慘自掏腰包頂缸了還不夠,竟還被自己的學生阿龍一口反咬說是鬆子老師逼他承認盜竊,於是倒霉的松子被開除了。

  習慣性討好的松子成年後交往了幾任男友,落迫作家、有婦之夫,甚至是當年第一次毀了自己人生的問題學生街頭混混,松子即使被男友打的遍體鱗傷、甚至在最愛的人那被要求做妓女賺錢、甚至一度身陷牢獄八年,八年時間裡她苦學美發而支撐他活下去的動力就是出獄後和理發師一起生活不幸的是理發師並未兌現等她的承諾。一個女人在愛的世界裡被傷的體無完膚、身心俱疲,按平常人的觀點,松子應該再不相信愛情了吧,可結果呢,她依然選擇在受傷後全身心投入到下一段戀愛

  “就算被打,也比孤獨一人好!只要和這個人在一起,地獄也好什麽地方都好,我都跟著他,這就是我的幸福。” 後來那個最後的愛人阿龍得罪黑道老大被人追殺時,松子甚至想和他一起自殺。孤獨、暴力、背叛、自殺,總之在松子的眼中沒有什麽是比不能表達愛更讓她沮喪的事了。

  縱觀松子的一生就是“討好對方——被無情傷害——仍對愛抱有幻想,且害怕孤獨,於是選擇繼續討好——再次被無情傷害”而松子的結局是很悲慘的,她並未被人以愛回應她。

  當我們以為全身心的為對方付出、不斷討好就可以獲得寶貴愛情時,我們不惜放低了自己的姿態,有些人得不到片刻回應的同時仍不吝嗇說愛,甚至會為對方奉獻更多。有的人為愛放棄尊嚴,有的人為愛磨平棱角,有的人為愛肯拚上性命,只要能得到你的心,哪怕只是你對我愛的肯定,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

  因為這類人潛意識裡會給自己下“自己不值得被愛“的定義,有些女孩說我再愛一個人也不會輕易表白,我可以包裝自己、經營自己,讓自己看起來出挑以博取對方注意,假如他仍對我無動於衷那就算了。但還有很大一部分人她們抱有反對態度,我曾有個同學,她總是給心儀的男生買禮物,超市遇見了便說什麽都要為對方付款,但就像她自己回憶時說的,對方心裡從未有過她的影子。

  明明內心比誰都渴望被愛,卻一定要讓自己卑微的主動愛著別人。這樣的委曲求全與勞神費力的討好,給了所有人傷害你的權利。

  因討好別人的同時,意味著要犧牲掉一部分的自己,而隨著你愛的深入,你會對自己的人生不能自已。

  任何一段需要你費力討好的關係,或者你需要費力討好的愛情,都是不值得的。因為即使最後兩個人在一起了,他也會在你的不斷付出中變得更加自私、冷漠。你的全部熱忱會被以摯愛殘忍傷害做回應。

  就像蔣方舟說的:“真正欣賞你的人是欣賞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你故作謙卑或故作討喜的樣子。”其實好的感情裡,夫妻雙方是會為對方著想的,單方面投入注定肝腦塗地卻還是愛的一塌糊塗。

  “其實討好非我意,只是不自己”

  討好的根本原因是一個人的低自尊心態作祟。它讓我們在內心深處對“自己的品質和價值”抱有否定態度,這類人通常認定自己不夠好、能力差、配不上更高的崗位、薪資待遇,自己的能力只能原地踏步沒有上升空間。她們隱藏著自卑情緒卻渴望通過迎合、討好獲得別人的好感,否定和渴望肯定左右著人的行為和思維,在不知不覺中,就成為我們人生最大的限制,讓人更多體驗到抑鬱、焦慮、恐懼,並活在一個自我建構的囚牢中,甚至連好的機會和接近幸福都會患得患失。

  有人和你意見相左時不計原則的妥協,哪怕會傷害到你的切身利益。可是你依然不敢拒絕別人,即使被人佔便宜也不敢撕破臉,比起被侵犯,被離棄才是最難過的事。

  害怕自己做決定,哪怕是與自己息息相關的事情也不表態。

  當別人誇你時,會覺得不自在, 愧不敢受。但一旦被人批評“千錯萬錯都是我一人的錯“即使有異議也還是逆來順受。

  事實上,每一個看似卑微的低自尊者,並不是不優秀,只是太在意別人的目光,從而忽略了自己的需要,以致於看不到自身的閃光點,最後活成了別人眼中的自己。

  首先,學習做真實的自己,愛自己,了解自己的需要,多尋找一些途徑去表達自己的需要。

  想要走出低自卑的陰影,擺脫討好型關係模式,最關鍵的就是克服已經內化成思維習慣的“我不行”、“我不配”等此類負面的核心信念,從向外索取關注變為向內獲取能量,重構一個積極的思維模式,並付諸行動,從根源上打破負向信念,樹立正確的自尊水準。

  一個人要知道你這一生為什麽而活,為自己還是為了他人?你要允許自己犯錯,並能直面自己的錯誤,試著做勇敢的真實的自己,對別人的強求你有說不的權利,但你懂得拒絕時你會發現,對方非但不會拋棄你,反而還會重視你。要知道你的拒絕並不是傷害別人,而是製止別人傷害你。當我們把精力耗費在別人需要的事情上,又或者我們的人生恰逢轉機時,不要再礙於所謂情分再次習慣性拱手讓人,如果你過的不好,一般不是命運對你不公平,不是別人對你的輕視,而是你自己對自己過於不負責任

  而在回憶你過去一段時間內所做的事情,並列出那些你不喜歡,但不得不迫使自己去幫別人做的事情時。你就會發現,其實這些事情都違背了你的原則。而你的內心憤懣程度其實很深,有人說這種老好人內心陰暗面很大,這裡我想說一句固然她的自發行為很不可取,但可有同事、朋友拒絕那份無私幫助呢?可有人出於感恩而以善良回敬呢?

  當你有產生了消極情緒時多和親密朋友聊一聊,可能結果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麽糟糕,你會發現你和他之間的友誼並不會因此落的一發不可收拾,或許對方更渴望的就是脫下老好人假面具後的真實的你。你還可以特意為自己做些事情,要知道你已經是一個成熟的、有能力的大人,你可以為自己的需要負責。有句話“愛人如己”,如果你把它變成一種道德標準來要求自己,這種愛就會很虛空,也很難持久。你要明白你故作老好人的樣子好的並不真實,當一個人能夠對自己的人格、做派有信心,能夠為自己的存在感到驕傲,那麽他的愛便是自然流露的。

  從現在起,請把更多的關注投放在自己身上,當一個人懂得愛自己、關心自己感受時,起初可能會有些阻力,但萬事開頭難,只要你敢於邁出嘗試的第一步,你就已經走到了成功的門前,你要做的就是嘗試愛自己、更多的關心自己的內心感受而不是猜別人的心思,慢慢的你會體驗到愛自己是一件多麽美好的事情。一個懂得愛自己,也將贏得別人的尊重和愛。

  “討好型”的人並不是對他人的幫助沒有需要,只是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我發現身邊那些討好型的朋友有時過於迫切的關注別人的看法,甚至會根據風吹草動揣摩對方心意,哪怕你明知這個結論對自己不利,卻羞於表達內心想法,不要害怕“尷尬”,更不要害怕表達,就像很多同學從未站在講台對著百號人演講,臨上台前大家都有一個固定的想法:別叫我,別是我。當著那麽多人的面萬一卡住了多尷尬。但當老師抽中你,你不得不上台時,你難道還是帶著否定態度上台的,顯然不是,你會跟自己說就這一次,加油,相信自己。而當你演講完畢面對大家的讚許時,你會發覺演講其實也是一種樂趣,是一次心與心的交流。而你在這次交流中獲得了鮮花和掌聲。其實不光是善於隱蔽的你即使是身經百戰的耀眼明星,她們的第一次也是在否定肯定的交織下完成的偉大嘗試。只是她們在不斷嘗試中將展現自我習以為常罷了。

  文/心若雨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