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在共享平台上,叫了個免費的“爸爸”

文丨陸鵬鵬

再不回去多陪陪家人,你的身份可能就要被替代了!

今日(5月15日)為國際家庭日,小程序端上線了一款名為“共享爸爸”的租賃服務平台,該平台有多種類型的爸爸可供選擇,致力於解決家庭內的多種情感問題。

然而在該程序刷屏的同時,其創意的合理性也遭到輿論質疑。

針對“喪偶式教育”等問題,你可以叫個“共享爸爸”

一切要從一則廣告開始說起。5月14日,某家居集團官方微博發布了一則長達5分多鍾的視頻,視頻內容大致如下:

當你忍受幾個月孕期的折磨和煎熬,躺在產房即將臨盆時,丈夫卻仍在外面出差;

當你為孩子的學位學業操碎心,校方規定必須父母雙方面試時,孩子他爸卻在部門加班;

當你的孩子迎來人生第一次上台表演,你提前規劃時間飛奔學校時,孩子他爸卻因為工作忙碌不願請假;

當你精心籌備孩子記事後的第一個生日,滿屋小朋友唱起生日歌時,丈夫卻仍在外面應酬。

在上述“喪偶式婚姻”“陌路型親子”等亞健康家庭關係的衝擊下,“共享爸爸”順勢而生。數據顯示,目前微博上與“共享爸爸”有關的話題閱讀量超過千萬。藍鯨發現,在該廣告發布之前,官方微博就發起了長達4天的預熱,這也為該視頻的走紅埋下了伏筆。

根據視頻內提示,在微信端搜索關鍵詞“共享爸爸”便可發現該小程序。進入後的界面與“滴滴計程車”相似,用戶可以選擇相應的地點以此呼叫附近的爸爸。

值得注意的是,可供選擇的爸爸類型一共為5種,分別為“商務型 ”“ 暖男型 ”“ 運動型 ”“ 文藝型 ”,用戶可根據自己喜好進行選擇。

記者嘗試選擇其中一種發現,該類型為免費服務,在點擊呼叫後軟體並未提供相應的服務,而是跳轉至上述廣告視頻,視頻結束後,鏈接再次跳轉至該家具集團的推廣鏈接。

事實上,官方早已注明小程序“共享爸爸”為廣告創意,並非真實app,視頻中所顯示的人物也為虛擬人物。

廣告主謹借“共享爸爸”的話題來觸發大家對“父愛缺位”的關注,哪怕AI或者未來的技術再發達,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真的有這樣的產品出來,人們仍然還是會渴望那些基於血緣的無法被替代的情感。

“共享爸爸”惹爭議,或有悖社會公序良俗

記者發現,5月14日之後,官方在不到兩天的時間裡連續發布了20條與“共享爸爸”相關的微博,對該廣告進行推廣。

在5月15日國際家庭日這一天,廣告主利用短視頻+小程序方式打出一套行銷組合拳,引發了觀眾內心的共鳴。

隨著視頻的不斷刷屏,“共享爸爸”走紅網絡,不少網友為廣告創意點讚,稱視頻內容走心,並且引發了強烈的情感共鳴。但亦有觀點認為,人物租賃有違倫理道德,更何況是“爸爸”。

對此有律師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四條的規定,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廣告主應當對廣告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從該視頻可以看出,“共享爸爸”實際並不提供與“爸爸”相關的服務,或涉嫌違反《廣告法》的相關條款。

除此之外,律師還表示,“共享爸爸”的理念與我國法律及社會公序良俗相悖,在廣泛傳播後或將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

面對輿論的質疑,官方表示,在這個黑色幽默的短片裡,“共享爸爸”已經成為社會默許的一種潮流,但無論是片裡還是片外,“共享爸爸”卻不是現實可行的,這一小程序並不是從實質上去解決陪伴缺失的社會現象,而是在精神層面,通過公益倡導大家關注家庭亞健康問題,重視家庭父親角色的缺失,為愛回歸家庭。

通過回應可以發現,官方一直強調的是親情與家庭,但事實上廣告所表達內容與產品兩者之間並無過多聯繫。有觀點認為,當廣告的對象和目的與廣告內容完全脫離的時候,再好的創意也就只是個擺設而。

不少觀看過視頻的讀者向記者表示,已對該小程序進行舉報處理。除此之外,藍鯨發現,在該廣告主發布的眾多微博中,其中部分鏈接顯示“被多人投訴,根據《微博社區公約》該微博無法被查看。

情感行銷屢試不爽,但廣告不是走心就能成功的

事實上,以“爸爸”等人物形象為賣點主打親情牌的行銷手法,上述廣告並非首個案例。

2018年6月父親節之際,某企業也曾在公司內部發出過“共享父親”的計劃,但相比“共享爸爸”,“共享父親”項目更為實際。其核心內容為,邀請同事們的父親參加公司講壇,與大家共享父親們的寶貴生活經驗和技能。

在共享經濟的大潮下,共享單車、充電寶、雨傘、汽車等眾多形式的產物如雨後春筍般誕生。該公司通過“共享父親”,將資源最大化利用。這也是繼共享單車、共享雨傘等創業風口之後,又一頗具創意的共享經濟新模式。

對於商家而言,要向直擊用戶內心,情感行銷莫過於最直接有效的手段。顧名思義,情感行銷是從消費者的情感需要出發,喚起和激起消費者的情感需求,誘導消費者心靈上的共鳴,寓情感於行銷之中。

今年年初,一則長達6分鐘的《小豬佩奇過大年》宣傳片,在朋友圈產生刷屏效應。留守老人千方百計尋找佩奇,觀眾被短片的親情所打動。雖然為宣傳片,但其走心程度不亞於一部完完整整的電影。

一邊是內容創作團隊的優秀製作,一邊是宣發方的大力推廣,兩者結合成就了《啥是佩奇》的刷屏。在情感行銷的感染下,消費者購買商品所看重的已不再是商品質量和價格,而是為了感情上的滿足及心理上的認同。

反觀“共享爸爸”,其視頻內容雖有可取之處,但創意並非首創,再者其在社會公序良俗方面也頗具爭議,故無法達成現象級的刷屏。

那麽,對“共享爸爸”這一創意你怎麽看?

END

被封的公眾號沒有一個“冤死鬼”

土味博主,或許是最懂互聯的產品經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