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美國角色生變 難撼俄羅斯石油對華出口地位

參考消息網2月5日報導 美國能源資訊署(EIA)近日發布展望稱,美國將在2020年成為原油等能源的出口超過進口的“淨出口國”。

可以說,隨著美國非常規油氣革命,美國在世界石油市場上的角色發生了顛覆性的轉變。美國已經由依賴國際石油供應的消費大國,轉變為石油生產、加工、出口、消費大國。

近年來,中國對外石油依存度不斷提高,2018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69.8%,預計2019年將達到71.7%。在此背景下,美國是否會對中國傳統能源合作夥伴——俄羅斯形成替代?

俄羅斯優勢依然明顯

從進口方式來看,美國原油進口不會對俄羅斯形成替代。俄羅斯向亞太市場出口的是東西伯利亞-太平洋(ESPO)混合原油,其含硫量相對較低,對中國運輸時間短,輸油成本低,油價和品質較有競爭力。其出口方式有管道和海運兩種,管道包括ESPO出口支線的斯科沃羅季諾-漠河管道(中俄原油管道)和借道哈薩克的中哈輸油管道兩條,港口主要是太平洋沿岸的科茲米諾港。從消費結構來看,兩條中俄跨國原油管道供應中國國有煉廠,是中國東北地區最重要的原油進口來源,而民營煉廠則主要從科茲米諾港經海運進口俄羅斯原油。從合約方式來看,中俄2009年、2013年簽訂的都是長達20年和25年的長期原油供應協定,為此俄羅斯從中國獲得石油貸款和預付款,短時間的油價或供應波動,根本不會影響已經約定的購買量。

美國生產商向中國市場提供的油品種類較多,既有WTI米德蘭輕質低硫原油也有Mars高硫原油,美國原油產品品質很高。但美國石油管道和出口港口嚴重落後於其產能,目前美國沒有通往太平洋沿岸的輸油管道,石油要出口中國,需要在墨西哥灣裝船,通過巴拿馬運河運往中國。而墨西哥灣大部分碼頭只能停泊容量50萬桶的阿芙拉型油輪,可停泊容量90萬-100萬桶的蘇伊士型油輪的碼頭十分有限,其運輸成本最高能達到中東的三倍。

顯然,管道運輸是最穩妥、成本最低的運輸方式,俄羅斯對華原油出口,運輸距離最短,未來還會保持分段增加的穩定態勢。而美國是中國煉油商所需原油的重要新來源,主要滿足中國原油需求的增量,使中國從中東和非洲的原油供應更加多元化,也是進口商套期保值的一種選擇。總體來看,俄羅斯石油在中國原油消費中的比重並不會受到影響,其總量也會穩步增加。

中國可謀求更多價格優勢

從哪裡進口石油,如何進口石油,是一個原油期貨套期保值或煉化行業生產運營問題。

2017年11月川普訪華,中美兩國簽訂了2535億美元的合作大單,能源項目幾乎佔一半。2017年,美國對華原油出口佔其總量的20%,中國成為僅次加拿大的美國第二大出口目的國。而中國從美國進口原油佔進口總量的1.82%,2018年一季度上升到3.47%。

本質上,美國視其石油獨立為乾預國際能源市場、維護其政治經濟霸權的重大機遇。

從地緣戰略上,美國並不樂見俄羅斯發揮其能源優勢地位,極端情況下,隨著“北極-2”“西伯利亞力量”等新的合作項目的開展,美國還可能會反對中國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

中國應將美國油氣進口視為推動能源進口多元化、分散化,最大限度降低能源安全風險的一種手段,並利用好中國消費端的優勢地位,謀求更多的價格優勢。(文/安雨康 石油問題學者)

(以上言論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