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血管堵多少才放支架?

凡是有血管的地方就可能硬化狹窄,70%常作為參考標準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血管外科主任 吳巍巍 □曹戰江

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發病率越來越高,成為近20年我國居民健康的首要威脅。老百姓耳熟能詳的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就是供應「人體發動機」——心臟的冠狀動脈發生了重度硬化狹窄,一般狹窄超過70%或出現缺血癥狀,就需要放支架。不過,動脈硬化是一種全身性的血管疾病,除了心臟血管,供應其他器官的血管也會出現狹窄、閉塞,導致嚴重的疾病,如腦梗、腎缺血、下肢缺血等。對付不同的血管堵塞,臨床上也各有高招。

1. 頸動脈、椎動脈和鎖骨下動脈的狹窄。向頭頸部、上肢供血的血管發自主動脈的弓部,包括頸動脈、椎動脈和鎖骨下動脈。後兩個血管大家可能聽說較少,但它們與頸動脈一同負責著「人體司令部」——腦的血液供應,若堵塞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例如,30%左右的缺血性腦卒中便與頸動脈狹窄有關。這些部位若狹窄,可通過植入支架治療,開通血管、覆蓋斑塊,防止其脫落引發腦梗,並改善大腦血供。頸動脈狹窄還可採取頸動脈內膜剝脫的方式,剝除斑塊進行治療。

建議老年人定期篩查這些血管有無斑塊或狹窄,當斑塊增大,導致重度動脈狹窄(狹窄程度>70%),或中度動脈狹窄(狹窄程度>50%)合併「預警」信號,如一過性視物不清、肢體一過性活動障礙、眩暈、站立不穩等神經系統癥狀時,就要及時去血管外科顧問,看是否需要儘快乾預。

2. 腎動脈狹窄。腎動脈是主動脈直接分出來的一對重要血管,為腎臟供血,其狹窄或閉塞將會嚴重影響腎臟功能。例如,腎動脈狹窄可引發難治的頑固性高血壓,又稱腎性高血壓;血管閉塞嚴重時,甚至會出現腎臟萎縮。腎動脈狹窄大於70%,同時合併藥物難以控制的高血壓或進行性腎功能損害者,就必須接受治療了。一般採取微創植入腎動脈支架,便可恢復腎臟的有效血流,從而改善高血壓、保護腎功能。

3. 腸系膜動脈狹窄。腸系膜動脈是給腸道供血的主要血管,其狹窄、閉塞會導致腸道的血供減少,出現進食後腹脹、腹痛,久之導致消化吸收不良、消瘦。一旦形成急性血栓使血管完全閉塞,還有可能發生腸道壞死,死亡率極高。腸系膜動脈狹窄程度超過70%,且合併腹痛、消化不良、消瘦等癥狀,就應該及時放支架治療,以恢復腸道血供、改善消化功能、避免腸缺血壞死。

4. 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症。供應下肢的血管包括腹主動脈、髂動脈等。它們出現硬化、狹窄或閉塞,會導致跛行、疼痛、發涼、麻木等下肢缺血癥狀。糖尿病人若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更加容易出現肢體壞死,甚至出現嚴重的「糖尿病足」,是老人截肢的最主要原因。下肢血管狹窄,一般沒有一個明確的百分比作為需要治療的界限,只要出現癥狀,就應及時就醫。否則,不僅會飽受病痛折磨、生活品質下降,還有很大截肢風險。

治療方面,腹主動脈和髂動脈的狹窄、閉塞主要通過放支架解決;腹股溝以下的下肢動脈,直徑較細、發生病變後截肢率高,目前提倡儘可能採取「無支架」治療,即利用藥物塗層球囊來擴張血管。這種球囊在擴張血管的同時,還會將藥物塗布在病變血管內壁上,抑製血管內膜增生,提高血管通暢率。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植入支架絕非一勞永逸,動脈硬化仍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進展,無論支架部位還是其他部位的血管都有可能再次出現硬化狹窄。因此,一定要改變不好的生活習慣,健康飲食,監測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戒煙限酒,適當鍛煉身體。藥物治療也很重要,如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降脂藥物(如他汀類),須在醫生監測和指導下服用。最後注意遵醫囑規律複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