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青評論:日均勞動12分鐘 這事不能隻怪小學生

摘要

中青評論

教育孩子們重視勞動,也是一個人全面發展的需要。“民生在勤,勤則不匱”,這樣的古訓並沒有過時。不過,想要讓孩子們都勞動起來,關鍵還得讓他們的父母了解到勞動重要性,和勞動的樂趣。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高考中,全國卷Ⅰ的作文題讓勞動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但據《半月談》日前報導,國內外相關調查顯示:美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為1.2小時,韓國0.7小時,而中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只有12分鐘。記者在部分省份採訪了解到,中小學生自理能力缺失與勞動意識淡薄現象普遍存在,勞動時間、勞動能力“雙赤字”情況突出。

高考考卷中倡導“熱愛勞動,從我做起”,現實生活中卻“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這樣的對比未免有些尷尬。但仔細一想,會發現這樣的結果並不意外。對於絕大多數有孩子的家庭來說,教育都是頭等大事。在物質已經極大豐富的今天,孩子們再也沒有了衣食之虞,但是在學習方面的壓力卻有增無減。相對於過去的孩子放學回來還要乾家務,甚至乾農活,現在的孩子聽到最多的話就是:你好好學習就行了,其它的都不用管。

當然,這裡要厘清一個概念是,調查中所說的“勞動”,指的應該是體力勞動。顯然,中國家長們普遍認為做家務等體力勞動並不重要,在這方面不需要過多的引導和訓練;相反的,在勞動上多花了時間,就意味著在學習上少花了時間。沒有時間勞動,又哪來的勞動能力呢?

的確,在當代社會,重體力勞動已經越來越少了。各行各業越來越多地引進機械化作業,人類越來越依靠腦力工作,而不是體力。那麽,在這樣的時代,強調勞動還有意義嗎?或許,這才是這個話題裡的真問題。

教育孩子們重視勞動,首先是培養一個人的自理自立能力。現代社會,分工再發達,一個人也必須具有足夠的自理能力,才能獨立生活。過去的新聞報導中不乏這樣的故事,一些大學生入學後不會洗衣服,竟然把髒衣服打包寄回家,讓父母洗好後再寄回來;更嚴重的是,有些大學生竟然因為自理能力差,無法適應大學生活而退學。這些案例或許有些極端,卻不能當成笑話看。在“包辦式”教育模式下,很多孩子的動手能力堪憂,自理能力下降,由此帶來自信心不足,難以適應社會,無法獨立生活等問題,必須嚴肅面對。

此外,教育孩子們重視勞動,也是教育他們敬天惜物,懂得尊重和珍視他人的勞動成果。小學生都會背“鋤禾日當午”,但從沒體會過汗流浹背的他們,真的能感同身受嗎?只有了解“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的艱辛,才能有“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的幸福感。從沒有勞動過,或者只是象徵性地勞動一下,是無法體會勞動的辛苦的。這樣的人在面對體力勞動者時,往往也缺乏尊敬。

最後,教育孩子們重視勞動,也是一個人全面發展的需要。“民生在勤,勤則不匱”,這樣的古訓並沒有過時。不過,想要讓孩子們都勞動起來,關鍵還得讓他們的父母了解到勞動重要性,和勞動的樂趣。否則,孩子們可能根本沒機會勞動。

撰文/土土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