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液化氣需求暴增背後博弈:中國面臨資源價格雙重約束

  液化氣需求暴增背後的博弈

  作者: 孫永祥

  來源:能源雜誌

  液化氣的出現,或將為天然氣打開新的市場。而我國擴大天然氣需求和消費,依然面臨著資源和價格雙重約束。

  當前,擁有豐富常規能源(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國家正在向世界市場源源不斷地供應燃料能源。10年來,10個大規模開採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國家已向世界市場總計增加了自身產品出口的1/4(統一換算為石油當量)。

  與此同時,他們還在強化自身能源產品出口的地緣政治作用。在2006-2015年間,世界能源出口已佔全球貿易總額的15%。此外,俄羅斯作為燃料能源出口國中的領先者,其燃料能源出口量幾乎超過列在其後沙特阿拉伯的2/3(達2.64億當量噸)。近期,美國也開始利用其頁岩石油和天然氣的開發,力圖成為世界重要的能源出口國。

  國際燃料能源貿易的特點

  筆者分析,當前國際燃料能源進出口貿易的主要特點如下。

  1、石油依然是國際能源貿易的主角

  眾所周知,佔全世界能源需求33%的石油很難被其他燃料能源所替代(全球傳統汽車現仍需充填油品)。值得一提的是,當代全球75%的石油消費均是經國際貿易管道實現的。部分石油傳統上還沿輸油管道運輸(從俄羅斯、挪威),但,國際市場主要石油供應多是經海上通道完成的。中近東國家生產的石油大約滿足世界需求的47%。

  近年來,世界石油市場進程並不盡如人意。2012年,國際原油價格最高曾達112美元/桶, 2016年初,則又跌至34.74美元/桶最低點。到 2017年,油價被拉到54.4美元/桶。有人認為,2016年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達成了每桶44美元協定後,油價有了提升的可能。2018年,國際市場布倫特原油平均價格已從1月份的69美元/桶,經後續幾個月小幅波動,到5月17日歐市盤中,進一步逼近80美元關口,為2014年11月26日以來最高水準。

  世界銀行承認,“近期油價提升是歐佩克+產油國執行限產協定所致”。此外,美國頁岩油氣行業中心有時遭遇生產瓶頸也影響波及到全球油市。再有就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17日發布《世界經濟展望》的更新報告指出,全球投資和貿易繼續回升,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3.8%,同比提高了0.6%,成為2011年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這也是石油需求及價格增長的重要原因。

  當前,全球服務於地區間原油貿易的油輪大約總計有13000多艘,佔世界貿易船隊總噸位的32%。不久前,超大型油輪共計有623艘(一些油輪載重量達50萬噸),大型油輪裝載量15萬噸的約有490艘。海上運送石油仍存在較大困難及危險。其中,大約1/3海上地區間的石油供應經馬六甲海峽完成,而在那裡有美國第七艦隊艦艇隨意亂竄。去年8月,“約翰·麥凱恩”號飛彈驅逐艦在那裡曾與利比裡亞的“阿爾尼克”號油輪發生碰撞,3萬噸石油被成功隔開了,可10名船員卻因驅逐艦吃水線以下部位爆炸而死亡。另一艘“菲茨傑拉德”號驅逐艦較早在南中國海也曾與菲律賓貨船相撞,造成7名船員死亡。美國第七艦隊海軍將領因自年初始發生了4起這樣事件而被免職。

  2、天然氣市場變化緩慢且穩定增長

  在2006-2016年,天然氣在世界能源消費結構中的佔比已從22.8%,提高到24.1%。發展新的天然氣運輸方式,尤其是液化氣方式(在保持貯槽-162度恆溫條件下將天然氣容量降低至1/600)運輸,在許多方面都促進了這一轉變。此外,由於國際天然氣市場長期存在管道天然氣出口國要價過高且圍繞管道走向政治鬥爭的不確定性大,以及東亞市場天然氣價格遠遠高於世界其他地區市場的問題,使液化氣市場的規模增速,遠遠超過管道天然氣市場的總體增速。

  目前,液化氣出口已佔世界天然氣出口的32%。液化氣運輸需建造巨集大的基礎設施。現在世界25個以上國家都有可生產及裝運液化氣和再氣化的裝置,包括:總計520艘速度為18-20海裡/小時(油輪為14海裡/小時),裝有14.5-15.5萬立方米液化氣(再氣化可達8500-9500萬立方米天然氣)的油輪艦隊。一般標準液化氣艦隊計有27個人,裝卸作業時間要 12-18個小時。一些積極購買液化氣的國家還建造了專業液化氣船隊:韓國59%的船舶和日本23%的船舶都從事液化氣運輸業務。

  橫跨世界最大《南帕斯》氣田的卡達與伊朗是向世界供應液化氣最多的國家。他們各佔全球液化氣供應的30%。再往後是:澳大利亞佔16%,馬來西亞佔9%,印度尼西亞佔6%,阿爾及利亞和俄羅斯各佔4%。2017年12月,俄羅斯新投產的亞馬爾液化氣項目,可使俄加倍產出和出口液化氣。按國際能源署計算,再過五年全球液化氣總計產能,將會增加到6.5億噸/年。澳大利亞將生產1.178億噸/年,美國將生產1.067億噸/年,卡達將生產1.049億噸。而俄羅斯在此時期內隸屬4個天然氣公司的“亞馬爾”、“北極-2”、以及“薩哈林-2”和“波羅的海”液化氣廠,總計年產至少將超過8000萬噸。加上俄羅斯石油公司的“遠東液化氣廠”項目,俄每年液化氣產能將可達9000萬噸,並可上升至世界液化氣產量的第四位。

  而3個傳統沿輸氣管道向外供應天然氣的國家,仍保證全球近一半的天然氣貿易流:其中,俄羅斯佔26%,挪威佔15%,美國佔8%。

  3、煤炭及電力貿易變化

  當前世界60個采煤國家實際產量為86.7億噸,其中,35個國家總計出口煤炭14億噸。煤炭出口量約佔開採量的16%。5個國家幾乎保證全球80%的煤炭出口:印度尼西亞佔30%,澳大利亞佔24%,俄羅斯佔11%,美國佔9%,南非佔6%。我國開採的煤炭幾乎佔世界產煤量的一半並主要滿足本國消費。目前為保護生態環境及國際市場價格行情,我國也開始采取限制煤炭產量的措施。

  此外,隨社會發展對新技術、電子學、有效管理經濟,方便舒適生活的要求和數字經濟等對電力(二次能源)的需求也在逐步增長,全球發電事業在不斷擴大。在 2006-2016年間,電力在世界能源消費結構中的佔比已從平均38.6%增加到42.5%。據BP石油公司資料,俄羅斯現已進入世界第四大發電國,中國在近10年裡(通過大規模建造水電站)電力生產增加了1.2倍,也進入發電領先國家之列。

  儘管可再生能源在世界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有所增加,但今後世界經濟對常規能源,特別是對生態潔淨天然氣的需求將會繼續增長。當代燃料能源的國際貿易本質上仍是相關國家為利益平衡和資源合理利用進行的交流與合作。

  我國對天然氣的需求

  近年來我國天然氣供需缺口不斷擴大,自產天然氣(天然氣和液化氣)不足,進口天然氣持續快速增長,使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天然氣消費國和第二大液化氣進口國。從2010至2017年,我國天然氣進口年均增速達28%,從1195萬噸增至6872萬噸,8年間增長了4.75倍。其中,液化氣進口從936萬噸/年,增加至3829萬噸/年,年均增長22%。

  1、生態環境保護要求高於一切

  按國務院2017年發布的《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計劃,到2030年,我國天然氣一次能源佔比將提高到15%(世界平均為24.1%)。為此,我國需逐漸減少或放棄使用煤炭,擴大天然氣需求與消費,進行一場保護生態環境的綠色能源消費革命。新華社報導顯示,我國現有超過28個城市已決定減少或停止使用煤炭,而改用天然氣或電。另外,2017年底,我國北方地區經歷了嚴寒氣象,造成天然氣供應短缺。為此,許多石油公司在大力吸收世界市場天然氣供給的同時,不得不動用有限的天然氣儲備能力。我國的生態保護政策和2017年液化氣進口的快速增長,迫使西方專家們重新審視我國對天然氣需求增速的預測。

  2、中國液化氣的進口現狀

  據海關資料,我國現已超過韓國成為世界第二大液化氣進口國。2017年,我國液化氣進口同比增加了48.37%,價值表現增長65.1%,達147.5億美元。液化氣進口主要來自澳大利亞、卡達、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按我國購買大部分天然氣的長期合約價格,需捆綁油品-柴油和鍋爐燃料的成本。許多中國能源公司在冬季國內市場天然氣供給不足時,如2018年初,在國際液化氣批發市場,尤其是在東南亞批發市場購買的液化氣價格,與2016年7月相比,幾乎暴漲了1倍,達11美元/百萬英熱部門(約400美元/1000立方米)。2017年底,我國因出現“氣荒”,液化氣價格又迎來觸底反彈,終端接貨價格一度破萬元/噸,達到近幾年的新高。

  而到今年頭4個月,國內液化氣價格又持續低迷,最大跌幅甚至超過50%。可是,進入5月,卻又從月初的3016.25元/噸,增加到5月16日的4418.75元/噸,上漲了46.5%。一些西方媒體估算,2018年,國外向我國供應的液化氣將會再增加1200萬噸,達5000萬噸。研究表明,未來十年,我國進口液化氣仍將蓬勃發展,預計,在2020年以後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液化氣進口國。

  中石油公司有專家認為,2018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將達2600億立方米,自產天然氣將達1606億立方米,進口需求繼續保持增長,對外依存度將超過40%。

  3、增加液化氣需求對世界天然氣市場的影響

  我國和日本、韓國現已佔世界液化氣市場的60%以上。其中,日本依然是世界最大液化氣進口國。2017年,日本因福島核電站災難所有核反應堆均被關停,恢復進程緩慢。到2017年底,日本42座核反應堆只有5座恢復運營,為此,被迫要在國際市場購買大量液化氣。這一年,日本進口液化氣8363萬噸,為近3年來增長最低(0.4%)。韓國和台灣的液化氣需求也分別增長了12.2%和9.1%,達到3750萬噸/年和1633萬噸/年。

  2017年,主要依靠澳大利亞和美國的新建產能,世界液化氣產量達2.94億噸。此外,2017年12月,俄羅斯“諾沃德克”公司也在亞馬爾半島開始啟動年產550萬噸的液化氣廠。到2019年底,其二期工程完工投產後,產能將達到1650萬噸/年。在亞馬爾項目框架內,首批4艘液化氣油輪供應了歐美市場。但是2018年2月,中國石油公司參股的亞馬爾液化氣項目的首船份額氣,已在西班牙順利完成卸貨。這艘裝載7.3萬噸液化氣的船,標誌中國石油公司在北極圈內的第一個液化氣項目正式進入投資回收階段。亞馬爾液化氣也將開始向有前景的中國和其他東南亞國家天然氣市場出口。

  俄羅斯“諾沃德克”公司的另一個“北極-液化氣2號” 項目,可再增加液化氣產能1900萬噸。俄羅斯公司的主要優勢在於,其生產的液化氣成本低。俄液化氣價格為小於3美元/百萬英熱部門(近110美元/1000立方米)。該公司為保證穩定供應還在堪察加半島構建轉運液化氣的終端。俄聯邦能源部認為,這一項目可強化俄液化氣在世界市場,特別是中國和東南亞市場的作用。堪察加半島終端的建成將會成為俄美在全球液化氣市場價格競爭的利器。

  美國唯一出口液化氣的錢尼爾(Cheniere)能源公司也打算向中國市場大量增加液化氣供應。2017年,該公司曾在北京開辦了代表處並與許多中國公司簽署了合作協定。目前,錢尼爾能源公司液化氣生產能力總計為1800萬噸/年。美國期望2020年前增加液化氣產能達4900萬噸/年。美國人相信,世界液化氣價格應只在美國形成。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原作者並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劉萬裡 SF014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