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懿傳》終於熬成了真香警告

《如懿傳》開播半個多月,豆瓣評分從一開始的6.7逐漸升到了7.3。雖然漲幅不算太大,但在一片高開低走中,仍舊顯得難能可貴。

再對比《如懿傳》開播前幾日所遭受的鋪天蓋地的群嘲,它今時今日的“翻盤”就更有點揚眉吐氣的意味。

說到底,評分也只是一個數字。《如懿傳》的製片黃瀾最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聊到了評分的變化。她坦言,《如懿傳》開始的評分“是有點低”,但在評分穩步上升之後,主創和演員們也只是“在‘后宮群’裡面相互鼓勵一下。”

所謂的“對標《甄嬛傳》”則更像是外界加諸於《如懿傳》之上的標簽。導演汪俊確定執導《如懿傳》之後,就知道這部劇肯定會拿來與《甄嬛傳》做比較。

《如懿傳》導演汪俊(左)與製片黃瀾(右)一同參與了媒體交流會

《甄嬛傳》導演鄭曉龍曾經找到汪俊,希望他執導那部劇。但汪俊那時剛剛拍完講述晚清故事的《蒼穹之昴》,拒絕了這個邀請。與黃瀾一同接受採訪的時候,汪俊半是自嘲半是認真地說,“現在有點後悔,當時要拍那個(《甄嬛傳》),就不用再拍《如懿傳》了。”

在汪俊看來,《甄嬛傳》與《如懿傳》“沒有什麽可比的”,“戲的矛盾衝突方式,還是不太一樣……我們(《如懿傳》)還是一個偏文藝的片子。”黃瀾則認為,重要的是“看完了新的故事之後,你是否能夠感受到一些不同的東西。”

《甄嬛傳》(上圖)與《如懿傳》的兩位主角的設定與命運是完全不同的,這也意味著兩部劇探討的主題也各不相同

拋開主創們對《如懿傳》最終命運的期許不談,現在最直觀的是,觀眾們覺得《如懿傳》越來越好看了。

“好看”一方面是劇集本身漸入佳境,另一方面也是大家慢慢看進去了。

這裡,我們順帶翻一下《如懿傳》遭到群嘲的舊账。

播出的前幾天,《如懿傳》被詬病最多的是有人覺得周迅的少女扮相太過違和。

對於前兩集中演員的扮相引發的爭議,汪俊直言,“確實是在安排上有一些失誤”。現在播出的前兩集,在拍攝的時候則是最後拍的。那時,整個劇組已經經歷了九個月的拍攝,這中間周迅隻休息了三天。

汪俊說:“連我都已經快崩潰了,那個時候狀態都是最不好的,周迅的臉都是浮腫的。”“乾隆八十歲都已經演完了,忽然鬍子一摘,讓他(霍建華)要演十多歲、二十多歲,確實這種感覺很難那麽快地找回來,所以可能也會有一些生硬的地方。”

但木已成舟,觀眾當然可以指責前幾集裡主演的表演狀態不夠完美。只是“周迅不該去演少女”這類觀點,大概是苛責了。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說這種觀點暗含“年齡歧視”,有人提出強烈反對,認為這就是客觀評價。這次,我再重申一下之前的看法:這種觀點就是年齡歧視。

好的演員可以通過表演來讓觀眾認識、理解角色。至於他塑造的角色與他本人有多少關聯,觀眾無需了解。如果我們認為一個三十歲的演員可以借助造型妝扮的輔助,演好一個六十歲的角色。那為什麽又無法接受一個四十歲的女演員去扮演二八少女?

批評周迅在前兩集裡沒有演出少女的純粹、靈動與認為她不該演少女兩種觀點的出發點完全不一樣。前者是從表演本體論出發,而後者則完全限制住了表演和演員的可能性。

不過,即便不認可《如懿傳》前幾集裡周迅的表演,很多人也不得不說,周迅此後的發揮依舊是超水準的——當然這只能說明相比於少女,現在的周迅在演繹內心世界層次更多的成年女性角色時,更加得心應手。

社交網絡上,如懿在夕陽裡的深宮獨自垂淚的畫面,她被貼身宮女阿箬誣陷時雜糅了震驚、傷心、憤怒的表演,無不被吹爆。

對《如懿傳》來說,觀眾能夠通過周迅的表演,認識、理解繼而認可如懿這個角色,《如懿傳》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為了讓周迅來出演這個角色,《如懿傳》一直等了她很久。無論是演技,還是角色氣質的相符程度,黃瀾都認為周迅“絕對是不二的人選”,也為此願意一直等她。

不僅是觀眾認可周迅的表演,同劇組的其他演員甚至“拿周迅作為偶像來崇拜”。黃瀾說,“周迅的演技帶動了我們整個劇組對演技瘋狂的學習”。

許多人都覺得周迅是典型的“老天爺賞飯”的天賦型演員,為此,周迅還特別辟謠說自己其實是很努力的。

還沒開始拍《如懿傳》之前,周迅提前幾個月戴上了長長的護甲,也開始穿上清朝的花盆底鞋。她認為在她表演的過程中,不能存在不適感,而是要在那個角色裡。甚至於,她還專門去故宮轉了一圈,“看看我的家有多大”。

人人都說《如懿傳》裡周迅的表演自然、真實。當她進入到如懿這個角色之後,她說的台詞做的事,都成了她自己的語言和行為,當然也就自然而真實。

表演無所謂高級與否,只有對或者不對,合適或者不合適。周迅的表演不應該被貼上高級的標簽,成為某種類似展覽品的事物,而是應該被當成一種可以學習和借鑒的表演方法、理念。演員們都可以也應該找到他們與角色合二為一的方式與途徑。

《如懿傳》裡周迅的表演能夠征服大家,也是因為這種表演風格與劇集的風格是一致的。

如果說《甄嬛傳》是標準的后宮劇,那《如懿傳》大概就只能叫“后宮家庭劇”。有網友還吐槽說:《如懿傳》播到現在,最熱心謀略的竟然還是上屆冠軍皇太后鈕祜祿氏。

皇太后鈕祜祿氏:我這還只是普通操作

導演汪俊自己也說,《如懿傳》前面是平淡一些的,鋪墊也比較長,“我想營造一個后宮真實的生活氛圍”。

劇集中,后宮的妃子們也會聚在一起繡花寫字,閑話家常,后宮中的人也有他們各自的日常生活,並不是時時刻刻都在運籌帷幄地算計,這在此前的宮廷劇中,幾乎難得一見。

與真實的生活氛圍相對應的就是飽滿立體的人物與自然真實的表演風格,觀眾能夠逐漸把《如懿傳》看進去也跟這種整體風格息息相關:這個故事中的角色不再是敘事的工具與符號,他們的行動與經歷不只是為了推動劇情發展,而更像是各自的宿命使然。

剛剛領了便當的慧貴妃高晞月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她的性格張揚跋扈,但也有軟弱自省的那面。

當她意識到自己有了揮之不去的害人之心後,突然驚覺:我怎麽成了這樣?臨死前,她更是看透了所謂的榮寵情愛,隻願下輩子嫁給普通人,“做一回賢德良善之人”。

一個原本知書達禮的貴族女性,終究被宮廷內爾虞我詐的暗黑規則所吞噬,不管怎麽看都是悲劇一樁。

慧貴妃高晞月的自省與死亡,講出了這個角色可憐可悲的那面

出演富察皇后的董潔跟黃瀾談到這個角色時說,覺得她(富察皇后)一生好悲哀,“我從來沒見過這麽可憐的一個女人”,甚至為此難過到不行,好長時間都沒有出來。

與其說《如懿傳》是后宮類型劇,不如說它是反后宮類型。

製片人黃瀾在跟媒體交流時說,她覺得《如懿傳》其實是反規律的。“我們看到一個女主角在過程中如何獲得成功,其實暗含的意義是我認可這個時代,我覺得那個時代是有它的規則,我願意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那個規則體系之下獲得我想要的人生。”

而《如懿傳》要做的是一種反思,“這一切有意義嗎?我為什麽還那麽努力得到皇上的喜歡和認可他呢,當所有的這套制度,本身我們就沒有那麽認可的時候,我們還需要所謂的成功嗎?”

《如懿傳》中,接受了皇權、父權規則設定的人物最終都會應驗了那句“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他們有可能成為那種規則制度下的勝利者,並為此付出巨大代價;也有可能就此萬劫不複。

按照《如懿傳》世界中對於勝利者的定義而言,以斷發與皇權和皇宮決裂的如懿顯然是個失敗者。這部劇集選擇從失敗者的立場出發,又是另一種反套路、反規律。

如懿的失敗也讓這部劇有了對故事世界裡奉行的規則制度的批判與反思,在那樣的權利制度、婚姻制度以及性別設定中,沒有人會是勝利者。

劇中,乾隆始終身處權力的頂峰,但他同樣也會身不由己。在與權力規則的纏鬥之中,乾隆最終也敗下陣來。他最終成了一個多疑、剛愎自用甚至是暴虐的君王。出演乾隆的霍建華演到最後,隻覺得這個角色太孤獨。

製片人黃瀾說,在劇集的中後期,霍建華的演技非常爆發,在這部劇裡,霍建華也獻出了他最好的表演

當然這種批判與反思,是從現代視角以及現代人的價值觀出發的,但它折射出的問題於你我而言依舊振聾發聵。

如果一個人的成功,是以放棄個人自由與選擇為代價的,那他是否真的成功了?

相比於獨自戰鬥,選擇追隨和依附於某個人、某種體制,表面看上去總是更輕鬆、更簡單,得到的好處也是更直觀的。

但也是在這種無需思考的簡單、輕鬆、愉快中,個人也就有了失去自我的危險中。

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裡說,“女人的不幸則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事實上,不只是女性,任何人只要臣服於這種誘惑,就都會陷入同樣的境地。

開掛的爽劇爽文固然快意解壓,但我們同樣需要《如懿傳》這樣的作品來凝視這個世界的複雜與無奈,畢竟沒有人能活在空中樓閣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